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曾巩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15页
  • 卖家[上传人]:linl****ven
  • 文档编号:507275403
  • 上传时间:2024-05-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46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生平概述曾巩,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他家境贫寒,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十个妹妹(其中一人夭折),父亲被罢官,身体也不好,所以肩负起养家的重任。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2、。”(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元丰三年(1080),

      3、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他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事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宋史称曾巩年幼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成诵“。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但据他自称幼时从先生受书,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到十六七岁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始知爱好,并努力学习。到二十岁后,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大约就在这时,他曾给欧阳修写信,并献杂文时务策两编“。信里他一面称赞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一面表白自己的为人志节:巩自成童,闻执事之名,及长,得执事之文章,口诵而心记之,观其根极理要,拨正邪僻,掎挈当世,张皇大中,其深淳温厚,与孟子韩吏部之书为相唱和,无半言片词舛驳于其间,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又闻执事之行事,不顾流俗之态,卓

      4、然以体道扶教为己务。信所谓能言之能行之,既有德而且有言也。韩退之没,观圣人之道者,固在执事之门矣。曾巩当时少不更事,而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不简单,所言者虽有所未尽,但大体符合实际。又说:巩性朴陋,无所能似,家世为儒,故不业他。自幼迨长,努力文字间,其心之所得,庶不凡近。唯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疏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今者乃敢因简墨布腹心于执事,苟得望执事之门而入,则圣人之堂奥室家,巩自知亦可以少分万一于其间也。这段话是表述自己的为人的。与俗不合,抱道自守,心志如此,确不凡近。欧阳修对于这样的人物自是重视的。因此,曾巩上书之后,曾经得到欧阳修接见。据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讲,欧阳修见到他之后,曾对他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而且当曾巩向欧阳修告别之时,欧阳修还写了送曾巩秀才序,其文云: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

      5、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此序作于庆历二年(1042),这时曾巩虽见弃于有司,却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在这期间,曾巩也结识了王安石,还曾向欧阳修推荐。他在再与欧阳舍人书中说:巩顷尝以王安石之文进左右而以书论之,其略曰: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这是追述前此一封信中的话,可见曾巩对王安石曾经非常器重。在这封信里,他不仅推荐王安石,还曾提到王回、王向,一并向欧阳修推荐。后来,在与王介甫第一书里曾巩又说:巩至金陵,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由此看来,在这期间曾巩同欧阳修已有相当亲密的交往。考中进士曾巩是在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知贡举时考中进士的。在这之前,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这样的前辈,结交了王安石这样的朋友,而且已经同

      6、当代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过,曾巩所写的这些书信,不同于寻常的干谒“,不是请求荐引。例如,他在上杜相公书中说:今也过阁下之门,又当阁下释衮冕而归,非干名蹈利者所趋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而并书杂文一编,以为进拜之资。蒙赐之一览焉,则其愿得矣。这封信大概就写于庆历五年(1045)杜衍、范仲淹等被黜离职之后。曾巩于此时写信并投献文章,正好说明他的为人和政治态度,政治上同杜衍、范仲淹一致,绝不趋炎附势。编校书籍曾巩既中进士,便被调任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又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 在这期间,曾巩对于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对于历代图书聚散以及学术源流多所论述,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还有梁书、陈书、南齐书等,也都写有“叙录”。曾巩虽推崇欧阳修,但他的学术观点和欧阳修亦有所不同。例如,他在筠州学记中说: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刑名兵家之术,则狃于暴诈,惟知经者为善矣,又争

      7、为章句训诂之学,以其私见妄(一本下有臆字),穿凿为说,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氏而已。他对扬雄如此称赞,这看法与韩愈比较相近,与欧阳修则颇相反。此外,曾巩还有答王深甫论扬雄书,对于扬雄屈事王莽以及作剧秦美新,都有所辩解,并引王安石的看法,以为雄之仕合于孔子无不可之义“,而且认为世传其投阁者妄云云。曾巩对扬雄的看法,涉及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扬雄的政治态度和学术成就,对曾巩都有影响。任职情况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最初是越州通判(今浙江绍兴一带),其后又知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徙襄州、洪州,知福州。史称曾巩在这几州都有政绩,主要在荒政和平盗两个方面,而后者并非真是政绩。曾巩移徙洪州时,曾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诗云: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他这时似乎已有倦于转徙的感叹。此后便多次表示为了养亲而不愿远仕。在赴福州之前,曾巩有辞直龙图阁知福州状。到福州后又有福州上执政书,书中说:转走五郡,盖十年矣,未尝敢有半言片辞求去邦域之任而冀背朝廷之义。此巩之所以自处,窃计已在听察之日久矣。今辄以其区区之腹心,敢

      8、布于下执事者,诚以巩年六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师,而巩守闽越,仲弟守南越,二越者,天下之远处也,于著令:有一人仕于此二郡者,同居之亲当远仕者,皆得不行。据此,他请求或暂还之阙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使得谐其就养之心,慰其高年之母。“此书之外,曾巩还有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也是请求朝廷照顾养亲的。大概正是因为他一再申请,朝廷曾一度下令,召判太常寺“;可是当他离职上路以后,又有诏改知明州。为此,曾巩又有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希望朝廷允许他暂至京师迎侍母赴任“。但未能如愿,所以后来移知亳州,又继续申请。他在移知亳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中说:臣昨任福州,已系远地,迎侍不得,即今老母多病,见在京师,人子之谊,晨昏之恋,固难苟止。二者于臣之分,实为迫切。只乞对移陈蔡一郡,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今臣幸蒙恩诏移守亳州,如臣所请。况亳州去京不远,欲乞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元丰三年(1080),曾巩又徙知沧州,有沧州乞朝见状,说:窃念臣远离班列十有二年,伏遇陛下神圣文武,当天受命,而臣曾未得须臾之间进望清光,窃不自揆,愿奉德音,犬马之情,固非一日之积。今将

      9、至京师,他望圣慈,许臣朝见。于是神宗召见了曾巩。召见之后,他曾请求登对,有乞登对状,说自己被召见时,不敢率然以对“,可是退而伏念“,还是希望上殿敷奏“,以便披腹心“,当天心“。此后曾巩便被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 告老还乡元丰四年(1081),有诏书说: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于是便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史称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者“,于是曾巩入朝辞谢说:此大事,非臣所敢当。并有申中书乞不看详会要状,表示谦让。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这时曾巩又有辞中书舍人状,述说自己齿发已衰,心志昏塞“,希望另选贤能。还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但这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著作有元丰类稿等。 文学成就散文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曾巩文章的特色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再有,善于记叙,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还有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但也有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

      《曾巩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由会员linl****ve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巩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