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_1.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128258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7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 (二)公共课的规模与地位关于公共课设置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大多对有关课程的学分、学时、开设学期等有明确的要求如,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应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13];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对专科、本科、硕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学时给予了明确规定[24]相关政策和制度对少数公共课的地位虽未作明确规定,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校已大致形成了类似的标准,不同高校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将这些要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总学时、总学分、课程进度安排等进行对比,即可大致明了公共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规模与地位笔者从两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节选了上述公共课的学时、学分、开设学期的情况,如表2、表3所示表2 A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节选)[25]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21大学英语(1)(2)(3)(4)142241、2、3、4大学计算机基础(Ⅱ)3481体育(1)(2)(3)(4)4641、2、3、4军事理论11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483军事训练33周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11周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33周3认识实习22周5生产实习44周7“形势与政策”教育232全部学年公共艺术课程(选修)232总计49表3 B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节选)[26]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大学英语精读122161、2、3、4大学英语听说81441、2、3、4计算机应用基础372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5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108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44形势与政策2全部学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362体育41441、2、3、4军事训练12周1心理健康教育1、2创业教育236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1182就业指导1186总计50从表2和表3不难看出,因课程大体相似,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公共课在学分数、开课时间等方面都是比较接近的。

      经计算,表2中的公共课占该专业总学分的29.2%,必修公共课占35.6%;表3中的公共课占该专业总学分数的31.3%,必修公共课占37.3%以上数据大致可反映公共课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对规模(高等职业院校因存在压缩理论课的现象,公共课的比例会相对较低)由此可知,由党委和政府部门政策和制度直接或间接规定设置的公共课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约占1/3,而必修公共课在高校必修课中的比例基本上都超过了1/3,且高度集中于大一、大二两个学年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在一、二年级除进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和少数“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外,约有1/3—1/2的课堂教学时间都在集中进行公共课的学习至少从规模上来讲,公共课在高校课程体系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三)公共课的管理与运行党委和政府部门对大部分公共课的设置规定除包含方向性、原则性要求外,一般还包括系统、完整的规制体系,几乎涉及公共课管理与运行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些规定直接体现于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和制度文件中,有些规定则出现在隶属于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出台的相关教学要求之中这些规定主要涵盖以下3个方面:1.课程目标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对公共课程目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某一类课程的共同目标,一般直接体现在公共课设置政策中。

      如1980年教育部印发的《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规定:“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27];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提出,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22]其次,某一门具体课程的目标,一般由教育部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开展研究,形成“教学基本要求”或“教学指导纲要”后统一印发、落实如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详细规定了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等5个主要领域[10]围绕某些特定的公共课类型,教育部组织专家成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出台、修订“教学基本要求”的常设组织如“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曾于2004年出台基本要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多门公共计算机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规定。

      2.课程内容一般而言,公共课,尤其是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内容在教育部或“教指委”出台的“基本要求”“指导纲要”中都有明确规定,各高校原则上只能参照执行如2004年《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须包括“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计算机系统”等4个组成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有直接的教学要求[28]从具体的规定文本来看,“要求”或“纲要”对课程内容的规定通常是非常明确、具体的如1999年教育部办公厅制定的《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不仅严格规定了限制性选修公共课“交响音乐赏析”的教学内容,还用大量篇幅推荐了若干首听赏曲目,并明确规定实际教学中播放的听赏曲目不得少于推荐曲目的70%,重点听赏曲目不少于20%[29]在教材的使用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管理、规范教材使用的通知》,高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必须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30]其他公共课虽然没有类似规定,但因课程的目标、内容都已有了明确具体的限定,因此,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识结构、内容体系上都是极为相似的。

      3.课程实施与评价对于公共课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教学方法,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通常也有明确的要求或规定如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13];又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31]在课程建设质量、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上,有部分课程由党委或政府部门等直接实施评估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课程建设的评价由教育部会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组织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应制订本地区的评价方案,定期组织军事课建设评价检查”[9];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10]还有部分课程的评价可由教学单位或其上级单位实施,如2006年《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评估机构由不低于承担教学单位的上一级单位牵头。

      其人员的组成可以包括学校、相关教师的代表、外部考试机构、社会用人单位等[32]然而,无论公共课的评价主体为何,其评价内容基本上都由有关政策和制度文件统一规定如上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教师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师资配备与培训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10]二、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的主要特征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公共课建设,对公共课的设置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出版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统计,1949年至2008年间,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政策和制度文件就达到了70余项,形式包括各种通知、意见、方案、要求、纲要等,政策主体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多个重要组织机构显而易见,党委或政府对公共课的重视程度、控制力度已远远超过了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其他任何课程,使得高校公共课的设置呈现出与其他课程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刚性的政策导向从理论上讲,课程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是有计划、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33]这就是说,高校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随意的排列组合,而是一种遵循特定逻辑的系统性设计在不同的设置逻辑下,课程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同时也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例如,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某些基础课程是按照学科逻辑设置的,遵循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选择、排列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理论修养;某些特定的专业课程是按照职业逻辑进行设置的,遵循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规律与现实的职业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特定社会职业的能力从高校公共课的实际设置情况看,其所遵循的主要依据无疑是体现党委和政府意志的各种政策和制度规定无论是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政策导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导向贯穿于公共课设置的方方面面,直接形塑了公共课的形态与实现路径公共课设置中刚性的政策导向,使公共课的教学成为了实现政策意图的手段,也直接影响了高校及教师、学生对公共课的认知许多教师认为,公共课的教学就是按照政策规定的教学要求、教学标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常常以区别于专业课教学的敷衍、应付态度来对待公共课教学,从公共课的教学中也很难体会到成就感[34];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课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完成学业,对自身的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有些学生甚至“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学校的体育课,逃掉校内的英语课却花钱去外面上英语培训班”[35],将公共课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这些现象常常被归因为教师、学生对公共课的教育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刚性的政策导向还导致了公共课的“冷热不均”现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由于有严格的政策规定,通常能够保证充足的学分、学时;而文化修养类、职业实践类公共课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制与约束,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二)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从权力运行的角度看,多数公共课的设置过程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线性架构:党委和政府部门居于公共课设置的上游,通过各种政策文件,严格限定公共课的名称、基本目的、内容和实现方式;隶属于教育部的“教指委”则居于公共课设置的中游,负责将政策规定转化为具体、详细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并在发布后常常交由党委或政府部门予以强制推广,要求高校照章办事;高校及教师、学生则居于公共课设置的下游,除严格执行政策及实施要求中的种种规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