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解析版).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16212341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3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年高考XX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计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雾灵山位于与XX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欣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局部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2.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B.C.D.--------【答案】1. B2. B【解析】考察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难度较小1题详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正确答案选B2题详解】雾灵山位于北半球,七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12个小时,因此正确答案选B,此题容易错选A,注意昼长大于12个小时,在该图当中,太阳在正午的时候一定要越过地球的中心点,即位于中心点偏南方向。

      点睛】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点外,全球日落西南日出东南,直射北半球,全球日落西北日出东北以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4. 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承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3. D4. C【解析】考察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察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3题详解】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4题详解】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

      C 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承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以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6.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B.C.D.【答案】5. D6. B【解析】考察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5题详解】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6题详解】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那么先陡坡再缓陂。

      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 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 错误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那么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那么无法进行通视以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该月最可能是A.3月B.6月C.8月D.10月8. 此时,澳大利亚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炎热【答案】7. A8. A【解析】考察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以及等压线的应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7题详解】该题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七月份吹东南风,而一月份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三月份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该题也可以利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风向进展判断,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也是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不同地区风向不同,可以选取不同位置进展判断8题详解】①地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

      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拟枯燥,②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少④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拟凉爽,正确答案选A,B C D错误点睛】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都是南半球夏季以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与2000年相比,2021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构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 D10. C【解析】考察人口年龄构造的变化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9题详解】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21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

      与2000年相比,2021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 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10题详解】有第一题可知,2021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构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构造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 B D错误点睛】人口的机械增长就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增长,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变化,主要指户籍人口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以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1989年到2021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 不透水面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1. B12. C--------【解析】考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根底知识考察11题详解】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21 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12题详解】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展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以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答复以下各题13. 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 华东地区大局部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构造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 C14. A【解析】考察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题详解】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

      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 B D错误14题详解】华东地区大局部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构造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构造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构造,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