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收藏

编号:3371512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8.0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09-28
  
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山东省 菏泽市 郓城县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初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答题! 2.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3.本次考试共四大题,26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请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4分)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被先帝许以重任以来自己日夜忧心国事的直接原因是“ , ”。 (2)“角”为古时军中用以传达命令的乐器,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又如李贺《雁门大守行》中的“ , ”。 (二)阅读杜甫的《中宵》,完成4~5题。(4分)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②馀,中宵步绮疏③。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③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4.“西阁百寻馀(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5.请简要说说“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的意思。(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 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士:指人才。鲜:读作xiǎn。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买其首五百金 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 故: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反: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9.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了 的故事。(2分) 10.【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 ,【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甲】和【丙】都讲了爱惜人才的道理,【甲】文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丙】文张九成认为 。(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本,回答11-15题。(12分)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链接材料]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1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2分) 12.第⑤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想要说明什么?(2分) 13.作者在第④段中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最后一段中哪句话与之内涵相符?(2分) 14.本文前半部分在论证“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后半部分在论证“最大的快乐”时,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2分) 15.“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最苦与最乐》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3分) “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 尹丹 ①“我在地球上活了80000岁,可是我正在走向灭亡……”这,是一棵树的独白。 ②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它为什么能活80000岁,重量达到了590万千克? ③它,是生活在美国犹他州鱼湖国家森林保护区里的一片金叶白杨。这被称为“潘多”的金叶白杨,同时还被人们称为“颤抖巨人”。 ④虽然说“颤抖巨人”就是北美的一大片金叶白杨,不过“颤抖巨人”跟普通的金叶白杨不同,因为它长出来的数千棵树都共享一个母树根。当一阵风吹来,它的数千棵树的叶子会一起抖动,金黄色的叶子仿佛瀑布般缓缓飘落,形成落叶雨。那金黄金黄的叶子翩翩起舞,仿佛下了一场“黄金雨”一般,那景色真是相当的壮观,所以它才有“颤抖巨人”这个称号。 ⑤“顫抖巨人”占地约为0.42平方千米,在土壤下面存在超47000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根茎,这些根茎都是由一个本体根茎复制而来,可以说是一个母亲和千千万万个孩子同时屹立在大地上。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 ⑥然而,现在“颤抖巨人”80%以上的树木正处在危险状态,而罪魁祸首是骡鹿。来自美国西部颤杨联盟负责人、犹他州立大学的兼职副教授保罗·罗杰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对比了72年来“颤抖巨人”的航拍照片,他们发现,树林明显比以前变薄了很多。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颤抖巨人”树林之间就出现了很多空隙,这说明老树正在死亡,而新的树木还没有填补进来。虽然老树干枯、死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是:老树死亡,新树却长不出来。研究团队测量了大部分树林的健康状况,计算出新生树木的数量和死亡树木的数量,并且对新茎的数量和啃咬动物进行了追踪。他们吃惊地发现,“颤抖巨人”的新生树芽成了骡鹿的“盘中餐”。 ⑦如果把树木比作人的话,“颤抖巨人”完全是由“高龄公民”组成,大多数区域没有“中青年”树木。保罗·罗杰斯告诉大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百只骡鹿一直在啃食从“颤抖巨人”母体上冒出的新芽,以至于最近的这些年里没有长出年轻树木。 ⑧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特别好奇,造成“颤抖的巨人”消亡的骡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骡鹿呢? ⑨事实上,骡鹿的疯狂发展是人为制造的。 ⑩因为在20世纪初期,猎人们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并以此换取金钱。但是,长期的捕猎导致动物的生物链发生了变化。因为狼群、灰熊等动物的消失,所以处于它们生物链下端的骡鹿及各种食草动物就迅速发展起来了。食草动物越来越多,所需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所以“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都被它们吃掉了。 ⑪罗杰斯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办法限制骡鹿及其他食草动物的数量,同时用围栏阻止它们接近“颤抖巨人”。2013年左右,有一块“颤抖巨人”的生长地区被圈起来后,5年内平均每亩长出了数千株树木,高约3.6米—4.5米。在这里,围栏似乎正发挥着作用,使得这一部分繁盛兴旺起来。 ⑫因此,如果想让“颤抖巨人”继续陪伴人类走下去,那么人类必须出手保护它了。 ⑬“求求你,救救我……”这是“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请人类不要再破坏生态平衡,肆意滥杀动物,让这位80000岁的金叶白杨存在得更久远些吧。 (选自《知识窗》,有改动) 16.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把金叶白杨称为“颤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715121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