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前排座椅骨架配件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

收藏

编号:3477575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0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21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前排 座椅 骨架 配件 行业 市场 突围 战略研究
资源描述:
前排座椅骨架配件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 一、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二、 轻量化,电动智能化打开汽车零部件量价空间 通过轻量化、电动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为国内厂商创造更多机会接入整车厂配套环节,同时提升自身产品价值量进一步实现量价齐升。具体地,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电动智能化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配件等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座舱方面,根据IHS估算,全球及中国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稳步增长,全球/中国市场分别由2019年的38%/35%发展到2021年的49%/53%,我国加速赶超全球市场渗透率。 自动驾驶方面,全球ADAS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46.3亿美元上升为2020年的175.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0.1%;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同时,2021年,国内L1/L2占比分别达25.9%/16.4%,L1-L2级别即以车道保持、自适应灯光控制、盲点辅助系统、交通信号识别等技术为主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 线控制动方面,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总体渗透率位于低位;受益于电车销量高增且新能源汽车配置率较高,整体增速较快;根据佐思数据中心,我国汽车线控制动搭载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国内自主厂商客户拓展加速,继峰股份、伯特利、德赛西威分别深耕智能座椅、智能电控方向、智能座舱及驾驶,22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4.8/-0.8/6.9亿元,同比+30%/-148%/+41%。 三、 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概况 (一)汽车座椅市场发展概况 汽车座椅是集人体工程学,机械驱动和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主要由座椅骨架、头枕、靠背、坐垫、蒙皮等部件组成,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全球及国内乘用车产量测算,2020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2025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00亿元;2020年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约为700亿元,2025年全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80亿元。中国是汽车座椅最为主要的市场。 汽车座椅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和佛吉亚四家外资国际龙头占据全球汽车座椅行业68%的市场份额,其中安道拓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座椅生产商。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安道拓系、李尔系、丰田纺织等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据60%以上的汽车座椅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加之国内企业相对知名外资和合资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此外,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二)汽车座椅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 汽车座椅是汽车中重要的被动安全部件,直接影响到司乘人员的安全问题。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座椅不但能够较好的支持和约束人体,同时还能配合车内其他保护系统(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充分发挥保护功能。 相关零部件的强度是衡量座椅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所有座椅及零部件生产厂家来说,提高骨架和靠背锁紧装置等部件的强度、耐冲击性将是今后的重点技术课题。 2、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舒适性要求逐步升级 在确保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汽车厂商的重要卖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偏好将逐步升级。在设计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座椅品质和增设各种提高舒适度的附加功能件(腰托、腿托、扶手等),以便赋予其更高的商品价值。 3、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节能减排推动轻量化发展 汽车轻量化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功率性能、燃油经济性,并且降低废气污染。汽车座椅的轻量化设计,主要通过使用轻质材料、对骨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新的制造工艺等方法来实现座椅骨架的轻量化,以达到环保和节能的需要。 为了满足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多样生活需求,智能化座椅将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走向。在未来,智能座椅可通过传感器基于乘客身体动作作出智能反应,并通过监测身体位置和压力点、观察生物识别和生命体征,对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以及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座椅温度和驾驶舱环境。 四、 我国汽车零部件具备不同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 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五、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并预计将继续保持这一势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汽车零部件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也是推动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汽车生产商不断加强研发和生产能力,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产量也将得到提升。同时,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也不断提升,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际扩张铺平了道路。然而,该行业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仍然面临着全球竞争和成本压力的挑战。同时,随着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根据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挑战。未来,该行业将继续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应对市场变化。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汽车销售的持续增长,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更高的发展空间。另外,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也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将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以推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外,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依赖于汽车产业,因此其发展也受到了汽车产业的影响。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保持竞争优势。 六、 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 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达3.6万亿元,预测2026年规模将突破5.5万亿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获得持续增长,2011年到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从19,778.91亿元持续增长到38,800.39亿元,虽然2018年零部件行业规模跟随整个汽车市场出现下降,但2019年又呈现回升态势,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达36,310.65亿元。随着技术创新,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并对新能源车保持较大的扶持力度,依靠政策红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凸显。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汽车制造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也不断涌现,并形成了汽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汽车零部件种类与数量繁多,且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零制造业相关政策主要分布在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中。 七、 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壁垒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体系认证和供应商评审壁垒 汽车行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有较高要求,并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IATF16949:2016目前为全球汽车行业较为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对企业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已成为整车厂和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选择配套供应商的公认质量标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只有通过以上第三方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进入整车厂商的供应商名单。此外,部分跨国车企还要求其供应商通过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认证要求。此外,整车厂及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还实行严格的供应商评审体系,评审内容涵盖供应商生产组织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在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前,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批量生产(PPAP),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产品装机试验考核,产品经认可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供货,认证过程复杂,周期较长,从开始认证到大批量供货周期一般为1-2年。配套关系一旦确定,双方合作粘性较强,除非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不会轻易更换。严格的认证体系和复杂的供应商评审流程对新进入者构成重要壁垒。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性较强,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在金属材料、模具开发、工装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储备,并具备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能力。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日趋多样,新产品开发周期加快,整车厂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协作开发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技术实力、供货时效、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要求企业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还取决于人才的积累、研发的积淀和创新文化的培育,均需要较长过程,从而对行业新进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管理壁垒 汽车冲压零部件多为非标准化产品,品类繁多,生产管理难度大。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前排座椅骨架配件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775754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