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篇一: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共赢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全程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一)人才培养突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办学特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努力探索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规律发挥校企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并形成了“2+1”、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积极联系
2、拓展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经实地考察协商自20_年以来新签或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书(有效期三年)的企业达26家使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达56家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学院在行业内部还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省的行业_、魏桥创业、_、恒邦冶炼等公司培养了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开展工学深度融合学院依托集团的雄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学院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建设规划与企业共建、共用教学、实习实训和生活设施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备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开设的2_个专业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着力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工作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二)内涵建设加
3、强专业建设突出行业特色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框架主动适应集团、行业和我省“蓝黄”经济区建设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相关专业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财经等5大专业群。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院专业群中遴选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化工技术5个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专门修订和完善了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建设并划拨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学院专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止到目前学院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级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梯队式”的专业结构体系和建设规划不断加大以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的优势专业群建设着力培育“以行业为依托以典型冶金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冶金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获得支持建设
4、资金370万元。以集团职教集团挂牌为契机以我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制定了冶金技术等九个专业建设项目方案。依据人才需求分析新申报增设了建筑工程技术等五个新专业获得批准。完善课程建设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学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形成为主线进行全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精品课建设相关的支持政策办法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形成了教研室、系部和学院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省高校优秀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题2项、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2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4项、院级教科研立项14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学院修订了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配套出台了2021年度教科研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2021年度教科研成果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近五年来承担的中国铝
5、业公司科技研发项目氧化铝生产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顺利通过鉴定;完成省教育厅审批的立项课题;我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3项;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的7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是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为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近五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师38人。二是完善职称结构。理顺了职称评审渠道积极开展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成立高校教师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近五年共有1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6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多措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外出学习培训。近五年组织6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2名教师参加国内访学项目;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外出培训。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出台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学院重新定位教师岗位职责出台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制
6、定了8个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建设高职院校合格教师队伍的基础。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发挥校企一体、师资共建的优势选聘优秀人才到校任教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各专业建立了18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近三年学院从山铝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内增选了56名内部培训师作为兼职教师壮大了兼职教师队伍。(五)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教改与合作创新活动。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并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培训要求组织学院教师与相应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改造升级并对急需项目进行自主研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冶金技术专业的“&;&;生产仿真教学系统”就是我院与公司相关部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研发完成的_公司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已成为冶金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7、方面重要的训练平台。该项目经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20xx年中国_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我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借助集团教育集团的平台整合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关资源不断增强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与企业契合度。并通过公司投资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新建、扩建了一批实验、实训场所篇二: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21-2030年)序言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
8、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一、现状与挑战(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_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5%和68%。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
9、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高校分类发展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以“扶需、扶特、扶强”为原则启动实施了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引导高校明确定位、聚焦内涵、注重特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上海市特色高职建设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不断深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民办高校初步实现了健康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构建开放性终身教育学习和服务平台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组建成立上海开放大学率先开放本科专业招生引导开放大学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任务。率先建立了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探索建立了学历教育学分认定标准、“学分银行”合作高校联盟、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的转换和非学历教育的课程建设标准等新机制。(二)上海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高等教育对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支撑度有待提升。上海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上海常住人口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上海“每十万
《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由会员路开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