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4_2 食

127页
  • 卖家[上传人]:wox****ang
  • 文档编号:157344534
  • 上传时间:2020-12-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6.93MB
  • / 1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食,秦汉考古3,秦汉时期的农业,秦汉考古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比先秦时期更为丰富多彩。除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遗骸大量发现外,有关农业的资料还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等图像资料 ,简牍、铭刻、陶器文字等文字资料,以及模型明器等实物资料。这些成为研究秦汉农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稻麦是汉代人主食的基本来源 秦汉时期主要粮食作物有粟(稷)、黍、麦、菽、稻、麻、高粱等,与氾胜之书所说的“九谷” 大致相同。,1、粮食作物,粟s:非黏性的小米,俗称为“谷子”,又称为“禾”、“稷”等 。粟为百谷之长,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又往往作为各种粮食和谷物的统称或代称 。 黍sh:黏性的小米,又称作“穄j”、“秬j”、“秫sh”、“糜mi子”、“黍子”、“黄米”等。其栽培条件和地理分布与粟相近,但比粟生长期短且更耐旱耐瘠薄,同样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麦:包括小麦、大麦和燕麦。在汉朝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 ,麦类的种植获得相当普遍的推广,小麦在北方地区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汉代儒家对“五谷”的解释中都包含了麦。 稻:考古发现的汉代水稻中粳jng稻多于籼xin稻,并且北方出土的大多

      2、是粳稻,而籼稻则发现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且大多属于东汉,或许反映出东汉以后籼稻在南方地区获得了较大发展 。(穬:kung稻麦等有芒的谷物) 菽:即豆类作物,品种多样,但一般特指“大豆” ,或称之为“黍豆”,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西汉农学家氾fn胜之曾呼吁发展大豆生产 。秦汉时期的大豆发现较少,可能与当时的丧葬习俗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豆的种植没有稻、麦、粟等那样普遍。 高粱:又称为“梁”、“秫sh”、“梁秫”、“蜀秫”、“蜀黍”等 。秦汉时期不仅有高梁的种植,而且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麻:即大麻,其雄株秸秆的表皮可用作纺织原材料,而雌株所产麻籽则是一种古老的食粮。秦汉时期麻籽仍然被作为粮食,被列为九谷之一,不过在粮食作物中已经不再占有重要的地位。,2、农耕工具和耕作技术,农耕工具不仅与农耕技术直接相关,而且是农耕技术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示器。秦汉时期农耕工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的铁器化。这是伴随着当时铁器工业的全面发展而实现的 。 常见土作农耕工具有铲、锸、耒、耜、镢、锄等 铲,鍤,耒 耜, 锄,(2)铁犁与牛耕,犁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耕犁的出现可

      3、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牛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 。战国时期铁犁出现,牛耕获得初步发展。秦汉时期铁犁广泛使用,耕犁逐步定型,牛耕趋于普及,成为当时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秦汉时期的耕犁主要由铁制的犁头和木制的犁架构成,一般所说的铁犁实际上指的是铁制犁头。 铁犁一般由犁铧、铧冠和犁镜三部分组成。,(3)播种与田间管理,秦汉时期的播种方式有三种,即撒播、点播和条播。条播有两种,一种是手播,一种是耧播。手播,是用犁铧破土开沟、将种子撒到沟里再覆之以土的播种方式。,耧播,即用耧车播种。据文献记载,耧车播种技术出现于汉武帝时期 。山西平陆县枣园新莽时期的墓葬壁画中,绘有一牛驾三脚耧进行播种的场面,“耧斗下的三足尚可看见”。,秦汉时期非常重视田间管理,其中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中耕作为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松土除草,还具有间苗的作用。,秦汉时期的谷物收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镰刀收割;另一种是用铚刀掐穗。考古发现的镰刀和少量铚zh刀大都是其刀头部分,并且绝大多数为鉄质。 需要指出的是,镰刀和铚刀在秦代基本实现铁器化之后,有些边远地区仍使用青铜

      4、制品,反映出秦汉时期各地收割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4)谷物的收获,3、粮食加工,粮食加工主要包括脱粒、脱壳、去秕糠、磨粉与制浆等一系列加工活动。 脱 壳,杵与臼,是秦汉时期流行的粮食谷物脱壳工具之一。臼为石臼或木臼,杵为木杵 。杵臼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但用杵臼舂chng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汉代发明了利用杠杆原理和人体部分重力的踏碓,将用手举杵改为用足踏杠杆以举杵。踏碓,“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 。因为是用足踏,故又名“践碓”。 脱壳后还应簸去秕糠。簸去秕糠,最简单的方式是用簸箕b ji簸扬。为了提高簸扬谷物的效率,汉代发明了飏yng扇和风车。风车又称为扇车。洛阳东关东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件陶踏碓风车模型,结构清晰,风厢呈长方形,其顶部为斗状进粮口,风厢左端两壁上有圆形曲轴孔。,(2)粉碎与制浆,关于谷物的粉碎和制浆技术,秦汉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石磨的推广应用。就考古发现来看,石磨可能出现于战国晚期,秦代已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汉代有关磨的考古资料,主要有石磨实物和陶磨模型两类。考古发现表明,新莽时期磨的使用已经扩展到北起辽东、南到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域 ;到东汉时期,在一些地区

      5、已经开始了踏碓、风车和石磨的配套使用。,就石磨的功能而言,秦汉时期主要有旱磨和水磨两种类型。旱磨用于谷物的粉碎和磨粉,较为常见。水磨用于磨浆,其结构与旱磨相似,但磨下或有漏斗,或有盛接浆的容器。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一套水磨,由石磨和铜漏斗组成。 至于秦汉时期推磨的动力,除了人力推磨之外,有可能还出现了畜力拉磨,如满城刘胜墓北耳室石磨的南侧,发现马骨架一具,“可能是用于推磨的牲畜的遗骸”,石磨的推广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加工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麦、粟等谷物磨成面粉,将豆类谷物磨成浆,从而使饮食习惯从粒食发展为面食与粒食并行,引发了粮食加工、食品制作技术的一系列变革。同时,随着谷物粉碎磨粉以及磨浆技术的进步,使小麦成为人们喜爱的粮食,大豆用以加工成豆腐 ,从而促进了这两种作物的推广种植。另外,秦汉时期踏碓、风车和石磨等粮食加工机具的成熟,使我国古代粮食加工机具和技术传统基本形成,而这种传统历时近两千年而不衰,直至延续到近代。,“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 面食一经出现就受到人们的青睐。最初人们使用的是未经发酵的煮饼、水溲饼和水引饼(汤饼) “溲面而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 到

      6、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经过发酵的”蒸饼“和以酒酵为发面”引子“的”酒溲饼“。东汉在面食品种上还出现了近似于今日的开花馒头、包心馒头等多种花样。,4、粮食贮藏,秦汉时期粮食的贮藏,是根据粮食的不同种类而分仓进行贮藏的 。当时的粮食贮藏设施,主要有地上仓廪和地下仓窖两大类。 地上仓廪 考古发现的地上仓廪设施,主要是墓葬中随葬的陶(或石质)的圆形囷、方形仓、干栏式仓囷、仓楼和大型仓房等的模型明器,以及画像砖、画像石和壁画中的仓廪图像资料。,大型仓房,是指大型单檐或重檐式仓廪建筑,主要见于汉画像石和壁画,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相关的遗迹。大型仓房也是当时官仓的主要粮仓类型。如西汉京师仓等,都属于这种大型仓房类型。,京师仓当, 地下仓窖 地下仓窖即挖建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粮仓,汉代又称之为“窌jio” 。这种半地穴式仓窖,应当是当时城内居民常用的一种的储粮设施 。普通聚落的居民也常以地下仓窖作为储粮设施 。,2.副食,秦汉时期副食品种丰富 汉代的农副产品,特别是作为副食品的禽畜产品是丰富多样的。据统计,当时可供人们享用的肉食品有鸡、鸭、雉、鸠、雀、雁、鸽等禽鸟类;有猪、马、牛、羊、兔、虎、鹿、麋、野猪等禽

      7、兽类;还有鱼、鳖、鳝、螺等水产类。 其中鸡、鸭、羊、猪、狗是汉代人们主要的肉类副食来源。 马、牛等大牲畜最为军事、交通和农耕的主要畜力,除非生老病死,一般不轻易宰杀。,汉景帝阳陵陪葬坑,K13 坑道东部有一道宽2.8米的生土隔梁将其分为A、B两区。A区在东,长23.2米;B区在西,长64.5米,宽约3米。A区的陪葬品为各类陶塑动物。K13B区的陪葬器物有陶仓、茧形壶、陶缶、木炭及木车马等。,K13A区中的陪葬器物为各类陶塑动物,分为上下两层摆放。 上层种类有小乳猪(共54件)、陶绵羊(33件-公绵羊2件)、陶山羊(235件)、陶狗(共458件)。 K13A区下层陶塑动物有陶绵羊(总数156件)和陶猪(总数455件)。两种,共47排,均头西尾东站立。,牛 牛肉是秦汉时期肉类中的上等食物。汉代时期,牛的饲养规模和数量有明显增长。史记货殖列传中,不少人家有“牛蹄角千”,富比“千户侯”,养牛的规模比前代有了很快的增长。史记货殖列传云,而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汉书叙传言,西汉初年,班壹在楼烦 . 汉代统治者对牛采取了严格保护的措施,更是禁止随意宰杀耕牛。所谓“盗马者罪死,盗牛者加。”睡虎地秦

      8、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规定,耕牛腰围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 汉代时期牛的价格也是较高的,在九章算术里载,一头牛的价格在一千八百钱左右。因此,只有王公贵族和豪富之家才有条件宰牛食用。山东邹县、滕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都有椎牛的场面。因此,贫苦百姓也是买不起牛的,他们仅能乘社祭之时合资共买,宰杀分肉,如九章算术盈不足章载,内容为一百二十六家共买一牛,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羊 羊肉是汉代主要肉类品种。羊肉在古代饮食生活中的比重,从汉代起大约已经略胜猪肉一筹了。羊肉会被认为是精美的肉类,被用作赏赐,东观汉记里有“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赐羊一头”;.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涉及“羊羔莫酒”,猪肉反而很少为人提及。 在两汉时期,养羊业比较发达,除了北方的草原,在内地区域范围内也大量饲养。,猪 秦汉时期,猪的饲养比较普遍。淮南子汜论训载“猪肉之所以是祭祀时的上牲”是因为“以为子者家人所常畜,易得之物也”。 在如西汉蜀地富人家奴“持梢牧猪” 后汉书吴佑列传“常牧豕于长桓泽中”;后汉书杜乔列传里亦有“托疾牧豕”的记载。 齐民要术养猪篇说;“猪性甚便水生之草,杷耧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皆肥。”文献

      9、中常见 “牧豕海上”汉书公孙弘传;“牧豕于泽中”,犬,两汉时,人们普遍喜欢吃狗肉,所以狗肉也就成为当时的主要肉食之一。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百姓的家犬进入禁苑捕兽,守苑者可将其杀死后“食其肉而入其皮”。礼记中多次提到周天子吃狗肉。 战国以降,屠狗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如史记中的侠义之士荆柯聂政,以及跟随汉高祖转战南北的樊哙等人,最初都是“以屠狗为业”。 用狗肉作的菜肴也十分丰富,见于秦汉简犊记载的有:五香狗肉干、狗羹、狗芹羹、狗苦羹、炙狗肋、炙犬肝等。,鸡,两汉的养鸡业非常发达,是当时养殖量最大的一种动物品种。 汉代民间养鸡业极盛。西京杂记记载,关中人陈广汉家中有“万鸡将五万雏”,这是汉府文献记载中的养鸡业规模之最。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竹葡内贮有10余只鸡蛋壳,在出土的简犊上常有蒸卵韭卵、拘豚韭卵等菜肴的记载出现,说明当时鸡蛋做菜已十分普遍了,食用方法与今大体相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有“鸡白羹一鼎瓠菜”的简文。,动物内脏,除了上述主要的肉食品种,汉人还有食动物下水的习惯。居延汉简中频见食用动物内脏的简文,包括肝、胃、肾、肠等。如居延汉简释文合校简28619B记录的下水包括头、颈、心、肝、肺、迹、舌、胃、界等。居延汉简破成子51.235载有肝、胃、肾、肠的分配的簿籍。 方言谓北燕方言:“披牛羊之五脏,谓之膊”合校173.8“肉十斤直卅”大致每斤3钱,而在合校258.3里,胃八斤廿四钱,肾、肠、肝各为十钱、廿七钱,可见下水并不比猪肉便宜,只是汉代人口味的偏好而已,而这种食下水的习惯在汉代也是较为普遍的。,烹饪方法:脍、炙、修、脯、煎、蒸等 汉代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肉食在饮食牛活中的比重自然要比粮食小得多,但随着家庭畜牧业的发展,食肉量较之前代有所增加。,酿酒,秦汉时期饮酒之风盛行,酒的消耗量极大,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记载了三十多种种赢利的工商业产品,酿酒业被列在第一位。 汉代酿酒以谷物酒为主,此外还有配制酒、乳酒、果酒等,共计四大类。 汉代酿酒以谷物为主要原料,但这时的谷物酒还处于低级阶段,不同于现代的黄酒,最多能称之为米酒。谷物酒又分为稻米酒、黍米酒、秫米酒、粟米酒等种类。,餐具,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湖

      《《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4_2 食》由会员wox****an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考古学 III》课件:4_2 食》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