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群龙无首”与最佳生存状态

5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346978
  • 上传时间:2018-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群龙无首”与最佳生存状态试谈乾卦对儒、道生命观及先秦汉魏文士生命意识的影响 社会与人生,始终是哲学永恒的范畴。 周易乾卦中不无对个体与群体,亦即人生与社会关系的探索。个体在群体中存在的理想状态究竟如何?“群龙无首”是对此理想状态的阐释个体之间的矛盾与磨擦达到最小,在群体中互相谐调,从而使二者均达到最大、最优程度上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意识后来在老子诸多章节中同样存在,成为老子中关于“道”的探讨的一部分。失意文人也在痛苦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在作品中描绘出类似于“群龙无首”的境界。 乾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之头卦,在周易中的首要地位可见一斑。 乾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哲理,道出了最佳的生存状态,对儒道两派的生命观均产生巨大影响,并几乎成为先秦汉魏文士苦苦思索与探讨的生命意识的归着点。本文拟就此略抒管见。 一乾卦以“龙”取象, “初九”之“潜龙”、 “九二”之“见龙”、 “九五”之“飞龙”、 “九六”之“亢龙”,都指“龙”的个体,即指易传中所谓的“君子”。卦辞中又有“群龙无首,吉”,“群龙”是“龙”的群体,即指社会集体。 乾卦如此取象,无疑寓含着“龙”与“群龙”个体与群体,亦即个人

      2、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对于个体而言,从“初九”到“九五”是一个自我价值逐渐增值的过程:“初九”曰“潜龙勿用”,不违于道,体道而“无闷”,无所行动,只在进行自身的积蓄,所以坚不可“拔”;“九二”曰“见龙在田”,在心与道合的基础上,进而有所为,言信而行谨,做到“德博而化”;“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旨在“进德修业”,使德行与功业进一步发展;“九四”曰“或跃在渊”, 乾文言对此解释说:“上下无常,2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君子依时、依势而上下进退,意在其“德业”能够为世所用。在这一阶段中,个体运行的轨迹是自下而上、从低到高的,其价值持续地积蓄、扩充,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但是,个体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亢龙有梅”的局面, “亢龙”“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知德而不知丧”(以上三句均见乾文言),物极而反、盈极而亏,势必走向自体的毁灭,同时扰乱整体、侵扰其他个体,制造乱局,无疑使系统整体的熵值增加。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群体来说, “群龙无首”这一取象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亦即每个个体,都孜孜不倦、

      3、“自强不息”地“进德修业”,意欲“及时”而用,使个体的效用得以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个体之间“群龙”之间又能互相协调,不相阻碍、磨擦,每个个体都进人到一种自觉的、自为的状态,发展自身,又不影响他人,自然也不需要“首”来指挥与操纵。个体均“不失其正”,集体自然而然地“不失其正”,成为一个自然而有序的系统。这样的集体,是最和谐、最美好、最理想化的,是适合个体存在、发展的最佳状态。同时, 乾卦直接触及到生命本身。 乾卦不仅提到人生的“进”与“退”、 “得”与“丧”,而且提出了“存”与“亡”, “存”即生存, “亡”即死亡,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线段, 乾卦则兼顾了起点、过程与终点,顾及线段的全部,即生、活着、死,并揭示了生与死的辩证统一。 乾卦对于生命及生存环境,对于社会人生、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索,如同先知的预言,犀利而准确。 二周易的地位是很独特的,既是道家“三玄”之首,又是儒家重要经典,儒、道二派都极力从周易中寻出自己的理由与支持,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周易本身3的博大精深、包罗丰富。 周易中举足轻重的“乾卦”对于社会及人生的考索,对儒、道二家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受乾卦启发的当属老子。 老子中许

      4、多内容都可看作对周易原理更为详尽、系统、条理的阐发。老子所标举的社会群体是“静”的, 老子16 章、37 章、57 章都反复地提到“静”。 “静”看似“无为”,而其结果却是:“我好静,而民自正(57 章)”,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37 章)”, “静”的目标在于“正”,而“正”即意味着“无不为”。 老子中的“正”同于乾文言中所守之“正”。 “静”与“水”是老子中经常出现的概念,8 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78 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弱而胜强,虽为至弱,实则至善。 “静”与“水”实质上也是相通的,二者有本质上必然的联系。 “水”表面是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静”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止水”, 老子的“水”是动态的,是看似静的动,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序的动。而在老子中, “静”也并非“静止”,而是“有序的动”,这种有序指个体遵循道,个体之间协调而统一,所以可以达到“正”,达到“无不为”。由此出发,老子极力反对破坏整体、系统的和谐关系。24 章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此章所

      5、谓“企者”、 “跨者”、“白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白矜者”,其形象的实质等同于乾卦之“亢龙”。18章又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段话可作辩证理解:有仁义,大道废;有大伪,智慧出;有孝慈,六亲不和;有忠臣,国家昏乱。 “仁义”、 “大伪”、 “孝慈”、 “忠臣”等都属打破和谐的“亢龙”。 乾卦仅对“亢龙有悔”,因为“亢龙”高自标置, “贵而五位”、 “高而无民”, “亢龙”高高在上,作了“群龙”之“首”,破坏掉“群龙无首”的最佳组合,引起系统整体的混乱,使熵值突增。老子主张“不自见,或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 章),就是旨4在维持“群龙无首”的状态,避免出现“亢龙有悔”。这是一种合理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个体与群体双方都有利。老子是较注重现实生命的, 老子揭开了生命含义的精髓,33 章中说“死而不亡者寿”,同乾卦一样,兼及生与死,是对生命全过程的考索。老子明确指出:真正有价值的生命,不会随着肉体的死去而消失,其生命的精华应是精神的、非物质的,会得以延续,生命本身亦藉此获得永恒与不朽。老

      6、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乾卦暗合并有所发展。老子清醒而冷静,但决非悲观消沉。他力图为个体以及整体的运行轨迹提供方法论。道家一派中,真正悲观绝望的是庄子。庄子宣扬“无用”以保全性命,无用即无所作为,不尽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也就是只要个体,不要群体,脱离社会。即便对个体,庄子也持极端悲观的态度。 庄子认为,人不仅在空间上微不足道,在时间上更是来去匆匆。 知北游篇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自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盗跖篇中也写:“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庄子强烈地体味到生命的短暂,对他来说,生命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存在,一个倏忽即逝的瞬间。他从生命所占居的极小的空间与极少的时间中,看不到任何积极的因素,得不出任何有为的结论。庄子认为人活着,只要有待,就有痛苦,并且生命有多长,痛苦就有多长。因为人身是物质的、现实的,必须有待于外在的现实才能得以维系,这种患在于有“身”的观点出自老子第 13 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

      7、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有身即有待,无待即无身,如果无待,生命本身也不会存在了。身与待是永远得不到解决的矛盾,即便庄子笔5下的“神人”、 “真人”也要“餐霞”、 “饮露”,也要“乘云气”,所以还是有待于“霞”、 “露”、“云气”等外物的。生命对于庄子来说,就是痛苦,就是死亡。庄子虽深刻地理解死,但是轻视了生,忽略了生命的价值,也否定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割裂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他只执乾卦、 老子中所涉及的生命线的一段死。儒家的持论则恰好与庄子相反。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儒家极力强调、推重群体。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他们标举“立德”、 “立功”、 “立言”(见左传襄公 24 年)的“三不朽”的立身处世原则。正如孟子告子中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儒家奉行的是“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他们对社会的责任,他们所躬行的“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在生命的终结时刻才宣告结束。也就

      8、是说,儒家所重的是“群”,是社会整体,在许多情况下,是牺牲个体以维护集体,而不是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同步的发展。一般说来,儒家重现实人生而回避死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乐以忘忧”,与庄子大相径庭,孔子对生持乐观态度,根本不关心衰老与死亡这种必然的规律。所以当子路问事鬼神时,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在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中,儒家似乎又执“生, ,之一端,大约有同于只知“进”与“得”,不知“退”与“丧”,只问“存”,不问“亡”的“亢龙”了。总之,对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及生命本身的生与死的考索,庄子与儒家的主流态度是互相割裂的,二者各执一端,都有缺憾,也都是不够完善的。按照一般性的6理解,死亡是一个悲剧,既然这一悲哀的结局不可避免,所以没有必要不顾“老之将至”;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人们当然应该重视现世的“生”,从短促的生命过程中探掘出永恒的内容,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每一个生命来说,意识到终极结局,同时又积极地生活,全面地把握死与生;对于个体与群体来说,二者应互相协调,避免矛盾,同步发展,和平而稳定。因此,儒道二者

      9、应该是互补的,互补的结果当是乾卦提出的集体与个体互相配合、共同进步的。三乾卦“群龙无首”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也是只有儒、道(主要指庄子思想)并行互补才能接近的状态。正因为是理想的,所以与现世的实践始终会存在着距禹。人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同步地推动整体的前进?怎样调节个体与整体?诚然,这是每个真正意义上的生命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能动的主体不会满足于植物般地机械地被动地活着,总是要设置自己的人生道路,总是要面对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因而,对生命哲学的探索也自然超出周易乾卦、儒与道等纯哲学的领域,而成为一个较普遍的问题,进入文学的范畴,久久地索绕着文士的心灵。在先秦,伟大诗人屈原积极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努力地实现人生理想,却因得不到集体的容忍与忍可而无法发扬个体,并最终走向自体的毁灭。继屈原而后的抒情诗人宋玉,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的夹缝中,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痛苦与无奈,宋玉身上有儒家求功名的一面, 九辩中写他“欲布名乎天下”, “布名天下”是他人生目标的寓托,但却不能实现,于是他别无选择,只有“处穷而守高”,又显示出道家的影响。在汉代,儒家思想占居主导地位,经学观念笼罩着意识形态领域。受此情况左右,许多文士如司马相如、董仲舒、东方朔、司马迁、王褒、扬雄、刘歆、冯衍、班固、张衡等等,都怀有“兼济, ,之志,希望施展才能抱负,有补于国家社稷,但往往7以怀才不遇而走上游心玄默的道路。怀才不遇,似乎是绝大多数文士的通病,究其根源,则在于个体的自由发展受到外界的阻挠或整体的障碍,其自我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对于大多数文士,都是先儒而后道,儒不成则道,由主动地追求儒转向消极地接受道。儒与道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有一个先后相继的顺序,而不是同步并行,虽然在同一主体身上得到统一,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补,因此,达不到“群龙无首”,个体与整体也不可能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在建安曹魏之际,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疾疫流行, “白骨蔽平原”, “千里无鸡鸣”,生命的大批凋谢,促使文士们现实地面对死亡,探索死与生的辩证,探寻生命的意义。社会

      《“群龙无首”与最佳生存状态》由会员l****6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龙无首”与最佳生存状态》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TA的资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三 科幻之美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三 科幻之美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二 人性救赎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二 人性救赎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七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单诗精练七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五 革命文化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五群文通练五 革命文化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群文通练五 人类命运共同体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群文通练五 人类命运共同体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四群文通练五 粤港澳大湾区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四群文通练五 粤港澳大湾区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2部分半卷练10 名句名篇默写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2部分半卷练10 名句名篇默写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考点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5 语言文字运用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1部分半卷练5 语言文字运用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3部分半卷练14 小说类文本阅读及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3部分半卷练14 小说类文本阅读及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9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9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单文精练四 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单文精练四 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3部分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3部分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四群文通练六 蓝天保卫战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四群文通练六 蓝天保卫战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群文通练一 儒家思想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三群文通练一 儒家思想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专题3布局谋篇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专题3布局谋篇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四 生死悼亡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二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四 生死悼亡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习题新纪元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习题新纪元试题精选及解析

  • 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突破精练第1章专题突破1识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6个”陷阱试题精选及解析

    2021新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突破精练第1章专题突破1识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6个”陷阱试题精选及解析

  •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