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收藏

编号:34293023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62M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3-01-18
  
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 一轮 复习 课件 备课 高效 课堂 关系 可持续发展
资源描述:
第30讲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2.结合具体环境问题案例,综合分析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结合资料,分析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调控人类活动,解决环境问题。探究点探究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类型(按性质分)(按性质分)3.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减少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一)、资源短缺2001年“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部长级会议指出今后20-25年,人类用水量将增加40左右,世界面临资源的严重危机;报告还指出到2025年世界新增30亿人口,所需供水缺少20,加之浪费与污染可达50以上;据“平衡与人口协会”估计,20-30年内缺水人口可达15-20亿人。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肆意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灌溉、建筑用地占用、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公共建设占用等。矿产资源危机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短缺1、水少-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2、用的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3、不能用-水污染严重;1、“开源”-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2、“节流”-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耕地资源短缺1、建设占用土地;2、生态退耕;3、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损失的土地;1、保护2、合理利用3、保护生态环境能源短缺1、分布不均;2、供不应求;3、利用率低;4、浪费严重;1、“开源”-开发新能源、多渠道进口、跨区域输送、加强勘探与开发。2、“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减少浪费。3.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二)、生态破坏人们长时期地()森林和开垦草原()遭到严重 破坏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砍伐生态系统生态恶化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次生盐碱化石质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物种数目分类(单位:种)类别所有物种濒危物种哺乳类46291096鸟类96721107爬行类6900253两栖类4522124淡水鱼类25000734高等植物27000025971总计30272329285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中国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中国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2.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三)、环境污染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ACDB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成因: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雾霾大气污染ACDB霾: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气现象。雾霾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特性改变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污染物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禽畜粪便等。水污染水污染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污染物来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概念: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特点: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海洋污染海洋污染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我国易发生赤潮的海域渤海、东海长江口、南海珠江口。赤赤潮潮成因:成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一定的温度,多在春夏温暖季节一定的温度,多在春夏温暖季节 洋流缓慢,水温较高洋流缓慢,水温较高 封闭海湾封闭海湾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富含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污水,富含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多发时间:多发时间:春夏之交春夏之交5-10月月多发地区:多发地区: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杭州湾,南海海口湾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杭州湾,南海海口湾危害:危害:措施:措施: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海洋旅游业危害海洋旅游业减少污水排入;监测入海河流水质;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减少污水排入;监测入海河流水质;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小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主要环境问题概念类型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读漫画,回答34题。1.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体污染B.全球气候变暖C.自然资源枯竭D.生物多样性减少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B.任意排放废弃物C.乱砍滥伐森林D.过度抽取地下水CD探究点探究点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采集狩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特征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水平人类活人类活动动主要环主要环境问题境问题人地关人地关系系人地关人地关系思想系思想低下且发展缓慢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采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适应、崇拜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采集狩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特征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水平人类人类活动活动主要环主要环境问题境问题人地人地关系关系人地关人地关系思想系思想有了很大提高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采集狩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特征生生产产力力水平水平人人类类活活动动主主要要环环境问题境问题人人地地关关系系人人地地关关系思想系思想征服自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矛盾迅速激化,“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采集狩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特征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水平人地关人地关系系人地关人地关系思想系思想达到较高的水平 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小结采猎文明环境制约人类崇拜自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尖锐人地关系反思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和谐生产力发展认识提高一、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寻求人地协调道路解决问题可持续发展背景环境问题本质环境问题本质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概念: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2.内涵: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一)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政策往往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01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0203(二)传统发展观念根本上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即由片面追求 GDP 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可持续发展。(三)转变传统发展观念(1)(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果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2)(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高耗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93023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