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方政府与政治》马工程课件第九章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

26页
  • 卖家[上传人]:清晨86****784
  • 文档编号:185158095
  • 上传时间:2021-07-0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49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九章 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规范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规范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规范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规范 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关系演变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是指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党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地方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 地方人民政府是在处理相应的政治关系中产生和运行的,并受政治关系规范的制约。,第九章 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

      2、地方党委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演变,总体来看,1949年以来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一)党政相对分离时期 (19491953年),(二)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时期 (19531978年),(三)党政分开的改革探索时期 (19781989年),(四)党政关系的调整完善时期 (1990年至今),(一)党政关系规范的原则,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规范,(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原则,(3)依法规范和依法实施的原则,(4)保障政府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2)遵循组织和管理规律的原则,第一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规范,(二)党政关系规范的内容,规范地方党政关系内容的实质就是明确通过何种程序、方式和方法来保障党委对地方政府的领导。,(1)地方党委推荐和管理重要政府干部 “党管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2)地方党委决定本行政区内重大事务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地方党委在政府各部门中设立党组。 在地方政

      3、府部门中设立党组是实现党对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要形式。 (4)地方党委对政府工作进行对口管理。 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口负责、对口管理。,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演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一)创立发展时期(19491957年),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产生、职责,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关系,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演变,第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民委员会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地方人民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一时期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为非常设机构,而地方人民委员会行使同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的职权。从实质上来

      4、看,处于创立发展期的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分工存在一定的重合和冲突,国家权力和行政权力存在混淆。,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演变,(二)中断和混乱时期(19581978年),(三)恢复完善时期(1979年至今),这一时期的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具有几方面的新发展:,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规范,(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实质,(3)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 决定与执行的关系,(1) 产生与负责的关系,地方政府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由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关系是产生与负责的关系,由此又确定两者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规范,(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关系规范的内容,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

      5、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演变,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演变经过三个主要阶段。,3,3,政治协商会议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规范,两者关系的规范即明确如何使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功能,行使其协商权;如何使地方人民政府更好地行使行政权力,搞好政治协商。,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地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地方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规范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关系,需要从两个组织的职能和权力进行分析。,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规范,(一)规范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内容,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

      6、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系规范,(二)促进地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地方人民政府关系的制度化,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演变,人民团体是在中国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团体,主要指一些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一定的政治任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青联、工商联、侨联、台联、科协等。, 社会团体是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演变,新中国成立后,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两大阶段。

      7、,一是政府控制与管理滞后时期 (19781987年) 二是政府规范管理时期 (19882000年) 三是政府培育与引导时期 (2001年至今),(一)政府保障与管制增强阶段 (19491978年),(二)政府管制放松与规范管理阶段 (1978年以后),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规范,(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的关系实质,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协同关系,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1)桥梁和纽带的关系,(2)助手与辅助的关系,(2)助手与辅助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之际,即自上而下在全国建立起人民团体的组织系统。,人民团体承担着协助政府联系、组织、协调各自类别的群众的任务,承担着统一战线整合力量、协调关系的功能。,地方人民团体与地方人民政府相互合作与协作,参与地方政府的工作。,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规范,(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社会组织的关系实质,(1)补位与承接的关系。,(2)协作与参与的关系。,地方社会组织是地

      8、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承接者,对地方政府的职能进行补位,承接地方政府的部分职能。,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地方社会组织的优势,倾听和了解地方民意,对地方事务进行科学决策和执行。,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规范,(3)丰富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地方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渠道。,(1)合理界定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架构。,(2)明确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功能。,(4)在法治框架下完善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三)规范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关系的内容,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一、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关系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中国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经历了从动员型公民参与到自主型公民参与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较短时间内,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起来。 从1966年开始,“阶级斗争”逐渐取代“经济建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9、主题,由动员而起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成为这一时期地方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公民权利,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国家事务。 这一时期,地方治理中公民的参与领域不断扩张,参与方式日益多样。,(一) 群众运动式公民参与时期 (19491978年),(二) 规范有序式公民参与时期 (1978年至今),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是指规范两者关系的制度、原则和内容的总和。,通过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确保地方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实现公民广泛有序参与地方事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一)规范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关系的原则,3 有序参与原则,具体来说,规范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1 人民民主原则,4 良性互动原则,2 依法依规原则,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二)规范

      10、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关系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为规范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公民参与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规范,1. 保障公民对地方政府活动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对地方政府掌握的信息依法享有知悉的权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和基础。,2. 保障公民对地方政府活动的参与权 公民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地方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3. 保障公民对地方政府活动的表达权 规范地方人民政府和地方公民参与的关系要求地方政府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要求公民在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充分行使表达权。,4. 保障公民对地方政府活动的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二)规范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公民参与关系的内容,1. 简述地方人民政府与中共地方党委关系的特征与演变。 2. 简述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

      《《地方政府与政治》马工程课件第九章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由会员清晨86****784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与政治》马工程课件第九章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