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料3:区域站建设指导意见

24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11624544
  • 上传时间:2023-09-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05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09年10月19日修订稿)一、现状与需求分析1. 气象台站现状分析全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 息而设置的,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 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二建设规划的编制1站网布局原则(1 )平原地区,平均站间距应为2025公里;经度102 E以东地区每个乡镇均应建立区域站。(2 )丘陵、山地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易发的地域,应 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灾害发生情况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 设计,站的间距应当适当加密,平均间距应小于20公里。(3 )沿海岸基区域站的间距一般为1020公里;沿大 江、大河、大湖流域和洪涝、地质灾害多发且影响较大地区、 重要干线公路沿线的区域站的平均间距一般为10公里。(4 )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区域站应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 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确定自动观测 要素的项目和站点的位置,平均间距应小于10公里,重点 地区可以达到15公里。各省级气象局区域站的站网布局规划还应根据各气象要 素的代表范围,进行不同观测要素站点间距的合理分配。(1

      2、 )降水量、雪深、天气现象、能见度、地面温度等气 象要素所需的站间距最小。(2 )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约为最小站间 距的2倍。(3 )气压、土壤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最大, 约为最小站间距的4倍。3. 站点观测要素设置原则(1 )区域站的自动观测要素至少应该包括降水量。(2 )为开展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为满足乡镇精细化 天气预报需要和积累气候资料而设置的区域站至少应包括 降水量、空气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3 )为重要干线公路布设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 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和路面 温度、路基温度、路面结冰、路面湿滑程度等道路状况要素。(4 )在沿海陆地、岛屿、海上平台、浮标、灯塔、大型 桥梁等地方建立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强) 风向、(强)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尽可能布设能见度观测项 目;海域站还可增加海温、海盐、海冰等海洋观测要素。(5)与国家级观测站、临近区域站之间的距离超过30 公里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气 压等要素;或预留气压传感器接口,以备条件具备时挂接。(6 )各区域站均可根据需要增加地

      3、面温度、浅层地温、 深层地温、能见度等气象要素。4. 确定建设目标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依据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典型空间和时间尺度特征,结合当地土 地面积、地理地形特征、天气气候特征、人口密度情况和上 述布局原则,确定本省(区、市)区域站的建设数量和气象 要素配置类型,并分解到地区级和县级行政区。5. 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制定的区域站建设目标,确定区域站仪器设施购置、 仪器备件购置、基础设施工程的规模。(1)仪器设施需求计划(2)备品备件需求计划为保证区域站仪器的及时维修和定期计量标校,须编制 区域站数据采集器、各类传感器按已建区域站总数不低于 10: 1的比例配备的备品备件种类、数量计划,以及附属设 施的备品备件需求计划。(3)基础设施工程计划6. 编制经费预算计划为确保区域站的建设质量和长期稳定运行,需编制包括 仪器设施经费、运行维持经费、技术保障经费在内的区域站 建设经费预算,列入地方财政计划。7. 制定实施计划三、确定站点的位区域站的站址位置和探测环境应确保其观测资料在空间 尺度上能代表一定范围的平均气象状况或满足特定地点的 气象服务需要。1. 站点位置规划2

      4、. 站点位置的勘选3. 站点位置的基本条件区域站的站点位置应选择在省(区、市)区域站站网总 体布局规划图的网格点附近,以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满 足当地气象服务或特定服务需要、交通便利、便于维护维修 为原则,兼顾设备安全,尽量安置在能保持长久固定的单位, 避免频繁迁移。4. 站点位置的探测环境条件站点的气象探测环境应能够保证观测的气象要素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用于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的区域站与周围障碍物 的距离不小于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为森林、湿地、交通、海 上平台、浮标、船舶、桥梁等特殊需求服务的区域站亦应满 足其配置的观测要素的最基本的代表性条件。场地、仪器的 通风和光照条件须得到保证,避免建在高大建筑群、山凹、陡壁等影响资料地域代表性或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干扰的 地方。5. 站点位置的电力电源条件6. 站点位置的通信条件站点位置应具备自动观测数据实时传输所需要的GPRS(通用无线分组)、CDMA (无线码分多址)、手机短信、ADSL (有线数字电路)或专线方式的通信条件。当采用无线通信 方式进行区域站数据传输时,站点位置的手机信号强度须经 现场测试,达到稳定可靠。信号不稳定,又不能改换的地

      5、点, 须申请当地移动通信部门对基站天线方向进行调整。7. 站点位置的看护条件区域站的站点信息包括站名、站址、下垫面性质、区站 号和地理位置等,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编制。1站名2.站址3. 下垫面性质须反映出区域站下垫面的性质,如:地面、坡面、水面、 楼房顶、平房顶、钻井平台、驾驶舱屋顶等。4.区站号5.地理位置测定区域站设备安装地点的经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 纬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确定观测场地面的拔海高度 (精确到1米),有气压要素时,还要测定气压传感器的拔 海高度(精确到01米)。&站点信息备案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在每年5月和11月底前将新增 建区域站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表(见附表1)上 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区域站的新建、撤销、迁移、位置参数变更和观测要素 变更,由省(区、市)气象局及时填报区域气象观测站基 本信息表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五、设备选型新建区域站的设备必须使用中国气象局部门协议供货的 型号。对于已建且不属于部门协议供货型号的区域站,应在 设备更新时更换为中国气象局部门协议供货的型号。选定设备的结构、功能、测量、供电、防雷、环境适应

      6、 性等技术指标和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性、功耗等应用指标 须满足有关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书的要求,须取得中国气象 局颁发的设备使用许可证,须能实现实时数据的组网上传。2. 技术性能要求(1)所配置的传感器类型和测量准确度指标必须符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2 )数据采集器的数据采样速率及算法必须符合地面 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3 )能够形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 规定的采集数据文件、状态信息文件、上传数据文件。(4)采集器的数据存储器至少能存储7天的每小时正点 观测数据和分钟观测数据。(5 )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实时发送正点和加密到1分钟 的观测数据;具备时钟校准、数据重新下载、数据重新发送 功能。(6 )在交流电力电源故障(或连续阴雨天)情况下,系 统电源至少能保证采集、传输系统正常工作7天。(7 )设备自身具备良好的防雷电功能。3. 附属设施要求区域站配备的附属设施必须符合如下要求,并具有高可 靠性和安全性,方便维护维修。(1 )安装在地面场地的风传感器必须配置高度在1012 米之间的风杆或风塔。(2 )风杆接闪器与风杆必须绝缘,绝缘间距须50mm ; 风杆的顶端拉线

      7、至少要有1根带有绝缘等级35kv ( 1. 2/50 “)的拉线绝缘子,以便接闪器的引下线沿这根拉线入地; 接闪器引下线的截面积应 50mm2。(3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须配置、使用标准玻璃钢百叶箱(4 )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须提供配套的一体化地面与 浅层地温传感器支架。(5 )风杆、能见度仪等须配套提供混凝土基础制作图。(6 )沿海地区选购的区域站应考虑设备的抗腐蚀性能。(7)山口、风口、沿海、海岛等地区,对风传感器及附 属设施的选购应考虑其抗强风性能。4. 注意事项(1 )应根据每个站点对未来气象要素的实际需求,尽量 选择气象要素可扩展型的数据采集器,力争发挥长期最佳投 资效益。(2 )设备选型过程中要注重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 后续服务能力和价格成本因素。六、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观测场地、仪器基础、地下 管道、防雷设施等项目,各项建设工程由省(区、市)气象 局组织检查、验收。对于站址条件或基础设施施工不合格的 站点,必须及时调整或改进。1观测场地为保证区域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必须在观测 场地建设方面坚持如下的标准。(1)观测场的位置观测资料的地域代表性主要

      8、取决于探测环境和下垫面。 因此,陆地区域站应设置在位于地面并保持自然平整的观测 场地上,不宜设置在建筑物上面;在浮标、石油平台等特殊 条件下,可不设置观测场。(2)观测场的面积有条件的站点应尽量达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观测 场面积的要求。确因条件限制,也要满足气温、降水等气象 要素对探测环境的最低要求,遵从各仪器之间互不干扰的原 则,围栏到仪器的间距应能使围栏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二要素(降水、气温)区域站观测场面积不得小于南北 长6米、东西宽4米(见附图1 )。四要素(降水、气温、风向、风速)六要素(降水、 气温、风向、风速、气压、湿度)区域站观测场面积不得小 于南北长8米、东西宽4米(见附图2 )。增加能见度、地温观测要素时,须相应增加观测场的面 积;其中,浅层地温场面积不小于2米x2米(见附图3 )。设置在海岛等特殊地形、地点条件下的区域站观测场面 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3)观测场的围栏观测场地一般应设置坚固、稀疏、美观、不反光或弱反 光材质的防护围栏,其高度可根据安全防护需求并与周边环 境相协调为宜;围栏外侧应设立用于防护的告示牌,其告知 内容、型式和安置等

      9、事项由省(区、市)气象局规定。(4)观测场的门和小路观测场门的位置以方便人员进出和方便仪器维护为原 则;场内一般不铺设专用小路;当铺设小路时,路面的宽度 应小于50厘米。2仪器基础风、气温和湿度、降水、能见度等传感器的安装设施都 应按照图纸制作坚固、美观的混凝土基础。(1 )风杆、能见度仪、百叶箱的基础根据厂商提供的图 纸制作。(2)雨量传感器的基础见附图4。(3 )基础的顶面要方正、平滑,并高出观测场地面3 5厘米,以减少积水对紧固件的侵蚀。(4 )基础内要预埋一定口径的铝塑穿线管,与地下管道 连通,用于仪器缆线的穿行和保护;当有电力电源线时,电 源线与信号线须分别设置穿线管。3.地下管道观测场内和连接到建筑物中的仪器缆线、电力电源缆线进行地下掩埋敷设,并在每个仪器位置设置分线井。(1)区域站全部缆线均应采用带有金属屏蔽层的套管做 防护,并埋入地下,管道直径5090毫米,埋设深度30 50厘米;电力电源与仪器信号缆线应分管防护。(2 )除接闪器和仪器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外,风、气温、 雨量等传感器的信号线和机壳接地线均从仪器设施基础内 的套管中穿行。(3 )确保观测场内地下缆线分线井和建筑物内缆线防护 管端口的严密性,防止鼠类进入地下管网。4. 防雷设施应按照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 ) 的要求,建设好观测场地、仪器设施的接地工程和防雷工程, 增强区域站的安全运行能力。七、观测场仪器的布局和安装区域站观测场内仪器的布局和安装参照地面气象观测 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08491 号)有关规定执行。1仪器布局风、气温、湿度、降水、地温等常规观测仪器按照北高 南低的顺次安置,尽量东西成行,南北成列。能

      《资料3:区域站建设指导意见》由会员pu****.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3:区域站建设指导意见》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