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中乐感的塑造与培养(一)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doc
3页歌唱中乐感的塑造与培养(一)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摘 要】乐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既需要与生俱来的能力,也需要通过后天学习积淀而成本文试从旋律感的培养、节奏感的培养、调性感的培养三方面来探讨乐感的塑造与培养 【关键词】乐感;塑造;培养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继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变化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体包括:音准感、节奏节拍感、力度速度感、调式调性感、和声结构感、形象与想象力等具备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准确而稳健的节奏节拍感、精准而敏锐的力度速度感扎实良好的和声结构感丰富生动的形象与想象力才能对音乐进行准确良好的表述,而这些基本素养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乐感的塑造培养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后天学习积淀而成,具体包括: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文字感觉的塑造与培养、形体展现的塑造与培养三方面 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主要是指对声音与歌曲旋律的感知力而旋律感、节奏感、和声感、调性感等就构成了歌曲旋律乐感的主要内容 一、旋律感的培养 音乐的旋律是不同的音节由不同的节奏类型按照一定的时值组合而成的当歌曲中不同的旋律运动形成不同的线条时,能够准确划分旋律的语句,清晰解读不同高低起伏的音乐线条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色彩,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
音乐线条的走向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一)高扬型又叫升调,在音乐上的体现是逐渐上升的趋势,情感的表现比较激昂、涌动、果敢等等,常常以高亢激昂的音调来抒发情感此类型的旋律线条多出现在花腔女高音的声乐作品中用上行级进的音乐线条勾勒出欢快、热情的情感体现如声乐作品《七月的草原》、《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演唱此类型旋律线条时,情感随音区的上行逐渐上扬,情绪递进增进,到高音区时情绪激昂,音色也应随情感的变化明亮、高亢 (二)低抑型又叫降调,音乐的走向多是由高向低,情感上表现的多是困苦、思念、深沉、询问等等如意大利艺术歌曲《菩提树》、《亲爱的人何时到来》、意大利歌剧唱段《求爱神给我安慰》等在演唱此类型旋律线条时,情感随音域的下行逐渐下沉,情绪回落,与高声区形成反差,音量下降,音色也应随情感的变化逐渐变暗 (三)平直型这种旋律线条比较平稳,也有高扬和低抑的交错,但是音区之间的转换幅度变化不大,只是在小的幅度范围内相应地起伏变化音乐结构多为规整的多段体,如《牧羊姑娘》、《十送红军》等在演唱此类型音乐旋律线条时,音色变化不大,音量较为协调统一,情绪与音乐的风格相符,也较为平和,没有较大的戏剧性起伏,可根据歌曲所要表述的内容,相应地调整歌唱语言的语气、语调。
(四)曲折型即弯曲调,这种音调曲折多变,用以表现委婉、妩媚、滑稽、灵巧等此结构常用于风情万种的地方民歌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湖南民歌《洗菜心》、《拔根芦柴花》等演唱此类音乐旋律,情绪情感、音色音量的变化根据作品的音乐风格以及声区的变化作相对应的调整 音乐线条的走向变化丰富多彩,以上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并不能囊括全部,有时在一首歌曲中,音乐的旋律线条高中有低,低中有高,高低相间,交相辉映,它们将各种音乐线条灵活的运用,尽显音乐的多变性、旋律色彩的丰富性 二、节奏感的培养 常见的节奏节拍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单一节奏单一节奏是拍子中有规律性的重音形成节拍一首歌曲一种节奏型时,节奏的重音比较稳定均匀,如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新疆民歌《思恋》在演唱单一节奏的歌曲作品时,切忌千篇一律的重复,应根据歌曲的歌词、语气、情感变化,对每一段的音乐作不同的处理,要有音色、速度变化区分 (二)复拍子节奏当一首歌曲是复拍子时,节奏是不同节拍的对位组合,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重音,重音的切换使节奏偏离了节拍的特定规律,形成新的节拍组合,叫重音切换形式。
这种节奏类型使听觉发生变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音乐风格如中国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经典女高音唱段《情歌》:作品一开始以3/8拍起头,悠远缠绵地倾诉着送情哥远去依依不舍以及盼望情哥早日回归的急切心理;后段音乐转为2/4拍,在增强音乐旋律性和流动性的同时,更加生动形象地通过语言文字的比喻,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叙述了爱情的坚定不弃,渲染了意境的幸福缠绵 在演唱歌曲时,合理准确地把握不同节奏节拍,对于准确表述歌曲意境,适度自然地表达情感,充分地掌握音乐风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二拍子叙述性强,三拍子活泼流动,四拍子连贯悠远,总之,不同的节奏节拍具有各自鲜明的音乐性格,应在平时的演唱过程中用心体味,积累培养良好的节奏节拍感 三、调性感的培养 歌曲的旋律不同,构成旋律的调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调性色彩构成了丰富的音乐风格大调式明朗、小调式暗淡,有些歌曲在调性的运用上采用不同调式的交替运用,使歌曲呈现出不同的调性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这种变化必然引起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不同因此在演唱歌曲时要根据不同调性色彩的需要,及时灵活准确地调整相应的音色,使调性色彩、音乐风格与声音音色相吻合,从而更加完美地展现声乐艺术所具有的无限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