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简答题计算分析题与《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收藏

编号:3429243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5M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17
  
1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统计学原理 文学概论 2022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专科 统计学 原理 答题 计算 分析 文学 概论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简答题计算分析题与《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简答题计算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9) 一、简答题 1.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部设备调查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每个工业企业则是填报单位。 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3.简述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区别? 答:时点数列与时期数列的区别包括: (1)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而时点数列中各指标的数值是不能相加的; (2)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而时点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3)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而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而取得的。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5.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 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6.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7.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答: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又是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而填报单位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两者一致。 8.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9.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 答: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查是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地选取调查单位。因此,根据本题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可判断出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方式。 10.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 答:在综合指数中,无论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还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要求其作为同度量因素指标不变,即同一时期的。例如,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因为,只有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固定在同一时期,才能考察另一个指标的变动情况。 二、计算分析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答: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答: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2分)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答: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20分) 答: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2分) 2.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4 5 6 3 4 5 73 69 68 要求: (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解:(1)计算结果如下: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解: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解: (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15分) 解: 4. 根据下列资料计算: (1)产量指数及产量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2)价格指数及价格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 解: 5.甲乙两市场某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 (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 (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 (万斤) 甲 1.2 1.2 2 乙 1.4 2.8 1 丙 1.5 1.5 1 合计 5.5 4 试问该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20分) 解:甲市场平均价格: 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的平均价格,是因为甲市场价格高的产品成交量比重高于同等价格的乙市场。 6.某市场对两类商品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额资料如下: 试求收购价格总指数、收购额总指数。(15分) 解: 7.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 单位:万人 试计算我国在“九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15分) 解: 8.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答: 9.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 45% (z=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答: 10.某企业三种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 (1)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 答: (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的变动绝对额。 答: 1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解: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次数分布表为: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 12.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样本标准差为80斤。要求以95. 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15分) 解: 1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15分) 解: 14. 2008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20分) 解: 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15.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 54分。试以95. 45%的概率保证程度(Z=2)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15分) 解: 16.某企业机床使用年限和维修费用的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x代表使用年限,y代表维修费用): 要求:建立机床维修费用对使用年限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15分) 解: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13套综合试题题库及答案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第一套 客观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开放式结构倾向于使戏剧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人数极端集中化,以便保持行动的统一。 F × 2.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理论追求空灵的审美境界。 T √ 3.加拿大学者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斜”的理论。 T √ 4.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是有所不同的。 T √ 5.所谓审美,指的是特定符号所传达的感性画面蕴含丰富的理性意味的状况。 T √ 6.作者创作了一件本文,读者则在此基础上生成多种解释,因为读者的阅读语境可以是多重的。 T √ 7.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T √ 8.文学鉴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T √ 9.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T √ 10.与再现型文本不露声色相反,表现型文本常常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简答题计算分析题与《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924311.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