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

47页
  • 卖家[上传人]:wox****ang
  • 文档编号:157344544
  • 上传时间:2020-12-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16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秦汉城市考古研究,一、 秦汉都城,雍城-泾阳-栎阳-咸阳,雍城(宝鸡),1. 秦都咸阳,1.1 历史背景 战国初期,秦国都城在雍城。之后,秦灵公徙都泾阳,泾阳仍是雍都的陪都或军事性质的临时都城;秦献公又迁都栎阳,亦带有临时军事都城性质,不过中央官署已迁于此。至孝公时,政治中心才逐渐由雍城迁入栎阳;孝公筑咸阳宫殿、冀阙后,十三年(349BC)正式将国都由雍城迁入咸阳。 此后秦国再无徙都,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统一帝国的都城。,秦都咸阳,地处关中平原的中部,南临渭河,北依泾水,逶迤起伏的秦岭、嵯峨山、九嵕山遥遥相望,南北怀抱。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地形优越,宜于农桑,人口繁盛的好地方。,关于秦都咸阳的史料记载非常丰富,涵盖从其建立、扩充直至毁弃的整个过程。 史记秦本纪:“孝公十二年(348BC),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 汉书五行志:“先是惠文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 史记滑稽列传:“二世欲漆其城。” 七国考卷十三:“昭襄王二十七年(279BC),地震坏城”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等等。,咸阳144年的都城史中,它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咸阳城的中心在渭水北岸今咸

      2、阳市窑店乡一带,这里也是咸阳城市发展的起点。在渭河北岸矗立着高大雄伟的冀阙,富丽堂皇的咸阳宫,风景幽雅的兰池宫,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充分展示着秦国的气魄与威严。,秦昭王时,秦在渭河南岸修建了一些重要建筑如章台、兴乐宫等,并在那里举行了许多重大的国事活动。 秦帝国时期,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在渭河南岸修建了庄严肃穆的信宫(后改名极庙,祭祀上帝),扩建了供皇帝游乐的甘泉宫和上林苑,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房宫。 滔滔渭水穿流于咸阳都城的宫殿之间,犹如银河亘空,一座宽六丈,长三百八十步的渭水桥,将渭北渭南联系在一起。,在秦都咸阳的北郊有秦始皇避暑的林光宫(今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帝村)和梁山宫(今乾县乾陵乡梁山)。在泾阳建筑了防御外来侵略的指挥部望夷宫。 秦都咸阳南郊多是离宫别馆,如帝王别墅的萯阳宫(今户县县西坡头村),皇帝狩猎的长杨宫(今周至县终南乡东竹园头)等等。 整个咸阳“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里,隔离天日,”人口规模或可达百万众,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秦都咸阳营建及废弃的四个阶段(文献记载):,一 初创期;秦孝公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 350-前338

      3、年)。商鞅变法、攻魏收河 西之地。 二 发展期:秦惠文王元年至庄襄王(公元前337- 前247)。利用巴蜀之利,总体规划、 跨渭河两岸,并逐渐南移。 三 鼎盛期:嬴政统治期间(公元前246-前210)。 五帝所不及的成就,写仿六国宫室;信宫、 上林、阿房等进一步扩建咸阳。 四 衰败期:秦二世、子婴时期(公元前209-前206年)。 项羽一把火,可怜焦土。,1.2 咸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咸,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工作包括咸阳宫宫殿建筑的发掘;长陵车站、滩毛村、聂家沟、胡家沟等地的手工业作坊址的发掘;烟王村、任家嘴及塔儿坡秦人墓地的发掘等。 因为渭水不断地改道向北移,所以咸阳故城遭到严重的破坏,现在在地面上已经看不到城址的痕迹。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推断秦咸阳城遗址范围至少西起今长陵车站附近,东至柏家嘴村,北由成国渠故道,南到秦代渭河北岸,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 。,在咸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中一直未能发现郭城(大城)城墙。 文献记载中可见与咸阳城墙相关的线索: 史记滑稽列传:“二世欲漆其城。”(优旃) 七国考卷十三:“昭襄王二十七年(279

      4、BC),地震坏城”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学界对于咸阳是否曾修筑城墙,也有许多不同看法: 一、秦咸阳城既有宫城,又有郭城,咸阳南靠渭水,因为渭水不断北移,故城遗址受到冲决,目前已看不到城址踪迹; 二、秦咸阳城只有宫城,而无郭城 。亦是大都无城的实例。,1.2.1 咸阳宫宫殿区,咸,位于今渭河北岸黄土塬上,一片东西长6公里,南北约2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十余座大型的夯土建筑遗址,应为咸阳城内宫殿区所在。尤以窑店镇以北,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最为集中,勘探发现了大面积秦宫殿建筑遗址及其周围的墙垣遗迹,有观点认为此处是城内主要宫殿群咸阳宫所在。 宫城为长方形长方形城址,其中北墙长843米,南墙长902米,西墙长576米,东墙长426米,墙宽5.57.6米。墙垣始建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在宫城城址之内勘探发现有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0世纪7080年代对宫城遗址第一、二、三号宫殿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对第四号宫殿建筑遗址也进行了清理。,一号宫殿为战国时期流行的高台建筑样式。宫殿址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中间凹进的部分南北宽约20米。残存夯土台基东西长60米,南北宽4

      5、5,高出地面6米。,一号宫殿以夯土高台为宫殿建筑的核心,不同建筑依高台而建。分上中下三层建筑,上层中部有面积最大的主体宫室。宫室地面作朱红色,光滑、平整、坚硬,应是三辅黄图中所说的“土被朱紫”。,在主体宫室的两旁和中层的南北两侧,分别有卧室、休息室、沐浴室、盥洗室、卫士室、储藏室等。上述各室均依台修筑,墙体系夯土或夯土与土坯混用,壁柱皆在夯墙中,柱脚有未经加工的自然础石。 在夯台的最低层是一圈围绕建筑物的迴廊。廊下墁砖,檐下设卵石散水,边缘有排水沟和渗水坑,四隅有排水池,池内有地漏。,根据砖、瓦、瓦当以及陶水管道等各类建筑材料的形制和纹饰特点,参照出土陶文的书体特征,推测这座官室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大量焚毁倒塌的堆积物,则表明它最后毁于秦末的烈火。,关于一号殿址的性质,说法较多。有“冀阙”或宫门门阙说、“咸阳之旁宫观二百七十”说、“祭祀社稷场所”说、咸阳宫宫殿说等。 根据其结构、位置与宫城整体布局,多数学者认为该建筑可能为宫室一类建筑,但并非大朝正殿。,三号宫殿基址 位于一号基址西南10米。从出土遗物分析,也是一座夯土高台建筑,三号殿址东西长123米,南北宽60米。其建成于战国末年或秦

      6、代,同样毁于秦末。 基址西侧有一条长30多米的南北向长廊,长廊两侧的坎墙上绘有彩色壁画,可看出有车马仪仗、植物纹饰和几何纹图案等。秦代宫室壁画,是已知我国最早的(室内)建筑壁画资料,在中国建筑史、美术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宫殿区夯土基址的勘探及发掘,得知秦宫殿建筑群内的每座宫殿建筑都是将不同的建筑单元统合在一起的高台式建筑。 各宫殿建筑互相之间又以甬道,复道等连接成一个组合体。从每座建筑的间次,门道设计,到一个建筑群组的整体设计,都采用对称式布局。,宫殿的建筑方法:按预先设计,夯土台有上下数层基座,每筑到一层基座即依计平面安置柱础,然后空出室内空间继续增筑,待筑到预定高度,在夯土壁上依础位挖出柱槽并立柱,使壁柱起到加固夯土台和承重的双重作用。转角处仍采用较原始的二柱并立手法,但主室中内已使用都柱。作为夯土台壁的补充,有的承重墙使用土坯砌筑,室内隔墙一般用夹竹抹泥墙。 墙面均经细涂,表面粉刷成红色、白色或彩绘壁画。地面朱红或青灰色,经磨光处理少数用方砖铺地。室内设置取暖炭炉,室内、外有竖井式储物窖穴和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排水池做成漏斗式,排水管道已采用虹吸装置。通风、采光、通道都安

      7、排得合理。门窗饰有青铜铺首,使用绞链、合叶等金属构件。这些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台建筑,高台建筑,主要采用土来建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程类型,也是我国土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天然或人工夯筑土台,周围贴壁立木柱,使其成为周围建筑之后墙壁,并在台上建宫、殿、亭、阁。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是我国高台建筑的盛行时期,筑台工程的质量和规模都达到空前未有的地步。,原始社会晚期发明填土分层夯筑室内居住面,为高台最潜在的萌芽,即所谓“室高足以辟润湿”(墨子辞过),夏帝桀作“琼宫瑶台”(竹书纪年),商殷纣王建筑鹿台,高千尺(史记殷本纪),西周文王作灵台(诗经大雅灵台),是夏商周三代筑台的文字记载。,出土建筑遗物: 咸阳宫宫殿遗址中除土木材外,还发现其它大量建筑材料,如筒瓦、板瓦、瓦当,铺地方砖和长方形空心砖,以及已经腐朽而留有痕迹的竹、木板、席等等。不仅种类多,而且砖瓦、瓦当的造型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a, 陶瓦的使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芦山卯、石卯等史前遗址。秦宫屋顶已普遍覆盖有瓦,可分为筒瓦与板瓦两类,表面多饰交错绳纹,也有斜直绳纹。,阿房宫前殿,b,砖在秦宫殿建筑

      8、中被大量使用,可分为铺地砖和空心砖两类。铺地方砖薄而结实,纹样有菱形方格、太阳纹和回纹等等。空心砖又以大型长方形为特点,造型、孔洞设计合理,且具有自重轻,热工性能与透性能好,能源消耗低等优点。多数空心砖面刻以龙凤为主的多种纹饰,用于宫殿建筑的台阶。过去认为早期空心砖只限于营造陵墓,秦宫已大量使用于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进步。,c,建筑上使用席,这在比秦宫稍晚的临潼建筑中有发现,但早于咸阳宫的其它建筑中似无先例。秦宫中还将大量的竹使用于宫殿建筑的隔墙和楼层非承重墙之间作墙筋,这在北方的建筑中并不多见。 d,瓦当的使用始于西周。秦宫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花纹图案独具特色,与关东六国不同。例如以云纹作为主要图案的瓦当最多。在构图上围绕一个中心,以对角线的手法使云纹重复。而以中心对等,呈放射式样,疏朗而饱满的葵纹瓦当,出土数量仅次于云纹瓦当。,e,遗址中发现壁画,首次证实了孔子家语、天问、韩非子外储说中有关战国时期宫殿、庙堂图绘壁画的记述。秦宫出土的壁画图象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神怪和边饰等等,题材丰富,手法自由纯熟,用笔简炼有力,构成秦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

      9、有红、黑、白朱膘、紫红、石黄、石青、石绿等等。,1.2.2 手工业作坊区 手工业作坊区:秦都咸阳的手工业作坊行业有冶铜、铸铁、制砖瓦、制陶器和骨器共六处。其中一处位于宫殿区以东的兰池宫附近,其余皆分布在宫殿区的西部。 宫殿区附近,聂家沟一带的铸铜、冶铁和制陶作坊,大约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官工作坊。 位于宫殿区以西约四公里的长陵车站周围的手工业作坊,则是以民营生产为主,同时也存在着市府经营的制陶业和切锯骨料的加工业。,1.2.3 墓葬区,秦孝公迁都咸阳,至秦王朝灭亡,其间一百多年间作为秦国和秦王朝都城,附近留下了大量秦人墓葬,其中有国王、贵族的陵墓,也有一般人的墓葬。 秦咸阳城平民墓葬区位于城西,自西向东依次为塔儿坡、任家咀、黄家沟墓地。已清理墓葬约八百座,年代最早至春秋中期,最晚至汉代,又以战国晚期至秦末最多。是探索都城市民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秦咸阳城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王陵区。咸阳城遗址西北咸阳原上的严家沟秦陵、“周王陵”、司家庄秦陵三座秦陵一般被认为是惠文王所葬公陵、武王所葬永陵与孝文王所葬寿陵,也称毕陌陵区。,昭襄王以后,秦王陵多置于秦咸阳城东南部的骊山西麓,形成秦“东陵”陵区(芷阳陵区)。陵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考古发现大型陵园4座。秦始皇葬于骊山,广义讲也应属于“东陵”陵区。 咸阳周边王陵区的变迁与都城的发展密切相关。惠文王和武王时,咸阳建设重点在渭河北岸,因此王陵墓位于都城西北部的咸阳原上。从秦昭王开始,大力向渭河以南扩展,王陵区也随之转移至渭河以南的芷阳。,1.2.4 其它发现 排水管道与水井: 咸阳故城的排水管道遍及故城内外,管网设计周到、合理。目前已发现排水管道二十余处,多数则分布在宫殿区的周围。管道设计系根据各建筑物排水量的多少,选择适当方位,安装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管道。 管道均作陶质筒形,子母口,每节长0.53-0.68米,口径0.19-0.56米。节节套接,按槽埋入地面以下。入水口挖池,池中铺板瓦瓦片中置地漏。除此之外,也有用筒瓦扣合成筒状和用板瓦排列的明渠,但两者均在手工业作坊区。,用水井共发现一百余口,绝大部分分布在长陵车站周围的制陶作坊区域内。排列密集,多数三、五成群、宫殿区因地处北原,地势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由会员wox****an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