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4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附答案.docx
38页备考2024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目的不同B.对象相同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D.组织教学不同【答案】 B2、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答案】 B3、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答案】 D4、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答案】 A5、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 B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评价当地雨水的酸度(酸性强弱),选用下列检测试剂,正确的是()A.pH值试纸B.酚酞试液C.淀粉碘化钾试纸D.红色石蕊【答案】 A7、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答案】 A8、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比较D.类比【答案】 A9、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 C10、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B.3.2 molC.3.6 molD.2.8 mol【答案】 B1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12、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B.75%C.100%D.25%【答案】 C13、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1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 )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15、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16、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答案】 A1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18、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
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 A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答案】 A20、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2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答案】 D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23、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式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答案】 D24、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A.溶解度B.加热操作C.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的性质【答案】 A25、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26、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A.溶解度B.加热操作C.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的性质【答案】 A27、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1B.化学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 B28、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答案】 B29、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3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 D31、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联系一预测策略B.练习反馈策略C.可视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答案】 D32、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若被黄蜂(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蜇了,用食醋涂抹在皮肤上减轻痛痒C.服用含AI(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答案】 D33、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B.Cl-C.2HD.Fe【答案】 D34、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
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净化B.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C.海水晒盐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答案】 C3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36、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答案】 C37、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档案袋评价【答案】 A38、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答案】 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