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品教案.doc
9页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了,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的遗骨是否归国安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围绕本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要素,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同时,注重方法迁移,先是“扶”着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丧子之痛”,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抉择之痛”运用读读、画画、议议、写写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读、议、写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掌握写人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搜集毛主席的相关资料和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抗美援朝资料;了解毛主席的亲人为革命献身的资料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了解背景1.导入:同学们,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在这三年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大家看大屏幕,这就是位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巍巍青山里,长眠着我们可敬、可爱的志愿军战士2.课件出示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利用学生课前了解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名句为题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设计意图:介绍历史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引出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为后文的理解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教师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1)检测字音课件出示:彭、拟、谋、赴、殊、踌、躇、黯、革教师相机强调:“拟”的读音为nǐ,“殊”的读音为shū,“踌躇”的读音为chóu chú,“革”读二声gé2)检测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词语:拟定 高瑞欣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 尊重 签字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词语再提出不懂的生词,全班讨论解决3.指名读文,检测课文朗读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掌握生字和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大意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同桌互相交流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3.全班交流。
教师要点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一部分: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无比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写志愿军司令部请示是否运回岸英的遗骨,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面对两种选择,毛主席心里充满了矛盾,最后做出了将爱子安葬于朝鲜的决定第三部分: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4.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设计意图:此环节进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理清课文层次,并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四、书写生字,多样练习1.出示本课会写字:彭、拟、谋、瑞、损、锻、炼、眷、赴、搞、殊、尊、签、革2.指名认读生字3.形近字组词练习 4.学生独立观察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哪些生字比较难写,然后进行交流5.教师相机指导,强调书写要点锻: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一些段”右上角是横折弯炼:左窄右宽火”做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不是“东”眷:撇、捺要舒展,盖住下边的“目”尊:要注意字整体上的平衡6.学生书写生字、词语,教师巡视指导7.投影展示评议设计意图:落实生字和词语的书写,提高书写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学1.回顾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先讲了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悲痛心情又讲了毛主席最后做出了将爱子安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最后他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2.交代本节课学习目标:抗美援朝爆发后,新婚不久的年仅28岁的主动请求入朝参战,可谁能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透过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明确了目标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为高效学习做准备二、品析细节,感受丧子之痛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2.小组里交流:哪些语句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内心世界?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全班汇报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不可频繁提问,相机点拨就好句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1)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体会毛主席内心巨大的悲痛。
2)接到长子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是长还是短?(4)创设情境引读师: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比一个月还要长——生: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哪——生: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句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1)语言描写:从“岸英!岸英!”的重复话语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心中不停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那该是多么悲痛啊!(2)动作描写:你知道“喃喃”的意思吗?从“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可以看出什么?(3)神态描写:从“紧锁的眉头”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4)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好“喃喃着”4.小结:一个小动作,一句重复的语言,一个神态,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内心的万分悲痛5.创设情境引读师: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悲痛不已——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六旬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师: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生:“岸英!岸英!”师: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生:“岸英!岸英!”师: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6.总结方法1)回忆刚才我们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毛主席内心巨大的悲痛的 从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到毛主席的巨大的悲痛2)小结:抓住这些细节描写仔细揣摩,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将这种体会表达出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毛主席丧子的悲痛。
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来体会情感小结的环节设计更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三、自主揣摩,感受抉择之痛1.课件出示秘书口述的电报内容:“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2.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毛主席面临着痛苦的抉择你能体会到毛主席的内心情感吗?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通过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抉择之痛句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1)圈出描写毛主席此时动作的词语不由自主地站”“仰起头”“望着”)(2)从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再看看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你看到毛主席的目光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以看出:毛主席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对儿子的无限眷恋,渴望再一次见到儿子的强烈愿望)(4)但是,毛主席此时此刻却“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你体会到了毛主席怎样的情怀?(毛主席也是常人,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但是又有着极大的意志力。
)(5)指名读句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1)出示两种想法,请学生谈谈体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①体会父子情深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相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②体会伟大情怀毛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搞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的遗骨安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2)还有哪个词语表现了毛主席从大局考虑问题?(从“打消了”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伟人的宽阔胸怀)(3)小结:心理描写的再现,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部分中对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就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4)创设情境,教师引读。
师: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生: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师: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志愿军烈士都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他决定——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岸英从小受尽苦难,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儿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他自言自语着——生: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师: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孩子时,他决定——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句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1)找一找描写毛主席的词语,仔细揣摩,说说你体会出了什么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影响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