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三沈与陕南渊源考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4094949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7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研究-“三沈”与陕南渊源考 内容提要:人的一生,成年以前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对其一生的影响,无疑是源头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 汉阴时期孕育了 “三沈”的整个思想文化基底。 考量“三沈”年少时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不仅对探寻“三沈”何以续写我国“一门数杰”的成才佳话有着特殊意义,对弘扬“三沈”爱国进步的崇高精神和振兴中华优秀文化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享有国际声誉并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沈士远、沈尹默和沈兼士昆仲,其成就和影响学界早有公论,中外研究者不乏其人,但“三沈”的身世生平和学养渊源一直鲜有人专门研究,即使有文论及也语焉不详,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现存所能见到的有关“三沈”籍贯的文献资料几乎一律介绍其为“浙江吴兴人”,沈尹默、沈兼士先生所作诗词落款常署“吴兴,尹默”、“吴兴,兼士”,而“三沈”昆仲同在汉阴出生长大,并且其祖孙四代人在陕西生活了40年的重要史实却鲜为人知,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掩没。探寻“三沈”与陕西特别是与陕南汉阴的渊源,并非想挑起“三沈”的户籍之争,而是想实事求是地钩沉这段重要史实,探究“三沈”最初的人生坐标点和遗留给我们的许多重要信息。有关介绍“三沈”身世生平的第一

      2、手文献资料现在并不多见。戴自中先生2004年提供他收藏的沈尹默先生一九五七年四月四日所撰自述(草稿)中说:“我是浙江省无兴县竹墩村人,但我出生在陕西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一八八三年),一直到二十四岁才离开陕西,回到故乡来,住了三年。”褚保权在沈尹默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一文中提到:“1959年,沈尹默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尹默一见面就亲切握手,称赞尹默说:您工作的很有成绩,人民感谢您。还说“听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话。”尹默回答说:早年生活在陕南。”沈尹默1966年1月在我和北大一文中说:“我是浙江吴兴人,因父亲在陕西供职,我于1883年出生在陕西汉阴厅。”褚保权先生在忆尹默二三事中说:“尹默原名君默,祖籍在浙江省吴兴县竹墩村。1883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兴安府属汉阴厅他父亲做官时的住所,尹默的父亲和祖父都擅长书法,也喜爱收藏些古书、字帖。”尹默之父在汉阴究竟官居何职,他本人没有说明,他身边人也未悉心考证;汉阴乃至陕西对“三沈”的成长究竟有何影响,也少有学者做深度的论证考量。据“三沈”的几位至亲后人介绍

      3、,“三沈”为人处事极其低调,在世时很少言及身世。陕南少数有心人士以往也仅仅知道沈尹默生长于汉阴,其它便难以知晓。2001年上海举办沈尹默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曾发函邀请汉阴派人参加。携论文代表陕西与会的西安美院茹桂、李青等教授在省市报刊发表沈尹默在陕西和沈尹默在汉阴等文章,引起人们的关注。遵领导嘱咐,本人经多方联系并走访“三沈”的至亲好友和弟子,在陕南首次获悉一重要史实“三沈”昆仲是同父同母亲兄弟,其兄弟姊妹同在陕南汉阴出生长大。此后,本人因倡议并参与负责筹建“三沈纪念馆”,由是产生探究“三沈”的身世生平之谜的兴趣。因为了解“三沈”的祖父和父亲在陕南任职安家情况及其家学渊源,对了解“三沈”的思想品格、文化结构及性格气质等的形成至关重要。2002年4月30日,经三沈亲友联系,笔者有幸在北师大拜访了“三沈”的世交、当代国学泰斗启功先生,在请启功先生题写三沈纪念馆馆名时,启先生告诉我:“过去实行异地任职,三沈祖上三代在陕南为官,家室安在汉阴。按现制算,(该)是陕西籍汉阴人,但他们遵祖制,一直(署)用的吴兴(籍)。如果有机会,将把这些(情况)用小字写在匾额上。”启先生说,“三沈”出生在一个

      4、充满中国传统翰墨书香的家庭,兄弟姊妹和其母亲俱能吟诗填词,写一手好字。他还说“二先生(沈尹默)还是在汉阴成的家。”他问我是否读过后汉书?然后说起子贡过汉阴,遇一丈人抱瓮出井灌畦的故事,并坦言“现在想起来,这些地方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谌北新教授(著名油画家、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副院长、陕西油画学会会长)是沈尹默先生的外孙,年少时曾长期生活在“三沈”身边,他也是“三沈”亲友中受“三沈”影响最大、最了解“三沈”的著名学者。他在回忆外公沈尹默中写道:“1953年,我从中央美院毕业到西安工作,他(沈尹默)知道后很高兴,因为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陕西度过的,那时他的父亲在陕西汉阴做官,他与长兄士远先生,三弟兼士先生经常背着包袱从陕南越秦岭出子午谷到西安来。他说,对我所在学校的杜曲、樊川一带是熟悉的。有一次他写了两把扇面给我,其中一把上面写着:稠酒薰人意兴佳,秦川风土尽堪夸,依前杜曲通韦曲,别是杨家接李家。开广陌,走香车,长安市上旧繁华,欲从何事谈天宝,万古残阳噪乱鸦。”沈尹默晚年曾作西江月一词,回忆当年兄弟结伴往返于西安汉阴间的这段难忘时光:(序云)“感忆儿时并南山晨出子午谷口豁然见朝日於天地之际。”

      5、其词云:“子午谷前日出,居然平视瞳瞳。牛车历尘地天通,未觉风尘澒洞。五十年来人事,催教老却儿童。金鸟来去已匆匆,莫更峰头迎送。”词中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谌教授近年应邀两次赴汉阴考察时,穿行于月河两岸,泛舟在碧绿的汉江上,曾多次感慨说:“汉阴是典型的中国山水,这里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三沈兄弟姊妹当年常常爬涉在陕南青山秀水间,是这方水土养育了他们。汉阴质朴的民风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很鲜明,汉阴厚重的人文环境铸就了他们的沉稳个性,包容万象的学养。现在很多研究者不清楚三沈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三沈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大课题。其实,三沈的学问、思想、为人、性格乃至衣食习惯等等都是从汉阴来的,是汉水文化养育出来的,是严格的家教熏陶出来的,是多年的童子功练出来的。没有在汉阴多年练下的童子功,沈天下(沈士远)、沈尹默和沈兼士一入北大就讲历史,讲哲学,讲文学,一讲一学期,滔滔不决地讲了一二十年,那能现蒸现卖吗?”据沈尹默自述记载:“我的曾祖父玉池公是前清副贡生,终身清苦,课徒为生,冬夏一床席,无钱置书,常手抄经籍,授子侄辈诵习,幼年犹得见其所写小楷尔雅。祖父拣泉公是前清解元

      6、,潘世恩、何凌汉的门生,在北京时,常为潘代笔。他的诗思敏捷,酒酣辄手不停挥,顷刻成章,书法颜、董,有求之者必应,毫不吝惜,后随左宗棠到陕西,即未他往,曾任汉中府属之定远厅同知,有遗墨赏桂长篇古诗在城外正教寺壁上。后来我父(门里加龠)斋公亦官定远,前后连任十年。”“三沈”之祖父沈拣泉和父亲沈祖颐除在定远厅(今镇巴县)任职外,在汉阴等兴安府属地是否任职,为何将家室安于汉阴,沈尹默在自述中并没有提及。经人指点,2004年7月9日,我与姚荣文老师在汉阴县史志档案局查阅汉阴县志(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编修,汉阴县志办公室1985年点校刊印本),在第三卷第二十四页汉阴历代行政官吏一览表中,发现了“三沈”之父沈祖颐在汉阴任职的情况,揭开了尘封已久的一段历史。该文献记载:沈祖颐,临安人,监生,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四月任汉阴厅抚民通判,光绪九年五月离任;又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八月再任汉阴厅抚民通判,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五月离任,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县志评介其:“政尚简易,不事矜张。”该文献还记载:“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陕西巡抚毕沅奏升兴安州为府,以汉阴知县移作附廓安

      7、康县,所留旧治,添设盐捕通判一员。清乾隆54年(公元1789年),陕西巡抚以安康知县难管兴安、汉阴两州县之地,奏请改盐捕通判为附民通判。一切仓库学校皆仍归旧治。添设训导、巡检各一员,兼管石泉、紫阳、平利三县水利、捕盗事务。”据以上史料可知,沈祖颐所任抚民通判为当时汉阴最高行政长官。笔者曾请镇巴县政府办公室同志帮助查询“三沈”的祖父和父亲在镇巴县(当时为定远厅)任职的情况,后又请汉阴县双坪乡文书陈明春数次到镇巴县史志办查询。定远厅志所载“三沈”之父沈祖颐到镇巴任职情况与汉阴县志所载时间吻合,所不同者,定远厅志载其籍贯为浙江归安。笔者曾与谌北新教授等人专程去西安三兆公墓,探寻1925年于右任书丹、沈尹默撰文的彭仲翔将军碑文,沈尹默在碑文前所署的正是“归安,沈尹默”。经查有关史料,方知临安、归安、吴兴和湖州历史上确曾有过隶属关系。安康较早搜集有关“三沈”文献资料的地方文史研究者陈平1988年3月31日在安康日报发表沈尹默先生在陕南,汉阴作家巫其祥先生2006年撰写了“三沈“之父几度任安康、岚皋、汉阴知县和通判。据兴安府志记载:“沈祖颐,字贻仲,浙江归安县进士。”“清光绪元年(1875年)以砖

      8、坪厅(今岚皋县)通判署任安康知县。”“光绪五年(1879年)复任砖坪厅抚民通判。”“光绪六年(1880年)秋,任安康知县”。“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四月署汉阴厅抚民通判。”“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八月再任汉阴厅抚民通判,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五月卸任,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另据岚皋县志“政权志”通判名录载:“沈祖颐,号贻仲,籍贯浙江绍兴府,1887年(光绪十三年)任(砖坪厅)抚民通判”。兴安府志第十一卷“名宦志”中,载有沈公政绩:“沈祖颐,字贻仲,浙江归安县进士。光绪庚辰(1880年),以别驾署安康县事。下车后,凡保甲仓储诸政,次第修举,尤拳拳以兴学育才为急务。先是安康学额岁科两试取进生三十人,丁卯前学宪陈翼破格减额一名,拨增汉阴。祖颐具禀清复,并授学政全书以争,卒复旧额。又奏郊铺陈姓旱地水田二十六亩伪契隐粮,例追入官。祖颐念安康学田菲,拨充兴贤学舌膏火,其培植人才之心,可云有加无已,惜期年即瓜代去(录邑举人罗钟衡撰沈公学田碑及学仓志)”。从目前已查阅史料看,“三沈”之父沈祖颐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五月在陕南兴安府(今安康市)砖坪厅、汉

      9、阴厅、安康县三地任职达18年以上,在汉中府(今汉中市)定远厅(今镇巴县)连续任职10年。任内兴学育才,为官清廉,造福一方,颇有口碑。从“三沈”祖父1867年随左宗棠自京入陕,赴陕南任职将家室安居汉阴,到1902年沈尹默在汉阴与朱云(四川人,父亲在陕南为官)结婚,至次年沈父沈祖颐在任内去世,“三沈”举家迁离汉阴移居西安,1907年返居吴兴、杭州,“三沈”四代人在陕西整整生活四十年,其中在陕南生活了37年。这段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旧交替、内忧外患的关口,而“三沈”兄弟姊妹在远离尘嚣、优美宁静的陕南汉阴山城出生长大,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三沈”自离开陕西后,虽未再回到汉阴,但从沈尹默晚年回忆平生时惜墨如金的1400余字自述中,竟有1100余字是在满怀深情地讲述如何在陕南度过的青少年时光,从中不难体会到陕南时期的生活对他们一生的重要影响。且看沈尹默在自述中的夫子自道:“我五岁上学,发蒙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过七十的不第秀才,他却爱好诗歌,时常喜欢念几遍千家诗中的名句,如将谓偷闲学少年之类给我们听。”“后来另请了一位湖南宁乡吴老夫子。这位老夫子自己虽然不作诗,但教我们读古诗源、蘅塘退士所选的唐诗三百首,我觉得很好。这位先生教人很严厉。我自小就没有记忆力,十四岁那一年,因为背不过书,急得生了病,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时期,颇感到轻松自在。于是乎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些小仓山房的著作,以及李、杜、韩、白诸唐人的诗选,其中尤其喜读香山的作品,这样,就引起了对于诗歌浓厚的兴趣。”“我十五岁时,已略知书字,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父亲亦喜吟咏,但矜慎不苟作,书字参合欧、赵,中年喜北碑,为人书字,稍不称意,必改为之。公余时读两汉书,尤爱范史。我幼年在家塾读书,父亲虽忙于公事,但于无形中受到薰育。”“定远原是僻邑,而官廨后园依城为墙,内有池亭花木,登高远望,则山野在目,河流湍急有声,境实静寂。每当课余,即往游览,徘徊不能去。春秋佳日,别无朋好可与往还,只同兄弟姊妹聚集,学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

      《国学研究-三沈与陕南渊源考》由会员ji****8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三沈与陕南渊源考》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