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收藏

编号:33962159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4.03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10-25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福建省 三明市 第一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资源描述:
2022-2023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三明一中三明一中 2022-20232022-2023 学年学年上学期上学期高二高二第一次第一次月考月考语文语文试卷试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03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 16 6 分。)分。)1.BA 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 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D 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2.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3.B 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然后分析选项。B 项,“这标志着电影 红色往事 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说的是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4.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5.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答到三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414 分)分)6.B“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看见过森林”。故选 B。7.D“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表述错误。比如小米开尔误把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当作森林,然后予以拆解的情节就属于有限视角,故称不上“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故选 D。8.“寒冷”是对外部环境特征的强调: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寒冷”是情节发展的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结尾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无奈、孤独 和凄凉;“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9.荒诞的主要体现: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笔法(设定)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答到 1 点即可)2022-2023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真实的主要体现: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 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都有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出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 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3 点答到 2 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949 分)分)(一)文言文基础(一)文言文基础(本题共本题共 7 7 小题,小题,共共 1414 分)分)10.BA.前句没有通假字。句意: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内”:通“纳”,结交。句意:不是出于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的原因。B.“泮”:通“判”,分离。句意: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累”:通“蔂”,盛土的工具。句意:九层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C.“然”:通“燃”。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后句没有通假字。句意:事情没露苗头时容易筹谋。D.“知”:通“智”,聪明。句意: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后句没有通假字。句意:功亏一篑,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11.DA.古义:一旦。今义:一天。句意:一旦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B.古义: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今义:高等教育学府。句意:大学的宗旨。C.古义:填平土地。今义:平坦的地方。句意:又好比平整土地。D.古今义相同,都是“不畏惧”的意思。句意:勇敢地实践前行,不再畏惧。12.BA 项,自伐者无功,意思是“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伐:夸耀。C 项,自胜者强,意思是“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强:刚强、果决。D 项,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知:了解。13.D 例句: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A 项,盗,动词作名词,小偷。B 项,贼,名词作动词,伤害。B 项,C 项,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D 项,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利。14.C 是名词作动词,都是名词作状语;都是形容词作动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5.A“治乱者何独不然”不是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16.C“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实行仁政需要君主领悟后才能实行”错误,“不忍人之心”人本身所固有的,没有它,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的确是人先天就有的,与后天环境无关,所以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717 分)分)17 A 结合语境可知,单于“怒”的内容即宾语应该是“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而不是“浑邪王居西方”,所以在“浑邪王居西方”后不能断开,排除 BD。“将城河上”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将于河上城”,“河上”是固定词语,黄河岸边,句子主语为“大行李息”,成分齐全,独立成句;下一句“得浑邪王使”的主语也是“大行李息”,不是“上”,所以“上”应归于前一句,排除 C。18D 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19A“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错误,对于聂壹的建议,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的回答是“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意思是“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也就是说王恢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2022-2023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320(1)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勒”,统率;“径”,直达;“以”,目的连词,来;“见”的意思是“显示”“显扬”“显现”“展示”等。(2)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治”,使治理好;“齐”,使整齐有序;“正”,端正。21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来劝谏汉武帝;目的: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票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置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8 8 分)分)22.B“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说法错误,“春愁黯黯”,指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低沉暗淡的愁绪。“黯黯”指的是诗人愁闷的情绪,春天是美好的,但诗人只有忧愁苦闷。23.“仁者之言”是指诗句中蕴含着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仁心仁德、忧国忧民)。诗人看到百姓贫穷流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深感惭愧,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不负心语”是指诗句中真实坦诚地写出诗人进退两难中的挣扎与无奈。他因疾病缠身想辞官归田,但又因邑上流亡的百姓而心中有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5 5 小小题题,1010 分)分)24.(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022-2023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4三、三、语言文字运语言文字运用用(11(1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621593.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