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阿尔茨海默症知识简介

收藏

编号:3430526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76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31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阿尔茨海默症 知识 简介
资源描述:
阿尔茨海默症知识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病,于1906年被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多表现为记忆障碍,以近期记忆力受损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失语、失写、焦虑、冷淡、攻击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造成深重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冷淡,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区分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冷淡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AD的发病机制 :         2.1 β淀粉样蛋白学说  即“Aβ假说”,目前该假说广为大家所接受。β淀粉样蛋白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内皮细胞等所表达的蛋白质的蛋白样淀粉前体。AD所具有的一个最典型的组织病理特征便是β淀粉样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斑块,即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2]。该假说认为,细胞外异常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通过炎症反应、自由基反应等多种细胞级联反应,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最终致使神经元功能出现异常甚至死亡,进而引起认知障碍[3]。β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多由环境及遗传因素作用引起,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嗜酒、高脂高盐饮食、接触放射性、化学毒性物质等〕,从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代谢[4]。尽管Aβ假说仍备受到争议,但目前他在AD研究领域的地位仍无可替代。         2.2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 AD的另一个标志性的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5]〔neurofbrillary tangles,NFT〕。Tau蛋白作为一种胞质蛋白,与微管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进而使神经元微管的结构保持稳定,并保证神经元的营养运输通道通畅。AD病人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使神经元微管蛋白的结构失去稳定性,进而使tau蛋白聚集形成溶解度极低的纤维缠结,这些纤维缠结可阻断神经元营养运输通道[6]。最终导致神经元的功能减退直至死亡、萎缩 [7]。因此,如何阻断tau蛋白的磷酸化成为目前AD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学说  即“胆碱能假说”,是最早被提出的AD发病机制。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出现大量降解、椎体细胞坏死、丧失及神经元功能异常也是AD病人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神经递质代谢障碍〔乙酰胆碱的合成、运输、释放及摄取降低〕在A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直接引起AD病人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通过对AD患者进行尸检及脑组织活检发现,前脑基底核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及死亡率达70%~80%,另外,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突触前M受体乙酰胆碱的合成减少以及乙酰胆碱的摄取功能下降[8]。         2.4 其他  自由基与凋亡学说、基因遗传学说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等,这些学说通过对不同途径引起的AD进行了阐述,为我们在治疗方面有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临床检查 1.神经心理学测验 简易精神量表〔MMSE〕: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假设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如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 、乘公共汽车、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侧重评价痴呆的激越和抑郁表现,15项老年抑郁量表可用于AD抑郁症状评价。而CSDD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但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关。 2.血液学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痴呆。包括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包括血钙、肾功能和肝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应进行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3.神经影像学检查 结构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和发现AD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头CT〔薄层扫描〕和MRI〔冠状位〕检查,可显示脑皮质萎缩明显,特别是海马及内侧颞叶,支持AD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MRI对检测皮质下血管改变〔例如关键部位梗死〕和提示有特殊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朊蛋白病、额颞叶痴呆等〕的改变更敏感。 功能性神经影像:如正电子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SPECT〕可提高痴呆诊断可信度。 18F-脱氧核糖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DG-PET〕可显示颞顶和上颞/后颞区、后扣带回皮质和楔前叶葡萄糖代谢降低,揭示AD的特异性异常改变。AD晚期可见额叶代谢减低。18FDG-PET对AD病理学诊断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63%,已成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尤其适用于AD与其他痴呆的鉴别诊断。 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但目前尚未得到常规应用。 4.脑电图〔EEG〕 AD的EEG表现为α波减少、θ波增高、平均频率降低的特征。但14%的患者在疾病早期EEG正常。EEG用于AD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朊蛋白病的早期证据,或提示可能存在中毒-代谢异常、暂时性癫痫性失忆或其它癫痫疾病。 5.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应进行检测。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应行14-3-3蛋白检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 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检测:AD患者的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下降〔由于Aβ42在脑内沉积,使得脑脊液中Aβ42含量减少〕,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研究显示,Aβ42诊断的灵敏度86%,特异性90%;总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1%,特异性90%;磷酸化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0%和特异性92%;Aβ42和总Tau蛋白联合诊断AD与对照比较的灵敏度可达85%~94%,特异性为83%~100%。这些标记物可用于支持AD诊断,但鉴别AD与其他痴呆诊断时特异性低〔39%~90%〕。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检测和样本处理方法。 6.基因检测 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2基因〔PS1、PS2〕突变在家族性早发型AD中占50%。载脂蛋白APOE4基因检测可作为散发性AD的参考依据。 AD的治疗          针对AD发病机制不同,目前出现的治疗AD药物及治疗方法也较多。         3.1 胆碱酯酶抑制剂 是目前AD治疗的一线用药。传统的抗胆碱酯酶抑制药药有加兰他敏、多奈哌齐、石杉碱甲以及占诺美林〔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D的主要药物。同时,也有从微生物和植物中提取出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药物,如由omura等人真菌中提取的territrem和arisugacin,具有较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9-10]。这些传统药物对只能缓解早期病人的认知障碍,提供适度的症状改善作用,但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目前,有人开始研制多靶点抑制胆碱酯酶的药物[11]来更好的阻止AD的病情进展,但这些新药仍处于设计及动物实验阶段。         3.2 抗β样淀粉蛋白和抗tau蛋白磷酸化类药物 目前针对于Aβ假说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机制的药物还处于临床研究中[12-13],而且通过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效果令人不尽满意,相信随着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药物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应用值得期待。         3.3 益智药  γ-氨基丁酸衍生物类药物,如茴拉西坦、吡拉西坦等可改善脑细胞缺氧所致的损伤,改善AD患者的记忆力[14]。         3.4 抗神经细胞凋亡及抗氧化药物  抗氧化作用药物的应用,也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锗、硒可清除自由基防止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在临床用药中将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与其他抗AD药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且较安全,另外,抗氧化剂艾地苯醌用于治疗AD[15]效果良好。         3.5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主要是因为老年气血衰少或肾精亏血,以致髓海失养而神识不清,蒙蔽清窍,脑海补充而形成。中医治疗中,霍军等人[16]的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在以补虚为主的治疗原则上取得的效果较好;而李丙禄等人[17]在通过补肾健脑、活血化瘀法来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黄东度[18]也通过补肾填精、涤痰开窍作为组方治疗老年痴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6 其他 基因疗法、生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针对AD的治疗方法仍在研究当中,目前,人们已经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核心诊断标准: A.出现早期和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包括以下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缓慢进行性记忆减退。 2.测试发现有严重的情景记忆损害的客观证据:主要为回忆受损,通过暗示或再认测试不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 3.在AD发病或AD进展时,情景记忆损害可与其他认知功能改变独立或相关。 支持性特征: B.颞中回萎缩 使用视觉评分进行定性评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或对感兴趣区进行定量体积测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磁共振显示海马、内嗅皮质、杏仁核体积缩小。 C.异常的脑脊液生物标记 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降低,总Tau蛋白浓度升高,或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升高,或此三者的组合。 将来发现并经验证的生物标记。 功能神经影像的特异性成像 双侧颞、顶叶葡萄糖代谢率减低。 其他经验证的配体,包括匹兹堡复合物B或1-{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阿尔茨海默症知识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05261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