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经济地理分析.doc
7页广州经济地理分析一、 城市简介广州,中国大陆第三大经济城市,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广州将于2010年举办亚洲体育盛事——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二、 地理环境地理方位 广州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自然条件广州目前已发现50多个矿种,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0%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三、 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仅限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一) 对外开放重点区域 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从1984年到1989年的建设初期实现了较大发展,奠定了依靠自身积累实现滚动发展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来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广州开发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引进外资为主,兴办工业项目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建区初期的建设成果和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开发区特点和规律的发展新路子1991~2000年的10年间,广州开发区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不断增创体制、开放和环境新优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发展成为一个投资环境比较完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园区,逐渐成为境外投资者登陆国内市场的桥头堡和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较好地发挥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缩影。
2、广州保税区 广州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的综合性对外开放特殊经济区域 1992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1993年5月通过验关正式营运参照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管理模式,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的综合性对外开放特殊经济区域,实行境外与保税区之间的货物进出自由、外汇进出自由、人员进出自由,主要开展加工贸易、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国际服务贸易及商品展示,为珠江三角洲众多出口加工企业提供贸易、保税仓储、物流配送、保税展示等多功能服务和经营空间 广州保税区分四个主要功能园区:电脑工业城、南方进口汽车城、出口加工园区和国际物流园区区内已建成报关大楼、专用码头、保税仓库、通用厂房、露天堆场、展示厅、海关货检场等设施 广州保税区鼓励发展的行业: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加工制造广州保税区规划用地分为一期和二期用地,保盈大桥将一期和二期连接起来其中,一期主要发展商业贸易、仓储、展示、商业性简单加工、码头及公共服务等行业;二期主要用于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高科技产业,规划建设电脑工业城3、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地处广州市东部。
为加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和民营科技园组成的“一区多园”的新格局1998年下半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报请国家科技部同意,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州高新区合署办公4、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虎门水道出海口的西岸,陆地面积54平方公里,三面环海,海岸线长25.5公里,可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这里过去曾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较差的边陲小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率先与番禺市合作开发南沙东部,拉开了南沙开发的序幕1990年6月,广东省、广州市分别确定南沙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经济开发区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现有15个管理区(农村)、200多家三资企业,人口7万多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5、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内。
出口加工区定位为海关对进出口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进行24小时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在出口加工区内可设立:出口加工企业;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业 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的综合性对外开放特殊经济区域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方针,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该地块交通条件优越,北靠广深高速公路,南临广九铁路、广深公路,未来的广九铁路货运站设在附近区内的主干道与黄埔新港相连,方便监管货物的转关运输,且可以依托广州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按照“科学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封闭、快速启动”的原则来推进规划建设主干道宽30米,区内环路宽8米,标准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通关查验场面积10万平方米 出口加工区内现已建成国内第一个轿车出口基地——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二) 工业广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全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
广州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轻纺、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以电子通信、家电、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头的许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广州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广州工业优势显著一是规模大、门类全、配套能力强,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二是拥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如单一品牌世界产销量第一的珠江钢琴,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珠江啤酒、中成药、新闻纸等;三是国有、三资、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多元结构生机勃勃;四是支柱产业发展迅猛,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2003年合计实现产值1609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8%;五是投资环境优良,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政府服务高效等特点使广州日益成为深受世界关注的投资热土,目前,已有1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广州 1、机械装备工业-中国华南地区的龙头产业 广州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机械装备产业在中国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腹地。
目前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重型机械装备、数控机械装备、楼宇成套装备、输变电装备、包装机械装备等领域广州发展机械装备产业的目标是到2005年,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折合约180亿美元),2010年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达到4000亿元以上(折合约500亿美元) 2、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汽车产业是目前广州发展最快的产业日本四大汽车企业本田、日产、丰田、五十铃都在广州设整车厂,一大批与整车企业相配套的国内外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以南沙、花都、白云、黄埔等汽车专业园区为载体,产生了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州的汽车产业除了继续发展整车制造业外,还将重点发展与整车配套的模具、化工、电子、仪表、轮胎等产业,逐步形成上下游衔接、分工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广州到2005年汽车产量将达到50万辆,2008年达到100万辆,整车及零配件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折合约36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3、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中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唯一示范城市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广州还将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电子信息产业。
争取到2005年电子及通信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达800亿元(折合近100亿美元) 4、石油化工产业-全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中心 在世界石化产业向规模化、临港化和加快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广州在华南地区具有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广州将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扩大炼油和乙烯的生产规模,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未来几年石油化工的炼油能力将由1000万吨/年发展到1800万吨/年,乙烯产量由20万吨/扩产到80万吨另一方面以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为目标,通过内引外联大力推进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打造完善、高效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条 5、中药现代化和现代生物医药业-促进传统产业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广州是中药产业十分发达的地区广州医药集团在中国医药生产和销售企业中位居前列,拥有众多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中药知名品牌和产品目前,广州重点扶持中药新药开发、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生物工程研究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的应用,加快形成广州药业等现代中药中间体及标准提取物产业化基地到2010年全市中药企业销售值超过100亿元(折合近15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的合资合作,择优发展和重点支持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和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