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23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601119231
  • 上传时间:2025-04-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1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25 届高三第二学期 4 月质量检测生物学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不能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在尿素分解细菌产生的脲酶作用下,尿素被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进而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尿素分解细菌和农作物的遗传物质经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 8 种产物B. 脲酶经尿素分解细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后才能分泌到细胞外C. 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被农作物吸收后进入细胞可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D.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都很少,但都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

      2、分析】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是最多的化合物,而不是含量很少。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物质运输等,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详解】A、尿素分解细菌和农作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DNA 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C、G),共 6 种产物,而不是 8 种,A 错误;B、尿素分解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 错误;C、 核酸的组成元素有 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 C、H、O、N 等,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被农作物吸收后,其中的氮元素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C 正确;第 1页/共 23页D、水在细胞中 含量是最多的化合物,而不是含量很少。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物质运输等,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

      3、要作用,如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渗透压等,D 错误。故选 C。2. Ca2+是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为植物细胞中 Ca2+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症状B. Ca2+进入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转运蛋白不与 Ca2+结合C. 若液泡中 Ca2+浓度升高,则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可能会增强D. 液泡膜上 H+-Ca2+反向转运过程需要 ATP 直接供能【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症状,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A 正确;B、Ca2+进入植物细胞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是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的,该过程转运蛋白不与 Ca2+结合,B 正确;C、若液泡中 Ca浓度升高,则溶质增多会降低液泡内水势,从而

      4、增强吸水能力,C 正确;D、液泡膜上 H+-Ca2+反向转运过程依赖由质子泵(H泵)利用 ATP 建立的 H浓度梯度来驱动 Ca跨膜运输,而并非直接消耗 ATP,D 错误。故选 D。3.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第 2页/共 23页的炎症反应。细胞焦亡是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抗击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焦亡的发生及调控机制与细胞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相同B. 细胞焦亡过程中伴随细胞膜的破裂,染色质、DNA 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C. 推测细胞内容物释放至细胞外后会被正常细胞感应为损伤信号D. 推测细胞焦亡通常在病原体感染时发生,通过消除受损细胞从而消除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

      5、焦亡是细胞炎性坏死,表现为细胞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主动的、温和的死亡方式,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过程,故它们的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A 错误;B、细胞焦亡时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在此过程中染色质、DNA 等细胞内物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B 正确;C、细胞焦亡时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这些物质会被正常细胞识别感应,作为损伤信号,进而激活炎症反应等,C 正确;D、细胞焦亡是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抗击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在病原体感染时发生,通过消除受损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病原体,D 正确。故选 A。4. 如图甲、乙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某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 3页/共 23页A. 该动物为雌性,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 I 后期的细胞中都有 4 个染色体组B. 甲细胞中有 2 个四分体,由于染色体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 A、a 基因C. 若某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则用该药物处理甲细胞后

      6、着丝粒将不分裂D. 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分裂后得到的 2 个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为 2n = 4,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有 4 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是 2,A 错误;B、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现象,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不含四分体,B 错误;C、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无法被牵引移向细胞两极,但着丝粒的分裂不受影响,C 错误;D、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前可能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互换,故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有可能不同,D 正确。故选 D。5. DNA 复制时由于其中一条链发生滑动,导致部分碱基被挤出成环从而引起基因突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4页/共 23页A. DNA 复制时需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 5端3端B. 上述基因突变的类型为

      7、碱基对缺失,最终 DNA 中嘌呤和嘧啶比例不变C. 若图示突变 DNA 分子连续复制 n 次,则子代 DNA 中突变的占(1/2)nD. 图示基因突变后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活性可能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DNA 的半保留复制,一个 DNA 分子复制 n 次,则:(1)DNA 分子数:子代 DNA 分子数为 2n 个,含有亲代 DNA 链的子代 DNA 分子数为 2 个。不含亲代链的子代 DNA 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 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 2n+1 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 2 条。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如一个 DNA 分子中含有 A 为 m 个,复制 n 次后,需要游离的 A 为(2n-1)m 个。【详解】A、DNA 复制时,解旋酶的作用是解开 DNA 双链,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合成子链 DNA。由于 DNA 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 3端开始延伸 DNA 链,所以子链的延伸方向为 5端3端,A 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DNA 复制时由于其中一条链发生滑动,导致部分碱基被挤

      8、出成环,使得新合成的DNA 链中缺少了几个碱基,这种基因突变的类型为碱基对缺失。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A、G)和嘧啶(T、C)的数量始终是相等的,所以即使发生了碱基对缺失,最终 DNA 中嘌呤和嘧啶比例依然不变,B 正确;C、左图中 DNA 分子连续复制 n 次,子代 DNA 共有 2n 个,突变的链复制形成的 DNA 都是突变的 DNA,正常的链复制形成的 DNA 都是正常的,两者数量相等,因此突变的 DNA 占 1/2,C 错误;D、图示基因突变后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 简并性等原因,转录形成的 mRNA 上的密码子改变,但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所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活性可能降低,D 正确。故选 C。6. 鸟类学家艾伦发现,气温高的地区恒温动物体表面积有增大趋势,且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位(或器官)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动物短,可减少散热面积,而热带则相反,这种现象被称为艾伦法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恒温动物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 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身体突出部位较短,是长期

      9、自然选择的结果C. 在不同区域,同种动物体型及突出部位的差异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第 5页/共 23页D. 根据艾伦法则,北极狐的外耳大于温带赤狐,温带赤狐的外耳又大于非洲大耳狐【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详解】A、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能够保持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在动态平衡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 正确;B、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其身体的突出部位(如四肢、耳朵等)会进化得较短,以减少散热面积。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这些动物更能适应寒冷环境,B 正确;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在不同区域,同种动物由于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其体型及突出部位会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根据艾伦法则,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位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动物短,以减少散热面积。因此,北极狐的外耳应该小于温带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应该小于生活在更温暖地区的非洲大耳狐,D 错误。故选 D。7. 屈肘反射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当手部或其他肢体部位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使肢体迅速弯曲,以避免进一步被伤害。下图为人手指接触到伤害性刺激时的相关反射弧,其中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P 处和 Q 处时,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影响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