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命题预测(2022新高考).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04579818
  • 上传时间:2022-06-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9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命题预测【新高考省区】【试卷套数】继续维持去年的格局,全国新高考卷分I卷、n卷【整体趋势】凸显综合性和创新性一、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 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 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 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二、2022年高考命题应注意哪些热点问题1、迎接“二十大”,开启新征程主题要铭记历史,开启伟大的新征程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崛起一一共同富裕的规划等标志性历史事件等3、习总书记总结的“伟大建党精神二在中国建党100周年过程中表达的中 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4、2022年北京冬奥会5、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圆满完成6、教育“双减” “双新” “双增” “五育” “五项管理”政策二、疫情会不会入题应该会考的,只是考查的角度与前两年有所变化:2020年主要考——防2021年主要考——治2022年主要考一一在疫情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表达“四个自信二以及中国 所呈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尤其表现出不同的角度对“动态清零”的看法四、考向考向1:语文高考就考两项最核心的素养-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阅读素养,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 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阅读题想提高正确率,首先阅读思维要合理所谓的“合理”,指的是:命 题者遵循了作者写诗写文所遵循的规律.从而提出问题;作为阅读者,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去思考相关问 题,方能得出准确的回答表达素养,就是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 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考向2:语文高考要求考生必须背诵记忆的知识有三类: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括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 相关知识三是中外文化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基本常识考向3:语文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三个情境【思辨类】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成功摘金并打破世 界纪录。

      在领奖台上,看到亚军和季军坐着轮椅,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 卢冬的举动赢得大家的一致赞扬,有网友说:“这一蹲表达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 良善”生活里的卢冬虽然没有双臂,但化妆、弹琴、书法、做饭……都不在话 下,而游泳让她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卢冬说:“我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 嘲,可以开玩笑请大家把我看作一个普通的女孩卢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让 自己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蹲得下去”和“站得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想成为一个既能“蹲 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青年既“蹲不下 去'',又"站不起来站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首先要在材料的限定中理解“蹲下去” “站起来”两个概念蹲下去”对应 的内容是“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可以 引申为放低身段、体贴他人、谦卑低调、平等待人等品格;而“站起来”对应的 内容是“虽然没有双臂”却生活自立、“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开 玩笑”,可以引申为自立自强、战胜软弱、阳光开朗、乐观自信等品格。

      可见, 真正可怕的不是身体残缺而是精神和修养的残缺蹲得下去”需要内心有良好 的修养,才能够谦恭待人;“站得起来”首先是精神和意识上的觉醒,然后努力 奔跑,积极追寻自己的梦想的生活状态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这值得 那些“蹲不下去”又“站不起来”的青年,甚至每一个不思进取、思想落后不修 德行的人深沉的思考,应该既修养身心,做到能“蹲下去”,又要积极进取,在 生活和事业上“站起来”,争做一个德才兼修的人,活出光辉的自己,成为顶天 立地的人想成为一个既能“蹲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需要坚持 不懈,不断提升自己可立意:“蹲下去”是一种修养,“站起来”是一种生活姿 态;青年人应告别消极和佛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等等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包括家庭 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考向4:现代文阅读的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主要考查信息性阅读能力信息性阅读能力的得分要点是:把握文本主要 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 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考向5: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性文本主要考查文学性阅读能力得分要点是:对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读者立场、阅读取 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

      五、注意新变化,会出现新题型、新考法一方面,在八省适应性测试中呈现的新题型、新考法将在2022年高考中有 所表达如:7.以下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创新题,在更广阔的视野中 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 了更大的空间A.蔡元培《黄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拓,,既表达了 •五四’时期舞明的反封速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和修辞手段来范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C.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宜接彩喃到后世李清廉 用“生当作人本’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D.金克木的,化尘残彩”,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前所未有,居然是带有推断性质: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2022年1月一一5月份以来出现的新题型,新考法,会 得到吸收借鉴如:10.卡列啦审曲波浪线局部断句的分布、定确的寸项是(3分)固自永丰中必受而潜赭积思:土十余年至龙赤干乃成当也普王井书学者莫不'夜诵林人••从文化话识着,句用的永平”“挈'初”等年号表示时M,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B:,从句,意着羯精积思:十年、’是,“谕’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核癌度分柝,「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八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狗;枚•“其书也后要断开・,二•我从句间关宗看,“重其书3是•“当虺”严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1M真不讽 诵焉”前应断开这道文言断句题,选项信息量大,思维量加大,干扰信息增加,要花费 时间、经历,要有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分析每一个选项传统的在某处断点, 运用排除的套路方式失效了2 ,增强试题的灵活性会进一步在开放性试题,如结构不良等试题3 .加大反押题的力度,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 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第一眼,感觉•良好一一和老师讲的差不多第二眼,答案•傻眼——对答案的不确定性第三眼,迷茫•怀疑一一与个人预期有差距外表看试题是“繁、难、偏、怪:实际是试题新颖,有水准,有区分度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板块预测】信息性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不变,侧重议论设问落点明晰依次考查 内容理解、论据、推断能力、论证思路、信息概括选择的话题不避热点可关 注“冬奥会”“疫情下的心理调节” “传统文化”等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有“四大创造”,但二十四节气曾被国际气象界确定为 中国的“第五大创造什么是节气?节气是用来指导一年农事的时节、气候的补充历法。

      二十四节 气就是把一年二十四整分,大约每隔十五天就有一个节气,如立春、惊蛰、芒种、 夏至、小暑等二十四节气是远古先民观天察地,根据星月的变化、植物的枯荣,总结出来 的一套时间体系先民按照相关时间点上出现的天文、物候、气象、农事现象变 化,将一个太阳周年结合农时周期进行二十四段的划分某个节气要做什么事情, 都安排得很具体也很精致上海人说“吃时鲜”“踏地气”,看似一种生活俗语,其实是顺应节气变化的 表达吃时鲜”,就是不要总是吃反季节的蔬菜,要顺着季节生长进食,这显然 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都市森林”中的人大多数住在高高的楼房里,老人家 常常提醒年轻人要注意“踏地气”,不能总是宅在房间,而要多下楼走一走一 些人觉得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然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地球是一个磁场,人类 只有多接触大地,两个磁场才平衡;老是住在空中,人的磁场被切割了,对人体 是不利的现在大家有钱了,一到夏天就往冷的地方跑,一到冬天就往热的地方跑实 际上,这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人体在自然中生存,每个季节人体的收缩、舒展形 成了特定的规律改变这个规律,难免会加重身体调适的负担这些都是二十四 节气蕴含的大智慧也许有人会问,节气尚未形成之前,古人的生产生活依靠什么呢?主要看的 是物候。

      物候的出现早于节气,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先河,也是结合天文、气象、 物状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雏形什么叫物候?它是自然界在天气变化时出现的各式自然现象大家在幼儿园 或小学的时候可能都唱过儿歌《小燕子》,小燕子来了,春花开了,这就是物候 秋天到了,庄稼熟了,芦苇开花,大雁南飞,这也是物候总之,飞禽走兽迁徙 或者一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动植物方面的变化,都可归纳为物候具体来看,它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物候,既包括植物的,也包括动 物的;另一类是自然现象,如东风解冻、水始涸、地始冻等当然,由于某个年 份的气候突变或观察错误,可能会导致有些物候的发生、描述不是那么准确,甚 至不符合科学事实,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物候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古书记载: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北魏《正 光历》还将“七十二候”正式载入历书全球许多国家都有一年四季的划分,但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以及七十二物候的说法,是中国独有的节编自陈勤建《二十四节气为何获赞“第五大创造”》,《精神文明导刊》 2018 年 12 期)材料二:二十四节气系统在传统中国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二十四节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应用与指导价值,这也是二十四节气 在传统时代最基础、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传统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 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部门与民众衣食生活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上至 皇帝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农业生产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所 组成,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一年之中,从农作的播种到收获, 各工作环节必须要顺应农时而依次展开而所谓农时,通俗来讲,也就是进行农 事活动的恰到好处的时节只有把握好了农时,才能获得农业的丰收,有吃不完 的粮食,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于是“不违农时”、符合“时宜”也 就成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那么农时应该如何去具体把握呢?答案就是 二十四节气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而这一 点又是由农业社会的本性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 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也即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 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