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教学材料.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266441638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5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v恩格斯:“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政府传统的两大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资本主义出现后的政府职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v第一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政府职能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是基于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无数个人的经济行为会产生宏观经济后果其主张主要有:v1、政府必须保家卫国;v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法律执行;v3、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v4、“管的最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v第二阶段:福利国家阶段基于凯恩斯主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v1929 年夏天的三个月中,美国经济还是一片繁荣景象到了10月,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了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v面对经济 危机,胡佛总统 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措施v1929年1933年3月,罗斯福任纽约 州长,其执行的政策成为他后来实行的“新政”政策的发轫v凯恩斯主义成为罗 斯福新政的主要思想来源,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Recovery)(Relief)(Reform)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v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v1、整顿银行业,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小银行;v2、要求资本家们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v3、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罗斯福认为小雇主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以资表彰v4、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罗斯福促请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

      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v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1935年开始,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案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并规定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等;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v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使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主义阶段正式进入福利国家阶段,政府职能及其相关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v第三阶段:新自由主义阶段。

      以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整个资本主义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困境新自由主义将原因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所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受冷落的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v第四阶段:新公共管理其出现的背景主要有:v 第一,政府的财政危机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上台前都要许愿,以致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大,政府不堪重负20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西方经济不景气,人们不情愿继续纳“重税”财政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v 第二,理论危机原有的科层制模式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在已是后工业社会,僵化刻板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政治行政二分论”和科层理论早已无法解决政府所面对的严重问题管理理论到了非创新不可的地步了v第三,科技革命网络化把地球变小了,管理可以“一杆子到底”了v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两种并行不悖的思想运动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v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在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朝鲜战争接近尾声,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开始发生改变,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营企业占43.8%,私人企业占56.2%;到1952年,前者上升到67.3%,后者下降至32.7%1953年7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必须对私有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以此拉开了改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序幕,中国的经济成分逐渐变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被限制发展,甚至变为非法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v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下的大部份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来分配和利用,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 这种体制的基本逻辑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v1953年以前,中国实行行政大区的管理体制,在全国6个大区中,除华北地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了一部分国有企业以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都由大行政区直接管理。

      1954年取消了大区建制,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划归中央各工业部委管理到1956年,基本上形成了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v1958年进行了以“体制下放”为中心的改革,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改革体制下放”就是将中央的很多权力下放给地方在国有企业上,将原中央各部管理的许多企业都层层下放,归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有的还下放到街道和公社到1958年底,中央直属企业由1957年的9000多个减少到1000多个,下放了87%,将指令性计划指标由过去的12个减少为4个指标,扩大了企业的计划管理权;下放了一部分人员管理权限和资金调拨权限,放活了企业奖励金制度v权力下放使得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各自为政,展开了激烈的资源争夺战,1958-1960每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都超过了“一五”时期的总和从1961年末开始,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中国为了克服“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陆续收回了原来下放的权力,又恢复到高度集权的状态v1970年的改革声势更大,国务院要求工业、交通各部将绝大部分部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中央要求这些下放工作要在1970年内完成经过大规模的企业下放,加上此前煤炭先行下放的22个矿务局,中央部属企业(不含军工企业)由1965年的10533家减少到1970年的142家。

      随着企业的大量下放,企业的财权、物权、计划管理权、劳动工资权也随之下放自1976年起,中央又陆续上收了一些企业v第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边缘革命”的结果当挨饿的农民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优越性时,当一度“待业”的城镇居民挣到比国企员工还要高的工资时,当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华南经济枢纽时,中国政府一次又一次被改革所震惊v改革开放的动力: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形成的地方之间的竞争;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价值推动等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19771978年间,国务院上收了一部分“文革”中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增加了20几个部门,到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时,国务院设部委机构37个,直属机构32个,办公机构7个,共计76个部门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政府部门一直增加,到1981年底,国务院设共有100个工作部门,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1982年,国务院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机构改革,经过撤销合并,连办公厅在内共设61个部门,机构减少了40%具体:(1)将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经委、农委、建委、机械委、能源委、国家标准总局、计量总局、医药总局、建筑材料工业总局和专利局11个部门合并,设立国家经济委。

      将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等5个部门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将文化部等5个部门合并,设立文化部将国家劳动总局、人事局等4个部门合并,设立劳动人事部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2)将城市建设总局等3个部门合并,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将四机部、广电总局、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3个部门合并,设立电子工业部将外国专家局并入国务院办公厅将农行、建行、工行、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六机部和国家有色工业总局改为经济实体,不再作为政府工作部门新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将新华社由直属机构升格为部级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1983至1987年,国务院先后增设了审计署、监察部、国家安全部、空中交通管制局、国务院法制局、土地管理局、烟草专卖局、新闻出版署、中医管理局、国务院特区办、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将机械工业部与兵器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恢复国家建材工业局(直属机构);将教育部改为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调整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文字改革委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到1987年底,国务院共设部委机构45个,直属机构22个,办事机构4个,共71个工作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198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经过调整,共设66个工作部门。

      具体变动如下:(1)撤销国家计委、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新的国家计委是一个承担宏观管理职能的高层次的综合性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职能为了实行党政分开、推行公务员制度,撤销劳动人事部,组建新的人事部;同时组建劳动部,承担原劳动人事部有关就业、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安全监察等方面的职能为了加强物资的综合管理,搞活物资流通,撤销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2)为了对能源实行全行业管理,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同时组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组建建设部、组建机械电子工业部为了统筹技术力量,加强对航空航天工业的行业管理,撤销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鉴于水利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在撤销水利电力部的同时,组建水利部鉴于新华社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故将其由部级单位改为直属单位,不再列入国务院行政机构系列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3)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组建国家技术监督局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代管的国家环保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税收征管,将财政部的税务总局改为国家税务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将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医管理局、语言文字委等直属机构分别改为部委归口管理撤销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国家物资局、空中交通管制局等直属机构;将医药管理局由部委归口管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v1989年之后,国务院又增加了物资部、新闻办公室和经贸办公室,其工作机构由1988年的80个增加至1993年的86个 改革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