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收藏

编号:3444309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46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15
  
12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观潮 教学 设计 反思
资源描述:
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拓展: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课后反思: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的思路,学习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43090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