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专题25诗歌中离别意象10练

收藏

编号:3405465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9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1-07
  
2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25 诗歌 离别 意象 10
资源描述:
诗歌中离别意象10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折杨柳 李 白 垂杨①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②前。 注 ①垂杨:垂柳。②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诗中用什么意象表明了女主人公的离别凄凉之感?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郑 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泪,千丝万絮惹春风。 诗中用什么意象表明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为什么?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词人为什么把“离恨”比作“春草”?请分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用什么意象表明了诗人的送别之情?为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除了“兰舟”“杨柳”这样表示离别的意象外,还有其他寓示离别的常见意象吗?请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南浦”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是湘江流域的一个地方。本词中词人离别的地点是在洛阳,却写“南浦”那里的莺在悲戚地鸣叫,这是否合适?为什么?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①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②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 ①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②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条河,叫作灞水,水上有座桥,称为灞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 在“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中,词人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无言独上西楼”?请分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 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歌前两句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什么?“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寓含着怎样的感情?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谪流放的途中。 诗人为什么首句就写到了“雁”这一意象?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答案解析 1.诗作用“垂杨”的意象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别凄凉之感。由于“柳”与“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春天来了,垂杨柳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女主人公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窗烟,心中更有无限离愁。她真想攀折柳条,以寄到情郎远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2.诗人用“柳”“柳絮”的意象表达了离别之情。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阴雨天气,花落草折,但毕竟柳树有烟雨相随,杏桃相伴。而离人却只能孑然一身,凄苦寂寞了。柳絮飘飞,无根无蒂,哪里是它的立脚之地?这多像漂泊在外的游子啊,孤孤单单,漂泊无依。 3.春草绵延不绝,路延伸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主人公自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实现。这离别的愁恨绵延不绝,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4.(1)远帆。“帆”代指船,古人出行常常走水路,所以“舟”“行舟”“帆”“孤篷”等就构成了送别的常见意象。 (2)流水。李白对朋友的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紧随朋友,连绵不断。 5.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亭”“短亭”)就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常常出现。 6.合适。屈原在《九歌·河伯》中提到的“南浦”就是送别美人的地点,此后,南浦就常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进而“南浦”这一地点进一步泛化,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成了送别、离别的象征。在本词中,“南浦”就代指送别的地点,成了离人的伤心地。 7.(1)通过写“柳色”来表达离别之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2)通过“灞陵”这一地点来强化离别之感。灞桥为当时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时人往往在此送别,因此“灞陵”“灞水”“灞桥”就成了送别、离别的代名词。 8.(1)“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2)“西楼”这个地点也别具深意。西楼是古代庭院中的一处设施,多建于院落的西侧,主要用作小姐的闺房,或者主人的书斋、会客室等。旧指欢宴之地,相会别离之所;后泛指伤心之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西楼”在古诗词中就寓含了离愁别绪之感。 9.“浮云”指天上飘动的云,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表达了诗人的盼望、失望之情。见浮云而念游子,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在古诗词中“浮云”常用来指代游子以及游子离别家乡漂泊无依的孤独、凄苦之感。 10.诗作成于诗人被贬流放的途中,借物抒怀,将自己与大雁相比,将行程之远与遭谪之心一并道来——传闻农历十月,南飞的大雁到此地就会回头,而“我”的行程远未结束,还不知哪天才能重新回来。北雁南飞,总有归期,诗人来到边地(陇头)苦寒之地,离别孤苦之情油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专题25诗歌中离别意象10练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054652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