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宁德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doc

58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62817400
  • 上传时间:2023-08-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3.50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宁德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2016年7月前 言本规划根据中国制造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福建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宁德市实施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本规划从分析宁德市工业经济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提出总体构架、功能性要求、支柱行业发展重点与路径选择、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素保障和主要政策措施,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战性,为宁德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本规划范围为宁德市域,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目 录第一章 “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三五”形势分析7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7二、“十二五”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8三、“十三五”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9第二章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主要目标14第三章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16一、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工程16(一)强化企业研发创新能力16(二)推进科技成果产

      2、业化17(三)培育制造业众创空间18二、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工程18(一)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18(二)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市场化19三、龙头带动与中小企业成长工程19(一)增强龙头带动与兼并重组效应19(二)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19(三)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水平20四、质量标准与品牌培育工程21(一)推广先进质量管控方法21(二)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21(三)加快产业与区域品牌培育21五、园区整合与提升工程22(一)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布局22(二)提高工业园区专业化水平22(三)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基地23(四)实施工业园区环保设备集中化23(五)搭建工业园区优质服务平台24(六)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4六、智能制造应用与发展工程24(一)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24(二)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25(三)加快工业软件应用25七、“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工程26(一)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两化融合26(二)发展云制造26(三)促进工业物联网应用26(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27(五)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27八、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工程27(一)推动节能降耗27(二)实施清洁生产28(三)推广绿色

      3、技术28(四)发展循环经济28(五)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9九、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工程29(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9(二)推进制造业服务化29(三)提升工业设计能力30十、产业对接和协作工程30(一)策划引进新的项目和产业30(二)借助军民融合打造全新产业增长点30(三)深入推进山海产业协作31(四)依托“一带一路”促进对外合作31(五)融入自贸区高端制造板块32(六)加强宁台先进制造业对接32第四章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32一、支柱产业32(一)冶金新材料32(二)新能源35(三)电机电器36(四)合成革40二、传统特色产业41(一)食品加工41(二)船舶修造44(三)建材业46(四)生物与医药47(五)精细化工50第五章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51一、落实和完善产业政策51二、强化财税和金融服务52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52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53五、强化项目要素保障54六、健全规划实施机制55第一章 “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三五”形势分析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新型工业化战略,正确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

      4、实现了持续、平稳、健康、较快的发展,全市工业整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效明显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一)规模总量持续跃升。从工业企业数看,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57家,比2010年增加了3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10年排在全省第9位跃升至2015年排在全省第6位;从工业产值看,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00.12亿元,位居全省第6位、比2010年上升2个位次,占全省比重7.2%,比2010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方面,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7.85亿元,排在全省第7位、比2010年上升1个位次,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6.8%,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二)重点产业不断集聚。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与调整,宁德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合成革、新能源、建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等8个重点产业为主要支撑的、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地方工业产业体系。其中,冶金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00亿元,电机电器和食品加工产业年产值均超过了400亿元。2015年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合

      5、成革产业逆势增长,分别实现产值842.3亿元、341.2亿元和327.9亿元,增长25.2%、31%、11.9%,三大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7.5%。(三)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县(市、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扶持政策;提供用地、用电、财税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集中扶持、内引外联,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2015年全市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549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305家,数量上翻了一番以上。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8家,比2010年增加24家;产值50亿元、100亿元以上企业依次在2011年和2013年实现突破后,2015年分别达到6家和3家。(四)园区平台逐步搭建。截至目前,全市园区总规划面积70万亩,已开发面积超过12万亩。规划形成面积1000亩以上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41个,县级以上园区37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10个,省级开发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这些园区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产业集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5年底,园区入驻

      6、企业约1500家,园区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2家,其工业总产值约19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五)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0%,比2010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工业增长拉动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3%。工业不仅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5年工业税收占到全市税收的33.8%,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此外,工业还是城镇就业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已经站在了更高发展平台上,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工业发展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单体规模不大。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6.8%,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比泉州、莆田分别低12和5个百分点。此外,与省内其他设区市相比,我市企业单体规模还相对较小。2015年,全市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49家,仅为泉州的25%;年产值10

      7、亿元以上企业28家,不足泉州的18%。(二)产业集聚发展滞后,产业链仍不完善。目前我市已形成的8个重点产业中,大部分产业的集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现有百亿产业集群仅6个,千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与全省以及省内发达地区千亿产业集群数量还有不小差距(全省10个,泉州5个);此外,还存在产业链条过短,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供应链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上下游产品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能力不强,集群优势难以形成。(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山海差距明显。沿海地区的工业经济总量是山区县的4倍多。2015年福安、福鼎、蕉城、东侨和霞浦5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2亿元、总产值243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2.4%、81.2%;而5个山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5亿元、总产值564亿元,仅占全市的17.6%和18.8%。(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强势知名品牌。总体来看,我市企业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较少,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从品牌来看,我市工业强势品牌不多,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我市重点打造的冶金新材料、电机电

      8、器、新能源三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约500家,但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部分企业仍走低端发展之路,有的依赖生产贴牌产品生存。(五)生产要素不够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受企业用地、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等因素制约,我市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受到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成熟,高技能和熟练技术工较为紧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仍不充分,对产业集群的服务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产业资本整合、融资租赁、证券、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运作水平不高,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与赶超先进地区发展水平。 三、“十三五”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好基础,进入了转型升级、蓄势崛起的新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十三五”工业发展的机遇一是世界经济缓慢恢复性增长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将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从国际上看,“十三五”期间,各国促发展的部分经济刺激政策仍将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持续加深,使得国际经济技术

      9、合作日益深化,市场大融合、产业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从国内看,“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国将以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激发。这些将有利于我市更加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良机。二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大潮,将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时代发展主题,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中心的产业技术革命正在进行,并孕育着新的突破。绿色低碳、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将衍生出新的产业和产品,有望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引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工业生产的技术与组织方式将围绕知识经济、互联网+、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等进行创新与优化,这为我市工业发挥后发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抢抓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国家及省级重大战略政策叠加,将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发展活力。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政策,有利于宁德进一步拓展政策机遇,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国家及省市“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思路进一步明晰,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市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四是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将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当前我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取得可喜进展,工信部已批准宁德军民融合产业园为国家

      《宁德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博****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德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