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四色笔记第一单元 细菌的结构与生理(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概念 具有细胞壁和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以微米为测量单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肉眼可见菌体集落。(二)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结构(1)G+菌 肽聚糖 又称黏肽。为聚糖骨架; 原核生物细胞特有。磷壁酸 G 菌特有;其抗原性较强黏附宿主细胞。+(2)G-菌 肽聚糖。外膜A.外膜蛋白 脂蛋白、微孔蛋白。B.脂质双层。C. 脂多糖类脂A 内毒素成分。核心多糖 具有属特异性。特异性多糖 具有种、型特异性。周浆间隙 外膜与细胞膜之间,可获得营养、解除毒性。(3)细胞壁的功能维持固有形态;物质交换;携带有抗原决定簇;与致病性有关。(4)革兰氏染色G菌 染为紫色;+G-菌 染为红色。2.细胞膜组成为脂质双层,并镶嵌有特殊功能的载体蛋白和酶类,不含胆固醇。功能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能量的产生与利用有关;细胞生物合成的场所。3.细胞质基本成分 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少量无机盐。有形成分核糖体 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质粒 细胞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
2、股DNA分子。种类F质粒 决定细菌的致育性。R质粒 决定耐药性。毒力质粒 决定致病性。4.核体 染色体,裸露的双链DNA。(三)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为黏液样物质;为多糖或多肽或透明质酸;在营养品丰富时才形成;能抵抗吞噬;有特异性抗原性。1 2.鞭毛细长波浪状物;成分为蛋白质;能运动(沙门菌);有特异的H 抗原;与黏附有关。3.菌毛普通菌毛 有黏附功能;性菌毛 F 菌毛,成分为蛋白质;与细菌的接合和F 质粒的转移有关。4.芽孢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有多层膜包裹;抵抗力强。通透性低;有完整核质和酶系统;代谢静止;不能分裂繁殖,是细菌的休眠状态。灭活方法 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气灭菌。(四)细菌的染色方法1.革兰氏染色法(1)程序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碘液染1min95%乙醇脱色30s碳酸复红 1min。(2)意义 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2.瑞氏染色法 将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3.特殊染色法 包括抗酸染色法、芽孢、荚膜、鞭毛染色法。(1)抗酸染色法 常用于结核杆菌、副结核杆菌的染色 红色。顺序石碳酸复红微热35min3% 盐酸酒精脱色碱性美
3、兰复红1min。(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的生长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 最适宜pH 为7.27.6;温度 最适宜为37;气体 O、CO;渗透性。2.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世代时间是指一个菌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著。对数期 活菌数对数直线上升;生物活性典型,观察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物活性最佳;对抗生素敏感。稳定期 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平衡;产生芽孢、外毒素等。衰亡期死菌数超过活菌数;菌体形态改变。(六)细菌的代谢1.细菌的基本代谢过程(1)代谢的能量供给来源 ATP;(2)细菌代谢活动的核心能量代谢。(3)细菌获得能量的基质糖类,贮存能量的形式 高能磷酸键 (ADP、ATP)。(4)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其中,a有氧呼吸 以分子氧为受氢体。b厌氧呼吸 以无机物(硝酸盐、硫酸盐)为受氢体。2.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致热源 (操作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毒素内毒素为G 菌死后释放,外毒素为G菌分泌的蛋白质。2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促
4、使细菌扩散)。色素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色色素。细菌素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如绿脓菌素。抗生素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维生素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 B、维生素 K。3.细菌的分解代谢试验试验名称氧化发酵试验阳性菌产酸产气(大肠杆菌)阴性菌产酸不产气沙门氏菌肠科杆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吲哚试验紫色(假单胞菌、气单胞菌)产气泡(葡萄球菌、微球菌)黑色(变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红紫色(变形杆菌)沙门菌红色(大肝杆菌、变形杆菌)红色(大肠杆菌)甲基红试验(MR)VP试验产气杆菌红色(产气杆菌)大肠杆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MVC试验深蓝色(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一+(七)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 (理化性状) 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 含 2%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含量0.5%。2.培养基的分类 (营养组成和用途)(1)基础培养基 常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含蛋白胨、牛肉浸膏、NaCl、水等;常用于糖发酵试验。(2)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常用血琼脂平板(链球菌)。 (3)选择培养基
5、麦康凯培养基抑制G生长,利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生长。(4)鉴别培养基 另加入底物及指示剂,而鉴别细菌。(5)厌氧培养基 常用疱肉培养基;即在肉浸液中加入煮过的肉渣,用凡士林封口。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混浊生长葡萄球菌;沉淀生长链球菌;菌膜生长枯草杆菌。(2)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沿穿刺线生长或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生长。(3)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平板上划线后形成菌落;斜面上划线重叠形成菌苔。第二单元 细菌的感染(一)正常菌群1.动物体内正常菌体的分布(1)消化道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胃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八叠球菌;反刍前胃 无芽孢的厌氧菌;小肠有消化液故细菌少;大肠双歧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乳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2)呼吸道鼻、咽 葡萄球菌;喉、扁桃体 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正常时支气管和肺泡无菌。(3)泌尿生殖道3 阴道 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尿道口 葡萄球菌、棒状杆菌;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颉颅作用; 营养作用;免疫作用。(二)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6、 其要点特定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此病原菌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 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物。2.细菌的毒力因子(1)侵袭力黏附因子。F1 菌毛无特异性; F4 菌毛 (K88) 黏附猪小肠前段; F6 菌毛(987P) 黏附猪小肠后段。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球菌产生)、胶原酶(梭菌、气单胞菌产)、血液凝固酶(致病葡萄菌产生)。型分泌系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干扰宿主防御。荚膜 抵抗吞噬;细菌表面蛋白 抗吞噬,避免抗体、补体作用;蛋白酶细胞内逃逸(如产生过氧化氢,中和吞噬细胞中的氧自由基)。(2)毒素外毒素 由 G 菌及少量G (如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产生;外毒素经0.3%甲醛处理,转为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神经毒素包括破伤风毒素、肉毒毒素。内毒素是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后才游离出来;产生症状发热、毒血症、休克、管内凝血、出血。3.细菌的侵入数量、途径与感染破伤风梭菌及其芽孢必须侵入缺氧的深部创口才能致病。4.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感染的类型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但不繁殖。毒
7、血症病原菌不入血,但其产生内毒素入血,引起症状。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并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引起中毒症状(高热、皮肤黏膜淤斑、肝脾肿大)。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入血并繁殖,产生新的化脓灶。(三)细菌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敏感用常用剂量时,该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中介指被测菌株的MIC 与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清和组织浓度相近。耐药指被测菌株不能被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达到的血液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的诊断1.样品保存液 30%无菌甘油缓冲盐水(细菌)、50%无菌甘油缓冲盐水(病毒)。2.利用生化反应对肠道杆菌进行鉴定是必不可少的步骤。3.特异性IgM抗体,可进行早期诊断。4.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主要扩增DNA 。5.RTPCR 主要扩增RNA, 主要是病毒。第四单元 消毒与灭菌热力灭菌 干热和湿热灭菌;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果好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1530min) 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煮沸法 100 30min左右,2%碳酸钠提高沸点巴氏消毒法 葡萄酒、牛奶等消毒,低温长时间(6030min)、高温短时间(7015s)、超高温瞬时间(13212s)
8、热空气灭菌法 160,2 h紫外线265266nm, 表面消毒(穿透力弱),空间消毒4 电离辐射 “冷灭菌”,穿透力强,医用塑料制品消毒滤过除菌 0.220.45m,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过氧乙酸 过氧化物类, 不属于酸类氢氧化钠(烧碱) 2%水溶液杀灭繁殖体和病毒,4%溶液45min杀灭芽孢。一般配成20%的石灰乳涂刷厩舍墙壁、畜栏及地面消毒。熏蒸消毒,温度应不低于15,相对湿度60%80%乙醇(75%)、碘酊(2%)季铵盐类(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常用浓度0.1%左右)第五单元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球菌链球菌,溶血(不完全溶血)、溶血(完全溶血)、溶血(完全不溶血)猪链球菌 1、2、7、9型是致病菌,2型最常见;斑马鱼是动物模型。蜜蜂的病原 欧洲幼虫腐臭病 (蜂房球菌)、美洲幼虫腐臭病 (拟幼虫芽孢杆菌、“巨鞭”)、白垩病(蜜蜂球囊菌、真菌、孢囊深墨绿色)蚕的病原 白僵病 (白僵菌、真菌、可观察到大量的菱形结晶)、质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呼肠孤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杆状病毒科)肠杆菌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麦康凯培养基(发酵乳糖)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引起的常见疾病沙门氏菌麦康凯培养基(不发酵乳糖)无色透明菌落;专嗜性沙门氏菌、偏嗜性沙门氏菌、泛嗜性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多杀性巴氏杆菌(两极着色)、引起的常见疾病生出血性败血症 巴氏杆菌;牛肺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支原体猪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 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萎缩性鼻炎 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鸭疫里氏杆菌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23周龄雏鸭;引起的疾病病理变化与禽大肠杆菌类似(三炎)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X 因子和V 因子、格氏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巧克力培养基、V因子、CAMP试验阳性布鲁氏菌人畜共患(波浪热),病原局限于腺体组织和生殖器官(赤鲜醇)、胞内菌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微生物与免疫学四色笔记》由会员图***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微生物与免疫学四色笔记》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