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3_2汉代帝陵及其他墓葬(上)

81页
  • 卖家[上传人]:wox****ang
  • 文档编号:157344623
  • 上传时间:2020-12-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16M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四节 汉代帝陵与其他墓葬,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发现简史 自汉代以后,不少历史地理文献记载了西汉帝陵,如三辅黄图、三秦记、关中记、水经注、长安志、关中胜迹图志等。 清末及民国时期,日本学者足立喜六长安史迹研究 ; 19421943年,西北史地考察团调查了关中地区的西汉帝陵。 新中国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对西汉帝陵进行全面考古调查, 对一些帝陵及陪葬坑、陪葬墓、刑徒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汉景帝阳陵考古发现。近年来开展的汉惠帝安陵、汉昭帝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及试掘。,(二)西汉帝陵及陵园遗址 1、西汉帝陵的分布 西汉时代有十一座帝陵,分成两大陵区,即咸阳原陵区和长安东南陵区,以咸阳原陵区为主。均位于都城长安附近。 自汉文帝霸陵及其后,帝陵与皇后陵的陵墓各自筑成一座陵园,且外围又有大陵园。大陵园之中有陪葬坑、寝殿与便殿组成的寝园、陵庙等,大陵园(之外)附近有帝陵的陪葬墓、刑徒墓、陵邑等。,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1,5,6,9,11,8,10,2,4,3,7,一、西汉帝陵,2.西

      2、汉帝陵封土、地宫的考古勘查与研究,战国时代晚期,王陵的封土规模已明显变大。 礼记中庸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礼记礼器 :“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 秦始皇陵将战国时代陵墓“以大为贵”发展到极至。 西汉早期,帝陵和皇后陵封土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即“坊”形(礼记檀弓)。大约从文帝以后,帝陵和皇后陵封土平面一般均为近方形,即“覆斗形”,也即“堂”形 。西汉帝陵封土高一般为30米左右 。,一、西汉帝陵,武帝茂陵,一、西汉帝陵,茂陵近观封土底部东西224-226,南北228-236米,高46.5米,一、西汉帝陵,宣帝杜陵封土底部边长172米,3.西汉帝陵陵园及门阙遗址,西汉初年,沿袭了战国以来的传统,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的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在同一个陵园之内。从汉文帝霸陵开始,帝陵与皇后陵各自的陵墓封土及陵园,它们又被包括在共同的大陵园之中。大陵园之中有陪葬坑、寝殿与便殿组成的寝园、陵庙等,大陵园(之外)附近有帝陵的陪葬墓、刑徒墓、陵邑等。,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帝陵台门遗址,一、西汉帝陵,杜陵,一、西汉帝陵,帝陵阙门遗址,(三)礼制建筑遗

      3、址 东汉蔡邕独断说:“宗庙之制,古者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 汉书韦玄成传记载:“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1.寝园遗址,一、西汉帝陵,杜陵,一、西汉帝陵,2.陵庙遗址,一、西汉帝陵,陵庙内安放木主的神坛? 太社内安放社主的石座?,(四)陪葬坑,西汉时代帝陵与皇后陵一般均置陪葬坑,这一制度源远流长,上溯商周时代的大型墓葬附近的车马坑、祭祀坑(包括器物祭祀坑、动物祭祀坑及殉兽坑)等,实际上与秦汉时代帝王陵墓的陪葬坑意义基本相同。陪葬坑与“地宫”(即墓室)是西汉帝陵的“地下”主要组成部分:即“外藏”与“正藏”,“外藏”即“外藏椁”,“外藏椁”以“具”为计量单位。汉书霍光传霍光去世,皇帝“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 服虔曰:“在正藏外,婢妾藏也。或曰厨厩之属也。”,一

      4、、西汉帝陵,汉景帝阳陵是西汉帝陵之中,发现、发掘陪葬坑数量最多的 。它们有的在帝陵陵园之内,有的在阳陵大陵园之中。 帝陵陵园之中的陪葬坑,目前考古发现86具,分别位于帝陵封土四侧及陵园东北部。分别与庖厨、织造、军阵仪仗等内容相关。,一、西汉帝陵,(四)陪葬坑,阳陵,西汉帝陵陵邑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园邑之兴,始自疆秦。”西汉时代自汉高祖长陵至汉宣帝杜陵,帝陵均置陵邑。现已基本究明的帝陵陵邑有汉高祖长陵邑、汉惠帝安陵邑、汉景帝阳陵邑、汉武帝茂陵邑、汉昭帝平陵邑、汉宣帝杜陵邑。 西汉时代的帝陵陵邑,一是为了供奉陵园;二是迁徙关东大族、达官巨富,消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三是由于西汉时代皇帝“予作寿陵”,通过“随帝徙陵”,突出当政皇帝的权威。基于上述原因,当时对于“徙陵”者的政治、财产有着很高的严格要求,能够迁徙到陵邑之中的人多为达官显贵。,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五)陪葬墓及陪葬坑,一、西汉帝陵,(六)陵邑,一、西汉帝陵,一、西汉帝陵,二、东汉帝陵,东汉自刘秀建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操,共196年。 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

      5、灵帝、献帝等14位皇帝,而少帝(7世)被废,废帝(13世)遭贬,因此只修建有12处帝陵。 汉献帝的禅陵位于河南省焦作,其余的11座均在洛阳附近。,二、东汉帝陵,(一)东汉帝陵的文献记载 后汉书、东观汉记、续汉书、后汉纪 这些文献关于陵园建设、陵寝制度、祭祀礼仪、陪葬制度等内容的记载相对较多,而关于帝陵位置的记述则较为简略。,二、东汉帝陵,(二)东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二、东汉帝陵,(三)关于东汉帝陵的基本认识 1、洛阳东汉十一陵的分布基本廓清。 汉魏洛阳城的西北(孟津县境内)陵区有五座陵(北兆域),据文献记载,有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和灵帝文陵。 汉魏洛阳城的东南(偃师市境内)陵区有六座陵(南兆域)。有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和桓帝宣陵。,二、东汉帝陵,2、墓葬形制和陵寝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突破 东汉帝陵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葬形制,单一墓道且南向 墓上的封土也由方形改成圆形 墓葬基本为夫妻同陵合葬 突出了南北“一”字状的家族聚葬形式,传统的昭穆制度没有体现,二、东汉帝陵,有较多的陪葬墓,但基本不见陪葬坑等外藏系统 陵寝建筑主要有“寝殿

      6、”、“钟虡”、“石殿”、“园省”、“园寺吏舍”五类,但一些陵园中建筑设置可能被简化。陵寝建筑位于封土的东侧或南侧,逐渐改垣墙为行马 上陵制度逐步确立 (东汉皇帝将原先在宫殿举行的一些重大礼仪活动挪到先帝寝殿内进行)逐步确立,废弃西汉陵旁设庙的模式。,(一)西汉诸侯王墓 1968年发掘了河北满城陵山1号墓、2号墓,第一次发现保存完好的诸侯王崖洞墓。 1974年发掘的北京大葆台1号墓首次发现形制清楚的黄肠题凑葬具。 1983年发掘的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少数未盗王墓之一,也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汉墓。 1995年发掘的山东长清双乳山1号墓保存完好,可作为竖穴木椁墓的代表。,三、诸侯王墓,西汉诸侯王墓丧葬制度的主要内涵 1、地面建制 坟丘 墓园 礼制建筑 陪葬墓,三、诸侯王墓,三、诸侯王墓,永成保安山梁孝王墓寝园遗址,保安山1号墓寝园,2、墓葬形制及演变 木椁墓 竖穴土石坑墓 黄肠题凑墓 石室墓 横穴崖洞墓,三、诸侯王墓,竖穴木椁墓,黄肠题凑墓 北京大葆台汉墓,三、诸侯王墓,竖穴石室墓,崖洞墓,南越王墓,三、诸侯王墓,崖洞墓,崖洞墓,一、汉代都城,粱王墓,3、随葬制度 正藏与外藏椁 汉书霍光传曰

      7、:“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颜注引服虔曰:外藏椁“在正藏外,婢妾之藏,或曰厨厩之属也。” 汉书霍光传刘敞注:“以次言之,先亲身着衣被,次梓宫、次便房、次题凑、次外藏”。,三、诸侯王墓,3、随葬制度 随葬品 铜器和鎏金铜器 车马殉葬 魂车 ? 王青盖车(安车)、戎车(猎车)和轺车 ? 玉衣殓服,三、诸侯王墓,大葆台汉墓,大葆台汉墓,大葆台汉墓,(二)东汉诸侯王墓 东汉继承了西汉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的制度。东汉诸侯王、列侯的埋葬制度与西汉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东汉诸侯王墓考古发现的数量与分布范围均不及西汉。仅有8座:即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定县43号墓、山东临淄金岭镇1号墓、山东济宁肖王庄1号墓、济宁普育小学汉墓、河南淮阳北关1号墓、江苏徐州土山汉墓、江苏邗江甘泉2号墓。涉及的王国有中山、齐、任城、陈、彭城和广陵,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等省。,1、地面建制 坟丘的高度与西汉王墓基本一致 改垣墙为“行马” ? 2、墓葬形制,三、诸侯王墓,(1)形制特征 东汉诸侯王墓完全抛弃了西汉木椁墓和崖洞墓的形制,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在继承西汉竖穴墓形式、崖洞墓平面布局与

      8、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受到黄肠题凑墓的影响,形成了带回廊的前后室砖石结构墓,这是东汉王墓的基本形制和重要特征。 (2)砖石题凑 东汉王墓中设置回廊,应是继承了西汉黄肠题凑墓和崖洞墓的回廊形制。以定县北庄汉墓为例,墓室布局结构颇似黄肠题凑墓,也有“梓宫”(后室)、“便房”(回廊)、题凑墙体(石墙)和“外藏椁”(耳室),不同的是前室相对独立了出来。,砖石题凑,3、随葬品和玉衣殓服 以模型车马代替真车真马殉葬 流行随葬模型明器 出土了一些文字资料 普遍使用玉衣殓服,三、诸侯王墓,金缕玉衣,“玉衣”,在文献中又称 “玉匣”,是用金属丝连缀玉片做成的敛服,汉代专为高级贵族所用。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丝,诸侯王、公主、列侯始封、贵人(公卿大人或显贵之人)等用银丝;长公主(皇帝的的姐妹)用铜丝。,就考古发现的玉衣资料看,西汉时期在玉衣使用上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王和列侯也可使用金缕玉衣。到了东汉,正如文献所载已形成了按身份使用缕质的制度,诸侯王和始封列侯用银缕玉衣。,南越王墓 丝缕玉衣,(一)西汉列侯墓 秦代实行二十等爵制,以彻候为首。 汉代列侯是仅次于诸侯王的第二等贵族(爵位),西汉

      9、初开始分封,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列侯墓制是汉代丧葬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汉代墓葬等级制度的重要一环。迄今能够基本认定的西汉列侯、列侯夫人墓共15座,其中西汉早期墓12座,西汉中期墓1座,西汉晚期墓2座。,四、列侯墓,1、地面建制 坟丘 周礼春官冢人郑注曰:“汉律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墓园 墓侧建筑 石雕像,四、列侯墓,(一)西汉列侯墓 2、墓葬形制 除一座砖室墓外,均为一条墓道的竖穴土石坑木椁墓 , 可见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竖穴木椁墓形制。西汉中期虽然出现砖砌墓室,但墓室顶部却用木板覆盖,形制仍类似于木椁墓。 正藏外也设置外藏椁,四、列侯墓,四、列侯墓,怀化沅陵虎溪山汉墓。2000年十大考古发现。长沙王吴臣之子,第一代沅陵侯吴阳之墓。出土印章、木俑、漆器、竹简等大量珍贵随葬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国丞利苍夫人辛追之墓。,(一)西汉列侯墓 3、随葬品 大型铜器、鎏金铜器和大型玉器较少 南方列侯墓常出土大量漆木器和竹木简牍 玉衣殓服没有普遍使用,四、列侯墓,马王堆汉墓,共发现三座墓葬。M2出土了三颗印章,分别为“长沙丞相”、“軑dai侯之印”和“利苍” ,因此可知墓主人是长沙国的相利苍,并以长沙相被封为“軑侯”,据文献记载利苍死于吕后二年(186 B.C)。M1是軑侯夫人墓,下葬年代应在文帝时期。M3墓主人应为利苍没有继承侯位的儿子。,墓坑底部构筑椁室,椁室外积炭和白膏泥。椁室内设棺室,棺室内陈四层套棺。棺室、椁室间为东、西、南、北四个边厢。,椁室内设棺室,棺室内陈四层套棺。,墓主为一女性,尸体保存甚好。,(二) 东汉 列侯墓,四、列侯墓,以砖石砌筑墓室,一般由墓道、甬道和2至3个墓室组成。,(二)东汉列侯墓 地面有坟丘,坟丘外设置墓园。 有墓侧建筑,四、列侯墓,讨论:,1. 西汉帝陵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布局特点。 2. 西汉帝陵布局与都城布局之间的关系。 3. 帝陵、诸侯王陵、列侯墓几类高等级汉代墓葬之间的异同。,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3_2汉代帝陵及其他墓葬(上)》由会员wox****an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3_2汉代帝陵及其他墓葬(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