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习题课件

收藏

编号:3429436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7M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3-01-26
  
25.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复习 习题 课件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习题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1.小乾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句子,其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B.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耸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D.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答案1.C本题考查字形。C项,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悚”有“害怕”的意思,而“耸”指“耸立”。故选C。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育才中学通过大量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家乡意识,于是在全校广泛开展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反响热烈。(2)周末天气转好,太阳出来了,但冷空气并未,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3)“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发人深省。A.淡薄消亡诘问B.冷淡消失询问C.淡薄消失诘问D.冷淡消亡询问答案2.C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冷淡: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第(1)句中形容学生家乡意识减弱,用“淡薄”更合适。消亡:消失;灭亡。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第(2)句中形容冷空气,应用“消失”。诘问:追问;责问。询问:征求意见;打听。第(3)句中形容雨果对艺术遭受摧残的愤怒,用“诘问”更合适。故选C。3.2022湘西州中考为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校园读书节的号召,校广播站向全体同学征求“每日好书推荐”稿件。请你帮忙审订其中一封稿件的开头,有语病的一项是()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有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使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答案3.D第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使”。故选D。4.在读完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两篇课文后,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更为敬仰。在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笔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下联:墨洒,夜度春秋慨而慷A.耕天地B.耕长河C.写天地D.写长河答案4.B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根据下联“洒”可知,上联应补充的是动词;“耕”与“写”都是动词,但“耕”有“耕耘”之意,“笔耕”能形象地表现鲁迅先生勤奋写作;上联“大野”结构为形容词+名词,下联应补写结构相同的词,应补写“长河”。故选B。5.新情境2022丹东中考根据语境内容,选出填写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得体的一项()在贯彻“五育并举”的工作中,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特长。小薇从小就喜欢画画,想报名美术小组,可是妈妈却说:“那多耽误学习啊!还是别报名了,有时间努力学习吧。”小薇对妈妈说:“”A.妈妈,老师教育我们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什么也不懂,我的事不用你管!B.我不管,我们同学都报名兴趣小组了,我也要报名!C.妈妈,我就喜欢画画,你凭什么不让我报名?D.妈妈,参加兴趣小组不会耽误我学习,还能让我全面发展,您就让我报名吧,好吗?答案5.D本题考查口语交际。A项,对关心自己的妈妈说“你什么也不懂,我的事不用你管!”,不礼貌,表达不得体;B项,“我不管”“我也要报名!”,说话任性,语气强硬,不得体;C项,“我就喜欢画画,你凭什么不让我报名?”,质问妈妈,态度不正确。故选D。语言表达得体类试题“四注意”(1)注意对象,把握分寸。与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谈话的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层次、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因素。说话时,哪些不该说,哪些该说,该怎么说,要做到心中有数。(2)适应场合,因境选词。一般来说,非正式场合,说话可以亲切、自然一些;而正式场合,说话则要庄重、规范。欢庆的场合,语言可以轻松、愉快;而悲痛的场合,则应该严肃、庄重、哀婉。(3)讲究语体,恰当用语。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一般通俗活泼,书面语一般庄重典雅。如“拾掇”“嘀咕”具有口语的色彩,而“整理”“交谈”则具有书面语的色彩。(4)善于积累,用好敬辞、谦辞。人际交往中,应尤其注重敬辞、谦辞的使用。在口语交际中,我们更要记清传统称谓中的谦称和敬称,让表达有分寸。答案1.身份和名字扬粗俗的行为习惯(每空1分)一、整体把握。(3分)1.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空缺处的内容。(3分)二、2022龙岩期末改编课内精读。(11分)本课主要语文要素: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针对性练习见T2),理解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讲解见讲解册从课本到中考P23),分析人物形象,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新考法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之一是精读,学完本课后,小语和小文想结合课文总结一下这个方法,请你参与讨论,补全对话。小语:我发现精读要从详略安排入手,把握文章重点。塑造人物时,作者会对人物的事迹进行详略的处理,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比如,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是因为2.(2分)小文:你说得对。那为什么阿长懂得很多规矩和道理也要详写呢?作者对此不是觉得非常麻烦吗?小语:这是因为3.(3分)小文:原来如此。除此之外,我发现精读要从文中的反复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比如文章两次出现“伟大的神力”,它们的含义不一样:第一次是4.(2分)第二次是阿长给自己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作者对阿长充满了感激之情,真的相信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小语:是呀,我也发现文章第2段和结尾反复提到阿长的名字,蕴含的感情却不同:第2段写阿长名字的由来,是为了说明阿长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表达的是对阿长的同情;结尾又写自己“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是因为5.(2分)小文:精读还可以通过一些背景资料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查到的一则资料表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曾提到,其实阿长买山海经是在“隐鼠事件”之前发生的,那作者在写作时为什么要把“隐鼠事件”故意提前到买书之前呢?这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影响呢?小语:我认为6.(2分)小文:原来如此。精读真不简单,我原来读得太粗略了,作家的用心真是要细细品味才能彻底领会呀!答案1.身份和名字扬粗俗的行为习惯(每空1分)2.【答案示例】作者很喜欢山海经,但是谁都不愿意给他买,只有阿长记住了,而且给他买了。(1分)这件事表现了阿长对作者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突出文章中心主旨。(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详写与略写的运用。联系课文“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可知,作者很喜欢山海经,但是谁都不愿意给他买,这让他念念不忘;再联系“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阿长记住作者喜欢山海经的事,而且给他买了,这件事表现了阿长对作者的关爱,所以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详写这件事是因为能突出文章中心主旨。答案3.【答案示例】写阿长懂得许多规矩和道理,能真实地反映她的一些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鲜明;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表现了阿长对孩子真诚的关心;表现了命运不幸的阿长仍然渴望幸福平安,成年后的鲁迅理解了长妈妈的规矩和道理,并对她充满了同情。(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详写与略写的运用。从文章内容可知,阿长的许多规矩和道理,都是些繁文缛节,有的甚至有着迷信色彩,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也符合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鲜明;详写阿长懂得很多规矩和道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懂得帮助“我”、关心“我”,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表现了阿长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再联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可知,表现了命运不幸的阿长仍然渴望幸福平安,成年后的鲁迅理解了长妈妈的规矩和道理,并对她充满了同情。答案4.【答案示例】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包含着荒诞、调侃的意味,这里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从课文第17段“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可知,第一次“伟大的神力”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这是从当时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如果从现在成人的视角来看,则包含着荒诞、调侃的意味,这里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5.【答案示例】作者觉得阿长如此关爱自己,自己却连她的姓名都不知道,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愧疚之情。(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尾写自己“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是因为在当时作者并不知道阿长的真实姓名,也不愿、不想知道她的姓名,而现在回想当时对阿长的看轻、漠视,竟“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由此可见作者的自责和对阿长的深深愧疚之情,觉得愧对这样的一个对自己这么好的人。答案6.【答案示例】“隐鼠事件”表达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憎恶之情,如果放在买山海经之后,就无法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对阿长在作者心中的高大形象有损伤,与作者的怀念阿长的写作目的相悖,所以作者有意调整了事件的顺序。(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重要的手法是“欲扬先抑”。“隐鼠事件”表达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憎恶之情,是“抑”,为的是让后面产生“扬”的效果。如果放在买山海经之后,就无法形成“先抑后扬”的效果,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阿长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这样更利于主题的表达。7.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4分)(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按照示例进行解读。(2分)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2分)()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啦!”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D.婚床上摆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寄寓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答案7.(1)【答案示例】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2分)(2)C本题考查对谐音的辨析。A项,“倒”谐音“到”;B项,“鱼”谐音“余”;D项,“枣生桂子”谐音“早生贵子”。故选C。2022瑞安期中小瑞整理了一份回忆性散文自主阅读单,准备和同学分享,请你来帮忙完成。(17分)投荒者李广田哥哥从小便生得瘦弱。有一只眼睛是斜着的,也特别细小,因此看东西时,常是把脑袋斜着。长大后,我常从他那只斜而小的眼睛上回忆起童年的影子来。当我还未曾学着识字时,哥哥便已读了孟子论语,也读着买卖杂字。大概那时候父亲已给哥哥把职业决定了。【A】我曾和哥哥伴读,他把一本小书紧凑在一只眼睛上,又常把眼睛紧盯着一个方向,紧盯着,好像在沉思着什么。他很驯良。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常随哥哥到野外去。春天来,是满飞着桃花;夏天,到处是桃子的香气。我在路上跳着跑着,或是放开嗓子唱着村歌。哥哥却常是沉默着。有一天,他忽然问我:“你将来打算干什么?”“我?也要读书吧。”“难道,你还能读书到老吗?”不曾想到过所谓“将来”的我,这问题是回答不出的。“那么,哥哥要干些什么呢?”自己这样反问着哥哥,觉得很妙,期待着他的回答。他又沉默着了,好像在思索着什么。【B】他把脑袋仰着,眼睛紧盯着远方,好像连脚跟也要抬了起来,就如一只将要飞去的小鸟,紧张着翅膀。他那只斜而小的眼睛几乎完全闭住了。两年之后的一个暑假,我从省城回家的途中,经过县城到哥哥的小商店去。小商店在一条并不热闹的街巷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习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943613.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