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5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84691194
  • 上传时间:2024-08-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6.83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 毒理学毒理学 实验基础实验基础u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u 温血动物(恒温动物) 兔、豚鼠、大鼠、小鼠 有时也用猴、狗、猫等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狗狗 小鼠小鼠小鼠小鼠 大鼠大鼠 豚鼠豚鼠豚鼠豚鼠 仓鼠仓鼠仓鼠仓鼠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种属的选择 个体选择 年龄 体重 性别 生理状态 健康状况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种属的选择u 机体反应上尽量近似于人体;u 易获得、易饲养、易管理;u 最敏感、最合适;u 选用几种不同种属的动物(对毒作用不清楚的化学物质);u 借助已有毒理学研究资料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借助已有毒理学研究资料选择 气体、蒸气对粘膜的刺激作用猫 毒物对皮肤的局部作用豚鼠或兔(皮肤对刺激物的反应近似于人) 过敏性反应豚鼠(易于致敏) 观察致呕吐作用的实验研究狗、猫 外界环境因素引起机体体温过高及体温过低的反应兔或猫(大鼠、小鼠对于体温调节不稳定) 高血压病理狗、兔、大鼠(易出现血压变化)

      2、 物质的致癌作用小鼠和大鼠 慢性中毒损害实质性脏器的毒物小鼠(实质性脏器容易罹患病变) 个体选择个体选择 年龄年龄 除特殊要求外,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除特殊要求外,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性别性别 根据目的,若对动物性别无特殊要求,宜选用雌雄各半。根据目的,若对动物性别无特殊要求,宜选用雌雄各半。生理状态生理状态怀孕、哺乳怀孕、哺乳 通常实验均不宜采用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动物进行,为了通常实验均不宜采用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动物进行,为了某种特定的实验目的除外。某种特定的实验目的除外。健康状况健康状况 所用动物进入实验室后,于实验开始前应所用动物进入实验室后,于实验开始前应观察一周以上观察一周以上,以删除不健康的动物,并使实验动物适应环境。以删除不健康的动物,并使实验动物适应环境。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 (1 (1)经口)经口 灌胃、喂饲、吞咽胶囊灌胃、喂饲、吞咽胶囊 (2 2)经呼吸道)经呼吸道 动物自行吸收(动物自行吸收(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 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 人工动物气管注入人工动物气管注入(3 3)经皮肤)经皮肤

      3、(4 4)其它途径)其它途径 注射注射途径途径 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1) (1) (1) (1) 经口染毒经口染毒经口染毒经口染毒 灌胃灌胃灌胃灌胃 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 直接灌入胃内,不与口腔及食道接触;直接灌入胃内,不与口腔及食道接触;直接灌入胃内,不与口腔及食道接触;直接灌入胃内,不与口腔及食道接触; 给予的化学物剂量准确。给予的化学物剂量准确。给予的化学物剂量准确。给予的化学物剂量准确。 喂饲喂饲喂饲喂饲 将化学物溶于无害的溶液中拌入饲料或饮用水中,使动将化学物溶于无害的溶液中拌入饲料或饮用水中,使动将化学物溶于无害的溶液中拌入饲料或饮用水中,使动将化学物溶于无害的溶液中拌入饲料或饮用水中,使动物自行摄入含化学物的饲料或水,然后依每日食入的饲料与物自行摄入含化学物的饲料或水,然后依每日食入的饲料与物自行摄入含化学物的饲料或水,然后依每日食入的饲料与物自行摄入含化学物的饲料或水,然后依每日食入的饲料与水再推算动物实际摄入化学

      4、物的剂量。水再推算动物实际摄入化学物的剂量。水再推算动物实际摄入化学物的剂量。水再推算动物实际摄入化学物的剂量。 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1) (1) 经口染毒经口染毒 优点:优点:优点:优点:接触化学物的方式符合人类接触污染食物与水的方式,接触化学物的方式符合人类接触污染食物与水的方式,接触化学物的方式符合人类接触污染食物与水的方式,接触化学物的方式符合人类接触污染食物与水的方式,方法简便、易操作。方法简便、易操作。方法简便、易操作。方法简便、易操作。 缺点缺点缺点缺点 进食时浪费、损失饲料多,摄入的量进食时浪费、损失饲料多,摄入的量进食时浪费、损失饲料多,摄入的量进食时浪费、损失饲料多,摄入的量不准确不准确不准确不准确; 如果化学物有异味,动物可能拒食;如果化学物有异味,动物可能拒食;如果化学物有异味,动物可能拒食;如果化学物有异味,动物可能拒食; 如果化学物在室温下可以挥发,或在饲料中和水中可以水解,如果化学物在室温下可以挥发,或在饲料中和水中可以水解,如果化学物在室温下可以挥发,或在饲料中和水中可以水解,如果化学物在室温下可以挥发,或在饲料中和水中可以水解,则剂量

      5、也不准确;则剂量也不准确;则剂量也不准确;则剂量也不准确; 有经呼吸道与皮肤交叉吸收的可能;有经呼吸道与皮肤交叉吸收的可能;有经呼吸道与皮肤交叉吸收的可能;有经呼吸道与皮肤交叉吸收的可能; 更适宜进行多日染毒,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用之。更适宜进行多日染毒,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用之。更适宜进行多日染毒,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用之。更适宜进行多日染毒,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用之。 (1)(1)(1)(1)经口染毒经口染毒经口染毒经口染毒 吞咽胶囊吞咽胶囊吞咽胶囊吞咽胶囊 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到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到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到将所需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到动物的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动物的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动物的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动物的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 此法剂量准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臭此法剂量准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臭此法剂量准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臭此法剂量准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臭的化学物。的化学物。的化学物。的化学物。 兔、猫及狗等较大动物可用

      6、此法。兔、猫及狗等较大动物可用此法。兔、猫及狗等较大动物可用此法。兔、猫及狗等较大动物可用此法。 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2 2 2 2)经呼吸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 凡凡凡凡是是是是气气气气态态态态或或或或易易易易挥挥挥挥发发发发的的的的液液液液态态态态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物物均均均均有有有有经经经经呼呼呼呼吸吸吸吸道道道道吸吸吸吸入入入入的的的的可可可可能能能能,在在在在生生生生产产产产过过过过程程程程中中中中形形形形成成成成气气气气溶溶溶溶胶胶胶胶的的的的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物物也也也也可可可可经经经经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 类型类型类型类型: : : : 动物自行吸收动物自行吸收动物自行吸收动物自行吸收 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 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 人工动物气管注入人工动物气管注入人工动物气管注入人工动物气管注入 人人人人工工工工动动动动物物物物气气气气管管管管注注注注入入入入将将将将液液液液态态态态或或或或固固固固态态态态外外外外源源源源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

      7、物物注注注注入入入入肺肺肺肺内内内内。这这这这是是是是一一一一个个个个手手手手术术术术过过过过程程程程,仅仅仅仅适适适适用用用用于于于于制制制制造造造造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物物对对对对肺肺肺肺脏损伤模型的制备,而不用于一般毒性研究。脏损伤模型的制备,而不用于一般毒性研究。脏损伤模型的制备,而不用于一般毒性研究。脏损伤模型的制备,而不用于一般毒性研究。 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静式吸入染毒 在一定容积的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受试物,造成含一在一定容积的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受试物,造成含一在一定容积的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受试物,造成含一在一定容积的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受试物,造成含一定浓度受试物的空气环境,使受试动物在规定时间内定浓度受试物的空气环境,使受试动物在规定时间内定浓度受试物的空气环境,使受试动物在规定时间内定浓度受试物的空气环境,使受试动物在规定时间内, , , , 经吸入而达到染毒,经吸入而达到染毒,经吸入而达到染毒,经吸入而达到染毒,适用于适用于适用于适用于短时间短时间短时间短时间染毒的试验染毒的试验染毒的试验染毒的试验。 动式吸入染毒

      8、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 采用机械通风为动力,连续不断地将含有已知浓度受采用机械通风为动力,连续不断地将含有已知浓度受采用机械通风为动力,连续不断地将含有已知浓度受采用机械通风为动力,连续不断地将含有已知浓度受试物的新鲜空气送入染毒柜内,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试物的新鲜空气送入染毒柜内,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试物的新鲜空气送入染毒柜内,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试物的新鲜空气送入染毒柜内,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体,使染毒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使染毒时间不体,使染毒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使染毒时间不体,使染毒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使染毒时间不体,使染毒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使染毒时间不受染毒柜受染毒柜受染毒柜受染毒柜( ( ( (室室室室) ) ) )容积的限制,也可避免动物缺氧、容积的限制,也可避免动物缺氧、容积的限制,也可避免动物缺氧、容积的限制,也可避免动物缺氧、COCOCOCO2 2 2 2积积积积聚、温度增加等对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聚、温度增加等对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聚、温度增加等对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聚、温度增加等对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适用于适用于适用于适用于较长较长较长较长

      9、时间时间时间时间以及反复染毒的试验使用。以及反复染毒的试验使用。以及反复染毒的试验使用。以及反复染毒的试验使用。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3 3 3 3)经皮肤染毒)经皮肤染毒)经皮肤染毒)经皮肤染毒 液态、气态和粉尘状外源化学物均有接触皮肤的机会。液态、气态和粉尘状外源化学物均有接触皮肤的机会。 能能经经皮皮肤肤吸吸收收的的化化学学物物主主要要以以扩扩散散方方式式经经过过皮皮肤肤角角质质层层屏屏障障,在在表表皮皮角角质质细细胞胞的的间间质质中中充充满满非非极极性性的的脂脂类类物物质质。脂脂溶溶性性化化学学物物主主要要通通过过这这种种途途径径渗渗透透入入皮皮肤肤,角角质质层层薄薄的的皮肤部位更易吸收。皮肤部位更易吸收。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实实验验前前详详细细检检查查去去毛毛部部位位皮皮肤肤有有无无擦擦伤伤、红红肿肿、皮皮疹疹等异常现象,剔除不合格动物。等异常现象,剔除不合格动物。染毒时染毒时按单位体重确定给予所需毒剂的容量。按单位体重确定给予所需毒剂的容量。接触时间接触时间应与人实际接触该物质的时间相仿。应与人实际接触该物质的时间相仿。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

      10、染毒途径和方式成年动物成年动物成年动物成年动物年老动物表皮厚度、细胞成分改变年老动物表皮厚度、细胞成分改变年老动物表皮厚度、细胞成分改变年老动物表皮厚度、细胞成分改变为为为为保保保保证证证证不不不不因因因因皮皮皮皮肤肤肤肤部部部部位位位位不不不不同同同同而而而而形形形形成成成成的的的的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物物渗渗渗渗透透透透率率率率差差差差异异异异,一一一一般般般般大大大大鼠鼠鼠鼠、豚豚豚豚鼠鼠鼠鼠、兔兔兔兔均均均均使使使使用用用用背背背背部部部部皮皮皮皮肤肤肤肤。面面面面积积积积则则则则依依依依据据据据选选选选用用用用动动动动物物物物及及及及受受受受试试试试物物物物的的的的剂剂剂剂量量量量和和和和剂剂剂剂型型型型而而而而定定定定。(如如如如家家家家兔兔兔兔可可可可取取取取5cm5cm 6cm6cm、豚豚豚豚鼠鼠鼠鼠取取取取3cm3cm 4cm4cm、大大大大鼠鼠鼠鼠取取取取1.5cm1.5cm2.0cm2.0cm直直直直径径径径的的的的面面面面积积积积,小小小小鼠鼠鼠鼠取取取取1.0cm1.0cm1.5cm1.5cm直直直直径的面积。)径的面积。)径的面积。)径的面积。)(3)经皮肤

      11、染毒)经皮肤染毒(4 4)其它途径染毒)其它途径染毒)其它途径染毒)其它途径染毒 有有有有时时时时需需需需对对对对外外外外源源源源化化化化学学学学物物物物进进进进行行行行绝绝绝绝对对对对毒毒毒毒性性性性或或或或比比比比较较较较毒毒毒毒性性性性研研研研究究究究,或或或或进进进进行行行行一一一一些些些些必必必必要要要要的的的的特特特特殊殊殊殊研研研研究究究究( (如如如如静静静静脉脉脉脉注注注注射射射射毒毒毒毒物物物物动动动动力力力力学学学学、代代代代谢研究、急救药物筛选等谢研究、急救药物筛选等谢研究、急救药物筛选等谢研究、急救药物筛选等) ),往往用,往往用,往往用,往往用注射注射注射注射途径染毒。途径染毒。途径染毒。途径染毒。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大鼠、小鼠尾静脉,兔耳缘静脉大鼠、小鼠尾静脉,兔耳缘静脉大鼠、小鼠尾静脉,兔耳缘静脉大鼠、小鼠尾静脉,兔耳缘静脉 注射途径注射途径注射途径注射途径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腹腔注射腹腔注射腹腔注射: :小动物小动物小动物小动物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常用染毒途径和方式动物实验的一

      12、般操作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一、急性毒性的概念一、急性毒性的概念一、急性毒性的概念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机体是指机体是指机体是指机体( ( ( (人或实验动物人或实验动物人或实验动物人或实验动物) ) ) )一次一次一次一次或或或或24h24h24h24h之内之内之内之内多多多多次次次次接触接触接触接触( ( ( (染毒染毒染毒染毒) ) ) )外源化学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外源化学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外源化学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外源化学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 一次一次一次一次:瞬间染毒,如经口染毒、经注射途径染毒,但:瞬间染毒,如经口染毒、经注射途径染毒,但:瞬间染毒,如经口染毒、经注射途径染毒,但:瞬间染毒,如经口染毒、经注射途径染毒,但在经呼吸道与经皮肤染毒,则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持在经呼吸道与经皮肤染毒,则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持在经呼吸道与经皮肤染毒,则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持在经呼吸道与经皮肤染毒,则是指在一个

      13、特定的期间内持续地接触化学物的过程,续地接触化学物的过程,续地接触化学物的过程,续地接触化学物的过程,“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含有时间因素。含有时间因素。含有时间因素。含有时间因素。 多次多次多次多次:当外源化学物毒性过低,或一次染毒剂量受机:当外源化学物毒性过低,或一次染毒剂量受机:当外源化学物毒性过低,或一次染毒剂量受机:当外源化学物毒性过低,或一次染毒剂量受机体容量限制,需给予实验动物较大剂量时,则可在体容量限制,需给予实验动物较大剂量时,则可在体容量限制,需给予实验动物较大剂量时,则可在体容量限制,需给予实验动物较大剂量时,则可在24h24h24h24h内内内内分次染毒。分次染毒。分次染毒。分次染毒。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探求化学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能探求化学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能探求化学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能探求化学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能毒害的危险性;毒害的危险性;毒害的危险性;毒害的危险性; 求该化学物的剂量求该化学物的剂量求该化学物的剂量求该化

      14、学物的剂量- - - -反应关系,为其它毒性实验打下反应关系,为其它毒性实验打下反应关系,为其它毒性实验打下反应关系,为其它毒性实验打下选择染毒剂量的基础。选择染毒剂量的基础。选择染毒剂量的基础。选择染毒剂量的基础。表示急性毒性大小:表示急性毒性大小:LD50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1 1)急性毒性测定)急性毒性测定)急性毒性测定)急性毒性测定 确定一次染毒的确定一次染毒的确定一次染毒的确定一次染毒的 LD LD5050或或或或LCLC5050;(2 2)经皮肤染毒实验)经皮肤染毒实验)经皮肤染毒实验)经皮肤染毒实验 考察受检化学物质能否经皮肤进入体内,考察受检化学物质能否经皮肤进入体内,考察受检化学物质能否经皮肤进入体内,考察受检化学物质能否经皮肤进入体内,LDLD5050;(3 3)局部作用实验)局部作用实验)局部作用实验)局部作用实验 通过使受检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结膜等试验,研究通过使受检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结膜等试验,研究通过使受检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结膜等试验,研究通过使受

      15、检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结膜等试验,研究其对生物体局部有无刺激、腐蚀及其他危害作用。其对生物体局部有无刺激、腐蚀及其他危害作用。其对生物体局部有无刺激、腐蚀及其他危害作用。其对生物体局部有无刺激、腐蚀及其他危害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4 4)中毒症状的观察)中毒症状的观察)中毒症状的观察)中毒症状的观察 据染毒动物症状及体征,粗略了解毒物作用的程度和可能据染毒动物症状及体征,粗略了解毒物作用的程度和可能据染毒动物症状及体征,粗略了解毒物作用的程度和可能据染毒动物症状及体征,粗略了解毒物作用的程度和可能作用部位。作用部位。作用部位。作用部位。(5 5)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选择必要的功能指标,寻求毒作用剂量与功能改变的关系,选择必要的功能指标,寻求毒作用剂量与功能改变的关系,选择必要的功能指标,寻求毒作用剂量与功能改变的关系,选择必要的功能指标,寻求毒作用剂量与功能改变的关系,确定急性阈剂量;确定急性阈剂量;确定急性阈剂量;确

      16、定急性阈剂量;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进一步了解毒作用部位及毒害程度。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进一步了解毒作用部位及毒害程度。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进一步了解毒作用部位及毒害程度。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进一步了解毒作用部位及毒害程度。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LD(LD5050、LCLC5050) )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1. 1.动物准备动物准备动物准备动物准备一般采用小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等。一般采用小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等。一般采用小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等。一般采用小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等。实验动物应预先观察实验动物应预先观察实验动物应预先观察实验动物应预先观察7 7天左右,以了解其健康情况及正常活天左右,以了解其健康情况及正常活天左右,以了解其健康情况及正常活天左右,以了解其健康情况及正常活动状态。动状态。动状态。动状态。正式实验时,按随机分组原则分组,一般分成正式实验时,按随机分组原则分组,一般分成正式

      17、实验时,按随机分组原则分组,一般分成正式实验时,按随机分组原则分组,一般分成5 56 6个实验个实验个实验个实验组组组组( (必要时备对照组必要时备对照组必要时备对照组必要时备对照组) ),每组,每组,每组,每组5 51010只动物只动物只动物只动物( (小鼠多用小鼠多用小鼠多用小鼠多用1010只只只只) )。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LD(LD5050、LCLC5050) )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2. 2.剂量选择剂量选择剂量选择剂量选择先查阅文献中与受试物的类似物先查阅文献中与受试物的类似物先查阅文献中与受试物的类似物先查阅文献中与受试物的类似物LDLD5050或或或或LCLC5050;以;以;以;以3 3倍之差的倍之差的倍之差的倍之差的三个剂量组进行三个剂量组进行三个剂量组进行三个剂量组进行预实验预实验预实验预实验,每组,每组,每组,每组3 3只动物,求出动物全活、全只动物,求出动物全活、全只动物,求出动物全活、

      18、全只动物,求出动物全活、全死剂量;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死剂量;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死剂量;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死剂量;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5 56 6个剂量组,个剂量组,个剂量组,个剂量组,各组间剂量差距常按等比级数各组间剂量差距常按等比级数各组间剂量差距常按等比级数各组间剂量差距常按等比级数1.21.21.51.5设计。设计。设计。设计。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LD(LD5050、LCLC5050) )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3.3.药液配制及染毒药液配制及染毒药液配制及染毒药液配制及染毒给药的剂型给药的剂型给药的剂型给药的剂型溶解性溶解性溶解性溶解性水溶液、混悬液、油剂或乳剂水溶液、混悬液、油剂或乳剂水溶液、混悬液、油剂或乳剂水溶液、混悬液、油剂或乳剂在非吸入染毒实验中,多按单位体重给予等容量药液的方在非吸入染毒实验中,多按单位体重给予等容量药液的方在非吸入染毒实验中,多按单位体重给

      19、予等容量药液的方在非吸入染毒实验中,多按单位体重给予等容量药液的方法给药,可以保证不同剂量组动物接受相同容量的药液。法给药,可以保证不同剂量组动物接受相同容量的药液。法给药,可以保证不同剂量组动物接受相同容量的药液。法给药,可以保证不同剂量组动物接受相同容量的药液。如配制实验用液中用到新溶剂、新助剂,或实验终结时需如配制实验用液中用到新溶剂、新助剂,或实验终结时需如配制实验用液中用到新溶剂、新助剂,或实验终结时需如配制实验用液中用到新溶剂、新助剂,或实验终结时需作病理组织学观察时,则应有对照组。作病理组织学观察时,则应有对照组。作病理组织学观察时,则应有对照组。作病理组织学观察时,则应有对照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LD(LD5050、LCLC5050) )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4.4.症状观察症状观察症状观察症状观察染毒开始后应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染毒开始后应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染毒开始后应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染

      20、毒开始后应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生理状况中毒表现、生理状况中毒表现、生理状况中毒表现、生理状况变化和死亡情况变化和死亡情况变化和死亡情况变化和死亡情况。观察时间可确定为几小时、几天、一周或两周,但一般不观察时间可确定为几小时、几天、一周或两周,但一般不观察时间可确定为几小时、几天、一周或两周,但一般不观察时间可确定为几小时、几天、一周或两周,但一般不超过二周(二周内)。超过二周(二周内)。超过二周(二周内)。超过二周(二周内)。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一)半数致死量(LD(LD5050、LCLC5050) )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5.5.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观察器官是否有血、出血、水肿或其他变化,并对有变化观察器官是否有血、出血、水肿或其他变化,并对有变化观察器官是否有血、出血、水肿或其他变化,并对有变化观察器官是否有血、出血、水肿或其他变化,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脏

      21、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满后也应做病理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满后也应做病理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满后也应做病理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满后也应做病理学检查。6.6.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计算半致死剂量或浓度:确定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计算半致死剂量或浓度:确定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计算半致死剂量或浓度:确定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计算半致死剂量或浓度:确定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和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致死剂量或浓度和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致死剂量或浓度和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致死剂量或浓度和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急性毒性进行评定:与同系物或其他毒物比较,与毒性分急性毒性进行评定:与同系物或其他毒物比较,与毒性分急性毒性进行评定:与同系物或其他毒物比较,与毒性分急性毒性进行评定:与同系物或其他毒物比较,与毒性分级比较分析。级比较分析。级比较分析。级比较分析。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二)急性阈

      22、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 急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指毒物经一次染毒后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最小指毒物经一次染毒后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最小指毒物经一次染毒后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最小指毒物经一次染毒后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最小剂量,是用于评价毒物非致死性损害的参数。剂量,是用于评价毒物非致死性损害的参数。剂量,是用于评价毒物非致死性损害的参数。剂量,是用于评价毒物非致死性损害的参数。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 1. 1.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的选择 应根据毒物和实验动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生理、生化及应根据毒物和实验动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生理、生化及应根据毒物和实验动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生理、生化及应根据毒物和实验动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学的指标。形态学的指标。形态学的指标。形态学的指标。 (1 1)对于新化

      23、学物质,首先选用整体状态及非特异性作用指)对于新化学物质,首先选用整体状态及非特异性作用指)对于新化学物质,首先选用整体状态及非特异性作用指)对于新化学物质,首先选用整体状态及非特异性作用指标,如活动能力、应激状态、条件反射等。标,如活动能力、应激状态、条件反射等。标,如活动能力、应激状态、条件反射等。标,如活动能力、应激状态、条件反射等。 (2 2)对于毒作用特点比较清楚的毒物,可选择该毒物作用引)对于毒作用特点比较清楚的毒物,可选择该毒物作用引)对于毒作用特点比较清楚的毒物,可选择该毒物作用引)对于毒作用特点比较清楚的毒物,可选择该毒物作用引起最敏感反应指标,如有机磷农药可选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起最敏感反应指标,如有机磷农药可选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起最敏感反应指标,如有机磷农药可选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起最敏感反应指标,如有机磷农药可选胆碱酯酶活性变化。 (3 3)对于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可测定其刺激阈浓度或嗅觉阈)对于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可测定其刺激阈浓度或嗅觉阈)对于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可测定其刺激阈浓度或嗅觉阈)对于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可测定其刺激阈浓度或嗅觉阈浓度。浓度。浓度。浓度。急性毒

      24、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 2.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1 1)游泳试验)游泳试验)游泳试验)游泳试验主要是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能力,揭示不同剂量的毒物对机主要是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能力,揭示不同剂量的毒物对机主要是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能力,揭示不同剂量的毒物对机主要是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能力,揭示不同剂量的毒物对机体体力影响的程度,是研究阈剂量体体力影响的程度,是研究阈剂量体体力影响的程度,是研究阈剂量体体力影响的程度,是研究阈剂量( (或浓度或浓度或浓度或浓度) )的常用指标。的常用指标。的常用指标。的常用指标。实验动物一般用小鼠或大鼠。实验动物一般用小鼠或大鼠。实验动物一般用小鼠或大鼠。实验动物一般用小鼠或大鼠。记录每只动物自放入水中至口鼻沉没到水下记录每只动物自放入水中至口鼻沉没到水下记录每只动物自放入水中至口鼻沉没到水下记录每只动物自放入水中至口鼻沉没到水下5 5秒钟的时间,即秒钟的时间

      25、,即秒钟的时间,即秒钟的时间,即游泳时间。在游泳过程中记录游泳速度、运动姿势等。游泳时间。在游泳过程中记录游泳速度、运动姿势等。游泳时间。在游泳过程中记录游泳速度、运动姿势等。游泳时间。在游泳过程中记录游泳速度、运动姿势等。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游泳时间和速度以及游泳姿势上的差异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游泳时间和速度以及游泳姿势上的差异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游泳时间和速度以及游泳姿势上的差异比较染毒组与对照组游泳时间和速度以及游泳姿势上的差异并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二)急性阈剂量的测定 2.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2 2)刺激阈试验)刺激阈试验)刺激阈试验)刺激阈试验刺激性气体或蒸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口腔等器官的黏膜刺激性气体或蒸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口腔等器官的黏膜刺激性气体或蒸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口腔等器官的黏膜刺激性气体或蒸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口腔等器官的

      26、黏膜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观察毒物在不同浓度下引起的刺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观察毒物在不同浓度下引起的刺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观察毒物在不同浓度下引起的刺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观察毒物在不同浓度下引起的刺激症状,可找出毒物引起刺激症状的最低浓度,即阈浓度。激症状,可找出毒物引起刺激症状的最低浓度,即阈浓度。激症状,可找出毒物引起刺激症状的最低浓度,即阈浓度。激症状,可找出毒物引起刺激症状的最低浓度,即阈浓度。实验动物多用猫。实验动物多用猫。实验动物多用猫。实验动物多用猫。观察指标除一般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等以外,主要观观察指标除一般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等以外,主要观观察指标除一般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等以外,主要观观察指标除一般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等以外,主要观察动物的流涎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察动物的流涎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察动物的流涎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察动物的流涎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将将将将5050以上动物出现以上动物出现以上动物出现以上动物出现“ “有少量唾液流到口唇周围有少量唾液流到口唇周围有少量唾液流到口唇周围有少量唾液流到口唇周围” ”以上程度

      27、的以上程度的以上程度的以上程度的刺激症状的最小浓度作为阈浓度。刺激症状的最小浓度作为阈浓度。刺激症状的最小浓度作为阈浓度。刺激症状的最小浓度作为阈浓度。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 用于研究一些化学物质引起接触的皮肤和黏膜的症状,用于研究一些化学物质引起接触的皮肤和黏膜的症状,用于研究一些化学物质引起接触的皮肤和黏膜的症状,用于研究一些化学物质引起接触的皮肤和黏膜的症状,如炎症和烧伤。如炎症和烧伤。如炎症和烧伤。如炎症和烧伤。 1. 1.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皮肤刺激/ /腐蚀试验腐蚀试验腐蚀试验腐蚀试验为了确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皮肤是否具有刺激或腐蚀作为了确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皮肤是否具有刺激或腐蚀作为了确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皮肤是否具有刺激或腐蚀作为了确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皮肤是否具有刺激或腐蚀作用。用。用。用。选用白色豚鼠或家兔作为实验动物。选用白色豚鼠或家兔作为实验动物。选用白色豚鼠

      28、或家兔作为实验动物。选用白色豚鼠或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四、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三)局部作用试验 2. 2.急性眼睛刺激急性眼睛刺激急性眼睛刺激急性眼睛刺激/ /腐蚀试验腐蚀试验腐蚀试验腐蚀试验 结膜囊染毒试验。结膜囊染毒试验。结膜囊染毒试验。结膜囊染毒试验。 试验常选用家兔或豚鼠为实验动物。试验常选用家兔或豚鼠为实验动物。试验常选用家兔或豚鼠为实验动物。试验常选用家兔或豚鼠为实验动物。 将受试化学物将受试化学物将受试化学物将受试化学物0.1mL0.1mL滴人一侧眼结膜囊内,用手将眼睑压住,使滴人一侧眼结膜囊内,用手将眼睑压住,使滴人一侧眼结膜囊内,用手将眼睑压住,使滴人一侧眼结膜囊内,用手将眼睑压住,使闭眼几秒钟,另一

      29、侧眼滴生理盐水作对照。闭眼几秒钟,另一侧眼滴生理盐水作对照。闭眼几秒钟,另一侧眼滴生理盐水作对照。闭眼几秒钟,另一侧眼滴生理盐水作对照。 记录滴药后记录滴药后记录滴药后记录滴药后1h1h、12h12h、24h24h、48h48h、72h72h和和和和96h96h的局部反应,如充的局部反应,如充的局部反应,如充的局部反应,如充血、水肿、流泪、怕光、角膜、结膜和眼球损害的程度以及恢复的血、水肿、流泪、怕光、角膜、结膜和眼球损害的程度以及恢复的血、水肿、流泪、怕光、角膜、结膜和眼球损害的程度以及恢复的血、水肿、流泪、怕光、角膜、结膜和眼球损害的程度以及恢复的时间等。时间等。时间等。时间等。 以规定的间隔时间观察刺激或腐蚀作用的程度,同时作进一步描述以规定的间隔时间观察刺激或腐蚀作用的程度,同时作进一步描述以规定的间隔时间观察刺激或腐蚀作用的程度,同时作进一步描述以规定的间隔时间观察刺激或腐蚀作用的程度,同时作进一步描述以便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以便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以便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以便对刺激作用给予全面、完整的评价。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五、水生

      30、动物毒性实验五、水生动物毒性实验五、水生动物毒性实验五、水生动物毒性实验 一一一一些些些些水水水水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物物物物对对对对水水水水质质质质变变变变化化化化很很很很敏敏敏敏感感感感,反反反反应应应应显显显显著著著著。因因因因此此此此,在在在在环环环环境境境境毒毒毒毒理理理理实实实实验验验验中中中中常常常常用用用用水水水水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物物物物作作作作为为为为实实实实验验验验动动动动物物物物,特特特特别别别别在在在在制制制制订订订订污污污污水水水水排放标准时,常进行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实验。排放标准时,常进行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实验。排放标准时,常进行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实验。排放标准时,常进行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鱼类鱼类鱼类、甲壳动物、藻类毒性实验等方法。、甲壳动物、藻类毒性实验等方法。、甲壳动物、藻类毒性实验等方法。、甲壳动物、藻类毒性实验等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毒性实验鱼类毒性实验鱼类毒性实验鱼类毒性实验1. 1. 实验用鱼的选择实验用鱼的选择实验用鱼的选择实验用鱼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便于在实验条件下饲养,对化学必须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便于在实验条

      31、件下饲养,对化学必须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便于在实验条件下饲养,对化学必须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便于在实验条件下饲养,对化学物质较为敏感。物质较为敏感。物质较为敏感。物质较为敏感。短期试验多采用我国的青、草、鲢、鳙四大养殖淡水鱼,一短期试验多采用我国的青、草、鲢、鳙四大养殖淡水鱼,一短期试验多采用我国的青、草、鲢、鳙四大养殖淡水鱼,一短期试验多采用我国的青、草、鲢、鳙四大养殖淡水鱼,一般体长般体长般体长般体长7cm 机体消除速度机体消除速度不断累积不断累积毒性作用阈剂量毒性作用阈剂量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物质蓄积物质蓄积物质蓄积物质蓄积:污染物不断进入机体,其吸收量:污染物不断进入机体,其吸收量 排出量,以排出量,以致在体内的贮留量增多;致在体内的贮留量增多;功能蓄积功能蓄积功能蓄积功能蓄积:不断进入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反复作用机体,:不断进入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反复作用机体,引起机体一定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并逐渐累积加重,最后引起机体一定结构或功能的变化,

      32、并逐渐累积加重,最后导致出现损害作用。导致出现损害作用。相对的区分,同时存在,互为基础相对的区分,同时存在,互为基础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是引起亚慢性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是引起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的基础。慢性毒性作用的基础。常是评估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指标之一;常是评估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指标之一;制定其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制定其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阐明污染物有无蓄积作用及其程度有重要意义。阐明污染物有无蓄积作用及其程度有重要意义。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 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 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二)(二)(二)(二)20202020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一、试验方法

      33、一、试验方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cumulative coefficient method) 分次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受试动物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量(LD50(n)表示)与表示)与一次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毒效应的剂量(以同一毒效应的剂量(以LD50(1)表示)的比值,即表示)的比值,即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蓄积作用强度分级蓄积作用强度分级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先按常规方法测定受试动物的先按常规方法测定受试动物的先按常规方法测定受试动物的先按常规方法测定受试动物的LDLD5050或或或或EDED5050,此即,此即,此即,此即LDLD50(1)50(1)或或或或EDED50(1)50

      34、(1);然后另取动物进行;然后另取动物进行;然后另取动物进行;然后另取动物进行LDLD50(n)50(n)或或或或EDED50(n)50(n)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的测定。试验动物通常是大鼠和小鼠。试验动物通常是大鼠和小鼠。试验动物通常是大鼠和小鼠。试验动物通常是大鼠和小鼠。一、试验方法(一)蓄积系数法1.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固定剂量1/10-1/20LD50每天染毒一次观察死亡情况 LDLD50(n)50(n)5个LD50时,若动物死亡数未超过半数,K5, 表明蓄积作用不明显。如果染毒过程中动物相继死亡,记下受试动物出现半数死亡时的累计的染毒总剂量,按上述计算蓄积系数。分次染毒剂量为1/20 LD50时,实验时间可长达100天,分次染毒剂量为1/10 LD50时,实验还可长达50天。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2 2 2 2、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以、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以、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以、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以4d4d4d4d为一期,开始第一期每天染毒剂量为一期,开始第一期每天染毒剂量为一期,开始第一期每天染毒剂量为一期,开始第一期每天染毒剂量为为为为1/10 LD1/10

      35、LD1/10 LD1/10 LD5050,随后染毒剂量每隔,随后染毒剂量每隔,随后染毒剂量每隔,随后染毒剂量每隔4d4d4d4d按按按按1.51.51.51.5倍递增一次。倍递增一次。倍递增一次。倍递增一次。 定期递增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剂量定期递增染毒剂量* * * *表表表表 ( ( ( (注:表中的递增染毒剂量注:表中的递增染毒剂量注:表中的递增染毒剂量注:表中的递增染毒剂量* * * *为为为为LDLDLDLD5050 ) ) ) ) 染毒日期(天)染毒日期(天)染毒日期(天)染毒日期(天) 每日染毒剂量每日染毒剂量每日染毒剂量每日染毒剂量 每每每每4 4 4 4天染毒总剂量天染毒总剂量天染毒总剂量天染毒总剂量 累计染毒总剂量累计染毒总剂量累计染毒总剂量累计染毒总剂量 1 1 1 14 0.10 0.4 0.4 4 0.10 0.4 0.4 4 0.10 0.4 0.4 4 0.10 0.4 0.4 5 5 5 58 0.15 0.6 1.0 8 0.15 0.6 1.0 8 0.15 0.6 1.0 8 0.15 0.6 1.0 9 9 9 912 0.22

      36、0.9 1.9 12 0.22 0.9 1.9 12 0.22 0.9 1.9 12 0.22 0.9 1.9 13 13 13 1316 0.34 1.4 3.3 16 0.34 1.4 3.3 16 0.34 1.4 3.3 16 0.34 1.4 3.3 17 17 17 1720 0.50 2.0 20 0.50 2.0 20 0.50 2.0 20 0.50 2.0 5.3 5.3 5.3 5.3 如果连续染毒已达如果连续染毒已达如果连续染毒已达如果连续染毒已达20d20d20d20d,此时染毒的总剂量已累计达到,此时染毒的总剂量已累计达到,此时染毒的总剂量已累计达到,此时染毒的总剂量已累计达到5.305.305.305.30倍的倍的倍的倍的LDLDLDLD5050,受试动物中出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未达到受试动物中出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未达到受试动物中出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未达到受试动物中出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未达到50%50%50%50%,则表示该受试物,则表示该受试物,则表示该受试物,则表示该受试物的蓄积毒性不明显,试验可以终止。如受试物在

      37、试验过程中,相继出现的的蓄积毒性不明显,试验可以终止。如受试物在试验过程中,相继出现的的蓄积毒性不明显,试验可以终止。如受试物在试验过程中,相继出现的的蓄积毒性不明显,试验可以终止。如受试物在试验过程中,相继出现的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累积达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累积达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累积达到某种毒性效应或死亡的动物数累积达到50%50%50%50%,即可计算出蓄积系数并可对蓄,即可计算出蓄积系数并可对蓄,即可计算出蓄积系数并可对蓄,即可计算出蓄积系数并可对蓄积毒性强度作出评估。积毒性强度作出评估。积毒性强度作出评估。积毒性强度作出评估。 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二)(二)(二)(二)2020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实验处理 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 按按按按LDLD5050的的的的1/201/20、1/101/10、1/51/5、l/2l/2及及及及0(0(溶剂对照溶剂对照溶剂对照溶剂对照) )随机分成随机分成

      38、随机分成随机分成5 5组,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组,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组,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组,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1010只只只只 每天对动物进行染毒每天对动物进行染毒每天对动物进行染毒每天对动物进行染毒1 1次,连续次,连续次,连续次,连续2020天,各组总剂量分别天,各组总剂量分别天,各组总剂量分别天,各组总剂量分别为为为为1LD1LD5050、2LD2LD5050、4LD4LD5050、10LD10LD5050。 观察停药后观察停药后观察停药后观察停药后7 7天内的死亡情况。天内的死亡情况。天内的死亡情况。天内的死亡情况。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二)(二)(二)(二)2020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天蓄积试验法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评价 若若若若1/20LD1/20LD5050组有死亡,且各剂量组有剂量组有死亡,且各剂量组有剂量组有死亡,且各剂量组有剂量组有死亡,且各剂量组有剂量- -反应关系,反应关系,反应关系,反应关系,则则则则有较强蓄积性有较强蓄积性有较强蓄积性有较强蓄积性; 如如如如1/20LD1/2

      39、0LD5050组未出现死亡,则认为组未出现死亡,则认为组未出现死亡,则认为组未出现死亡,则认为无明显的蓄积性无明显的蓄积性无明显的蓄积性无明显的蓄积性。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三)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T T1/21/2)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浓度浓度浓度浓度( (或量或量或量或量) )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减期越长的物质,表示越不易由体内消除,其蓄积生物半减期越长的物质,表示越不易由体内消除,其蓄积生物半减期越长的物质,表示越不易由体内消除,其蓄积生物半减期越长的物质,表示越不易由体内消除,其蓄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测定生物半减期较为复杂,实际观测中常常仅以间接测定测定生物半减期较为复杂,实际观测中常常仅以间接测定测定生物半

      40、减期较为复杂,实际观测中常常仅以间接测定测定生物半减期较为复杂,实际观测中常常仅以间接测定其在血液、尿液或器官组织中的浓度(或量)降低一半所其在血液、尿液或器官组织中的浓度(或量)降低一半所其在血液、尿液或器官组织中的浓度(或量)降低一半所其在血液、尿液或器官组织中的浓度(或量)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以代表该物质的生物半减期。需的时间,以代表该物质的生物半减期。需的时间,以代表该物质的生物半减期。需的时间,以代表该物质的生物半减期。蓄积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三三三三)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机体接触受试物后,在一定时间的间隔内,分别测定机体接触受试物后,在一定时间的间隔内,分别测定机体接触受试物后,在一定时间的间隔内,分别测定机体接触受试物后,在一定时间的间隔内,分别测定血液或尿液、器官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血液或尿液、器官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血液或尿液、器官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血液或尿液、器官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 (或量或量或量或量) ),依据所,依据所,依据所,依据所得结果按下式求出它的生物半减期。得结果按下式求出它的生物半减期。得结果按下式求出它的生物半减期。得结果按下式求出它的生物半减期。 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生物半减期(T(T1/21/2)=(t)=(t2 2t t1 1)log2/(log y)log2/(log y1 1log ylog y2 2) )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y y1 1和和和和y y2 2分别为给受试物后在分别为给受试物后在分别为给受试物后在分别为给受试物后在t t1 1和和和和t t2 2时间取样测定时间取样测定时间取样测定时间取样测定的该物质的含量。的该物质的含量。的该物质的含量。的该物质的含量。根据测定生物半减期长短,判定受试物的蓄积毒性大小。根据测定生物半减期长短,判定受试物的蓄积毒性大小。根据测定生物半减期长短,判定受试物的蓄积毒性大小。根据测定生物半减期长短,判定受试物的蓄积毒性大小。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由会员人***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