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距今约50004850年的良渚水利工程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蓄水量相当于34个西湖。该工程与良渚古城同步规划,水利工程和都城结构图如下。这一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明已具备()A以宗教为核心的灌溉农业体系B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C依赖自然环境的部落聚落形态D早期国家的组织管理能力2战国前期,楚国封君领地大小与县相当,其内部包括一个或数个城邑,城内划分为诸里,城邑之外,环有乡野;战国后期,封邑规模受到压缩,常被割裂为两个或数个地区,以设立新的封邑或县邑。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央集权逐步增强B推动楚国实行郡县制C折射出官僚政治已经确立D导致分封制迅速瓦解3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法律答问记载:“擅兴奇祠(非王室祭祀场所),赀(罚款)二甲。可(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立(位)也,为奇,它不为。”该法律条文规定旨在()A减少地方财政祭祀开支B加强思想与信仰的统一C完善基层法律管理体系D扩大贵族宗族文化影响4“永嘉之乱”后,初到江南的北方世族因置身于其地而哀歌痛哭。而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方山水竟如此清朗秀丽。于是,寂寞千古的江
2、南山水便有了情趣、诗意和生命。这一变化()A激发了世族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B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的时局C拓宽了“文人地理”的生存空间D促使世族心理结构由务实到敏感5宋代以前土地管理方式以均田制、授田制等分配性制度为主,地籍管理相对粗放。宋代出现了鱼鳞图册,明清时期鱼鳞图册成为地籍的主要载体,以实名制登记土地,田土四至边界固化细化,业户的土地确权明晰。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繁荣D测绘与管理的进步6同治四年,某英国人被江西地方官羁押,同治帝降谕:“当按照条约办理,何得率行羁禁。”“别经查出,必将该地方官从重治罪。”光绪二年皇帝又降谕:“如有违约侵陵伤害情事,即惟该省大小官吏是问。”此外,清政府还频频颁布上谕,保护传教士在内地传教。这些规定()A便于洋人在中国内地传教B凸显半殖民地化特征C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D践踏了中国司法主权7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通过追悼会、纪念周、祭中山陵等仪式性活动,将孙中山塑造为“革命导师”。1940年国民政府正式通过决议将孙中山尊为“国父”。国民党这一系列做法意在()A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的支持B纪念孙中山对民
3、主革命的贡献C强化政权合法性和整合意识形态D建立个人崇拜强化蒋中正权威8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通过振奋人心的新闻报道、感人肺腑的文字、生动活泼的艺术文化等形式系统性地讴歌全国各地的抗战英雄。这些做法()A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保障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D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91949年10月,英国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希望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机关之间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新中国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立阻碍外交接触D新中国需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10下表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这折射了()时间阶段定位关键特征19781990年社队企业转型期依托政策红利和廉价劳动力崛起,形成“农村工业化模式。19902000年规模化升级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集聚,完成集体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过渡。2000年代后低附加值困局期陷入低端制造,面临全球价值链挤压和内需升级等挑战。A政策支持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B城乡二元结
4、构制约企业发展C经济组织需适应技术变革与市场环境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困境11在古埃及某国王加冕浮雕中,其铭文写道:“拉美西斯二世是上下埃及之王,阿蒙神的钟爱者。我已经把生命、生灵和健康给与钟爱的儿子、上下埃及之王、阿蒙的钟爱者拉美西斯二世。”此类铭文在古埃及颇多,这反映了()A王权传递赋予了神圣性B加冕仪式具有政治和社会功能C加冕仪式是宗教的核心D新国王对埃及人民具有统治权1210世纪的法国,各地的教士和世俗贵族都宣布举行“上帝的和平”运动,主要是为了保护社会中的非武装人员(即神职人员、农民、商人等)免受骑士的暴力袭击和抢劫,对于违反和平法令者给予严厉惩罚。到11世纪,贵族的私战和骑士的暴力活动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这一运动()A缘于天主教的推动B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C提高了教会的权威D促进了骑士制度的瓦解13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讨论了绘画涉及视觉的十种功能,包括颜色、光线、物体、形状、远点、近点运动、静止以及黑暗。他设想了一些公式和假设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并试图发现可以用来制造光学器具的原理。据此可知()A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建立B达芬奇在绘画领域取得突出成就C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开启D
5、文艺复兴助推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14在法国制宪议会的议会档案中所存的14个草案中,有7个都强调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但在最后出台的人权宣言中,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提法消失了,真正保留下来的是“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变化说明()A资产阶级通过立法重构权力体系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D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519世纪中后期,为了遏制天花的蔓延,英国实行强制免疫制。在有效降低天花危害的同时,反对者掀起反强制免疫运动,要求政府尊重个人意愿。之后议会召开多次会议,20世纪初英国政府最终废除了强制免疫制度。这一变化()A冲击了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B有效地保障了英国社会卫生安全C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征D彰显了英国善于妥协的政治模式16二战后美苏双方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精英(如出版商、记者、教师等),利用新型传媒工具大肆宣传本国文化特色和制度优越性,试图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民心、影响民意。这些宣传活动反映了()A民众爱国热情主动激发B社会精英阶层对文化的主导C学术与文化的自由交流D冷战对抗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6、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摘编自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二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招生对象、入学条件、开设课程,以及考试、毕业待遇等都作了详尽规定。该学制纵向分作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阶段,第二段为中等教育阶段,第三段为高等教育阶段。横向分作三部分:在普通学堂之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独立的系统。由此构成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级相衔接,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和框架。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明确地强调:“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奏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章程均把修身课列在课程之首,特设读经讲经课,且分量很重。摘编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1)根据材料一,归纳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核心教育理念。(2)对比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相较于传统书院教育在目标和体制上的创新,并评析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7、奉行重商主义政策的英国政府一直把北美殖民地看作是为本国经济利益服务的附属品,一心一意想把它变为英国的工业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166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新的“航海法”规定:任何外国船只都不能参加对英属殖民地的贸易。后来又通过了“主要商品法案”,欧洲商品被要求首先运进英国,在这里纳税后,才能重新装船运往北美。为了永远独占北美市场,英国政府从十七世纪末起又采取措施,禁止北美发展可以和英国竞争的工业。摘编自刘祚昌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材料二由于受到英国航海条例的保护甚至鼓励,其居民在从事出口贸易上享有许多与英国人同样的优惠条件,使殖民地生产的对英国市场起补充作用的商品在英国主权所辖的范围内减少了与外部的竞争。1763年是英国和北美殖民地关系的一个转折点,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壮大,重商主义政策所规定的发展模式对不同地区的经济运行或多或少会成为一种障碍,该政策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也体现在垄断殖民地的进口市场上。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主义政策”对北美殖
8、民地的影响。19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每一个元素都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阖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第一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等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张震宇(春节申遗提案人)建议,通过短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元宇宙、3D打印、AI大模型等新型技术手段打造春节文化传播矩阵,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春节体验,最大限度地让公众感知春节文化的魅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春节申遗成功不仅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了一抹绚丽多彩的中国红,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春节申遗成功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强化了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共识,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摘编自王哲春节申遗成功的“申”思考根据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春节这一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
9、述清晰)三、综合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百余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程,每一个现代化方案的提出,都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息息相关。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应对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州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追求史、探索史。1954年周恩来同志就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党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每一个现代化方案的提出,都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息息相关”这一论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参考答案1D2A3B4C5B6B7C8A9B10C11A
《江西省上饶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历史 含答案》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历史 含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