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73109837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8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1 蒙牛,牛根生 牛根生万言书表明的困境 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方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 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蒙牛股权脉络 1101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1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

      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2004年6月,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给予蒙牛乳业管理层的股份奖励也都得以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蒙牛乳业的业绩对赌,让各方都成为赢家。

      牛根生困境源头 2004年6月10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319HK)在香港成功实现IPO,当时风光无限,只可惜牛根生的赌注下得太大 在蒙牛上市之前,与大摩有一个对赌协议,其中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这样,即使牛根生准备对抗外资系,外资系也可以轻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权,从而摊薄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 只是小股东被动搏命的牛根生 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万言书中如是写道: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牛根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小股东 牛根生在万言书中的感激 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为了防止境外机构恶意收购,柳传志总裁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 新东方俞敏洪董事长闻讯后,二话没说,火速送来5000万元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董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 中海油傅成玉总经理打来,中海油备了2。

      5亿元;同时派人来企业了解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还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支撑和拉升股价 牛根生为此说道:理事们、同学们的高度信任,说实话,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在此,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在这里,再一次向大家鞠躬致谢了! 牛根生正确的融资选择 牛根生:我回答一下为什么要选择中粮,蒙牛是一家比较特殊的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股权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我捐股之前10%左右的大股东几乎没有,我们在信托下面的股东上千人,每个人零点几,到去年推到28的时候,按照国际上低于25是警戒线,是被恶意收购的警戒线,去年我们股权把境内的股转到外面保证不低于25%每年的八九月又到了股东卖股的时候了,登记的数字确实超过了警戒线,如果低于就可能被恶意收购,谁知道是谁我们不清楚,要么就选择一家能够长期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不进行买卖股,保持民族品牌的原有本色,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这样的话中国第一品牌中粮就被我们选择,宁总我也很熟悉,其他的人也不熟悉,谈的时候一拍即合,想到最多的是怎样为国家创建百年品牌,为民族怎样建设一个百年老店,这是我们都向往的事情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2 2006年新东方上市是教育行业的分水岭和里程碑事件,它给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以互联网教育平台和IT培训为主当时IT培训是比较火的,尤其是北大青鸟、达内、华育国际,还有什么游戏学院等等,他们刚好赶上2000年IT培训发展高潮现在无论是K12(注: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还是职业教育和早教的人才,有很多都是青鸟系的 教育这块,我们看到的公司相对比较传统,弘成教育(中华学习网)是在2007年底上市,它主要是跟中国的一些大学发继续教育的学历它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只是通过网络授课,这样的模式其实是资源类的,并不是纯粹的教育 精品学习网后来这个项目好象不是很成功,因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买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它后来也经历过转型,现在看好象内部做了合并,把好几个教育项目合并在一起 ATA公司(注:中国智能化考试服务的创始者)把一些职业考试,用计算机的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当然这也是必须要跟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合作。

      ATA首先有资源优势,再加上技术优势,便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2022年初它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批企业的特点是都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还有个特点就是规模都不太大,营收到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是比较小的,成长也比较稳定,相对比较慢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依赖资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个新的考试业绩能涨20%-30%,但这并不容易获取,要经过很多运作和招标等环节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也会面临一些波动,比如2022年经济危机或者股票市场不好,没有人想去证券公司,考试人群数量就下降,这也就会影响业绩 这批企业里面,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鸟,它当时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应该是非常领先的北大青鸟本有机会在2022年上市,它已经路演完成并定价了,只不过当时定价比较低,创始人觉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销了IPO申请后来形势就更坏了,一方面是IT培训出现了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窗口期也关了,北大青鸟现在已经江河日下,在教育行业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地位但青鸟体系确实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瑞思的创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鸟出来的此后,精品学习网和飞龙网等做招生平台的企业也都不是很成功,他们都是受商业模式和教育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2006年-2022年 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转向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包括语言及K12的培训在这一轮的投资高峰里,我们看到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基本都是在2022年上市 新东方上市第二天环球雅思就拿到了软银赛富的投资,此后新航道也完成了融资2007年那几个月有扎堆融资现象,9月份巨人融资,学大是10月份融资,接下来是华育,安博几次大的融资也是在这一年这一轮投资基本在两三年以后都收获了,这轮投资决定了未来两三年新一轮上市公司的出现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我后面会讲到 2022年至今 从2022年到现在,教育成为新的投资亮点,我单独把教育列出来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很热,但额度小一点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发生,比如素质类教育、早教项目、少儿英语项目、围棋项目和少数美术馆等等真正大笔投资是在2022年以后,比如龙文在2022年号称获得4.5亿人民币的投资其它更大笔的投资在教育培训行业就不太多了,因为上一轮的投资已经结束了,而K12和语言培训的格局基本已经定了,再想杀出黑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投资就转向到了有特色的领域他们有可能成为被大公司整合的对象,有投资人在投之前先跟我打招呼,说我们投这个项目了到时候卖给你们。

      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来能成长出一个新的明星企业,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业但教育领域,并没有让人看到眼前一亮、觉得特别惊喜火颠覆性特别强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投资案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资本要抓机会,就像前几年的团购一样,那会儿拿到融资的团购企业也很多,但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太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可能会成就几家企业,像传课、多贝、沪江网和猿题库这几个投资案例酒比较典型 现在拿到融资企业,除了特别早的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项目有特殊性,相对传统花时间的企业,至少都是在两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 现在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要判断未来几年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要找准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现在做培训,尤其课外,拿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很多VC已经不看K12项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个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想成为全国性品牌,这种人也是挺多的,这也是另一种出路:没想过上市,收入稳定,时间和财务也相对自由 中篇不太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融资案例,一个是上市案例,最后结果都不太好华育国际是从北大青鸟加盟商独立出来的,因为觉得市场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来做。

      华育是2007年拿到软银2千万融资,之后马上扩张,但到了2022年就传来了各地学校纷纷倒闭和撤销的消息,到现在据说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从当初的梦想和目标来看,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我们从这个案例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是大势,其实2007年拿到融资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但是创业者要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当时整个IT行业已经往下走了那时惠普和IBM这样的IT企业最风光,但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对象了,这就是十年间发生的变化,IT培训企业就要判断出来这个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难在这个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管理和团队再跟不上,扩张越快也就意味着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断不对大势,还去拿钱大肆扩张、开店和招人,学生就招不上来,业意味着企业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有资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后不得纷纷关店和收缩,到现在就很难再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趋势判断错误的案例 下面说说上市案例安博我们都觉得安博这家公司非常有特点的它之前是没有业务的,所有业务都是买进来的安博最早是一家提供软件技术开发,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技术服务的企业不得不承认,安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是教育行业最强的,没有人比过安博,在上市前它已经差不多融了1.7亿美元,而且都是大基金的投入。

      它的并购能力也是最强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花了十几个亿并购了23家学校和教育机构,很短的时间内从这个过程来看,安博很成功,也很风光,商业模式也很独特,它不像学大、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靠自己开店和经营,而完全是买过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