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代思想中批判“耻学于师”的风气,著有师说倡导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韩愈 D柳宗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著作。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 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 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C 项正确。 A 项:荀子提出“性恶论”的思想,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本 性,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2、 B 项: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教育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道德教育的核心“三纲五常”, 并将人分为三类: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2阐述“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 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B教育过程C教学与发展 D教育过程最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著作。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B 项正确。 A 项: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3、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 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 不符,排除。 D 项:巴班斯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他在著作中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优化是 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 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设计教学,以便最优处理教育问 题。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3小明和小刚是同卵双胞胎,两个人从小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习,但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 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两人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较大差异,这体现了( )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 素。A遗传素质 B成长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中,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这是人的主 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
4、能动作用。D 项正确。 A 项: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 符,排除。B 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 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它使遗传提 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4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将社会共同认可的理想和信念内化为个体的社会意识, 并成为个体确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导向。这种教育促进社会化的功能体现为( )。A形成社会价值观 B完善自我认知 C掌握社会技能 D塑造职业角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包括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个体 发展功能主要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其中,个体社会化功能是指个体在社会环
5、境的 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和社会标准的过程,即由“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民族中所存在的,为其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理想和信念。对于一个社会、 国家和民族来说,社会价值观是精神支柱,对其社会成员具有一种精神聚合的作用,同时,为社会成员的 行为指明方向。题干描述属于个体社会化中形成社会价值观。A 项正确。 B 项:个体的自我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个性和独特性的认识;二 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前者使个体保持一个独立的自我,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后者使 个体从他人、社会中获得自我,使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相统一,成为一个社会中的我。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社会技能包括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基本的生存技能,包括衣食住行的技能, 用以维持一个人基本的社会生存。教育可以使一个人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适应环 境的要求和社会生活。职业技能即谋生的技能。职业技能的掌握必须依靠专门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6、的总和。具 体地说,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 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 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5我国学制发展史上,体现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强调要适应社会 进步之需要。发扬民族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个性与创造力培养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戌学制,1922 年由北洋政府颁布,又称“新学制”“1922 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中提出了七项标准作为指导原则:第一,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第二, 发扬平民教育精神;第三,谋个性之发展;第四,注意国民经济力;第五,注意生活教育;第六,使教育 易于普及;第七,多留各地伸缩余地。D 项正确。 A 项:壬寅学制,1902 年由清政府颁布,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与题 干不符,排除。 B 项:癸卯学制,1904 年
7、由清政府颁布,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壬子癸丑学制,1912 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这是我 国第一次明确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62021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 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学生到校后先进行 20 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 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各( )。A30 分钟 B60 分钟 C90 分钟 D120 分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 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增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 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 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 20 分 钟左右
8、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B 项正确。A、C、D 项: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7求是中学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室,走廊悬挂了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事迹介绍,目的 在于通过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校这种做法在课程类型上属 于( )。A综合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 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题干中在教室四 周悬挂科学家的事迹,设置良好的环境,体现了隐性课程的特点,B 项正确。A 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与 题干不符,排除。C 项: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 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显著 特点是计
9、划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8物理课上,潘老师使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展示光的反射现象,随后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射 入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潘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问答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 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潘老师用激光笔展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 观察,体现了演示法,C 项正确。 A 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与题干不符, 排除。 D 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 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9生物课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模具视频展示 DNA 的双螺旋模型,帮助学生认识 DNA 的结构,掌握 DNA 双螺旋知识,李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 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李老师展示模具、视频,让学生认识 DNA 的 结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D 项正确。 A 项:巩固性原则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 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 题干不符,排除。 C 项:系统性原则即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