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作品赏析怎么写.docx
20页摄影作品赏析怎么写 摄影作品赏析怎么写 发一篇自己专栏里面的文章,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 这里选择一张新闻纪实照片来做分析 图片来自腾讯新闻的一周图片精选(2022.1.26—2.1日)图片介绍:当地时间2022年1月27日,印度新德里,边防士兵骑着骆驼参加“鸣金收兵”仪式的彩排这个仪式标志着“共和国日”庆祝活动的结束摄影:adnan abidireuters) 整体感觉:稳重、庄严、严肃、风情、特色 构图:构图是这张照片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对称是世界艺术最古老 的艺术之美,具有稳重、平静、和谐的力量在这庄严的时刻,用 这样一种对称(90%对称)的构图方式来表现,最为合适不过 很显然,两只骆驼和士兵是画面的主体,占满了画面大部分骆驼 是印度的国宝级动物,可以算作印度的代表这样构思的方式叫做 以点带面,用骆驼表达出印度的风土民情;而中景的人群虽说看似 繁杂,但都被虚化处理,倒也不至碍眼;比较有意思的是中景白色 的旗杆,异军突起的亮眼;顺势而升至顶部,是印度鲜艳的国旗, 就在画面正中间,彰显庄重和气势;国旗的上部,是印度的标志性 建筑——印度门,处在最远景的位置,大致轮廓包围着国旗。
骆驼和士兵所站立的位置,是远远高于后面人群、马路、广场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平视骆驼(没有变形)的情况下,其头部比远处 的印度门(48.7米)都要高很多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后面的杂 乱元素压的很低,更好的突出主体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本文特指新闻摄影)必须要包含四个要素:时间、主体、位置、事件即: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 了什么事? 从我们分析的这张照片来看,除了具体日期在照片上看不出来,但 时间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来的从左侧士兵脑袋后面围巾上面的阴影,和右侧士兵身体前面的阴影(和背部的高光形成光比),以及 右侧骆驼脖子下方的阴影(左侧骆驼脖子下方没有阴影),等位置 的光影可以推断出,光线是从画面的右侧方向比较低的角度照射过来根据谷歌地图查到的印度门所在纬度和方向,时间应该在上午 的9点钟左右 两只健壮的骆驼和人物,说明了被摄主体:骆驼和士兵 印度门说明了地点 盛装的骆驼、佩枪的士兵、士兵郑重的服装和一致的动作;中景壮 观的人群、显眼的国旗和国旗下方的几个士兵、以及远景标志性的 印度门,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庄重、严肃、大型的国 家性活动。
时间、主体、位置、事件——四个像素都具备,所以这是一幅非常 成功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摄影作品 然后我们再分析其它的方面 快门速度(s):从右侧骆驼张大的嘴型被定格,和骆驼脖子下方黄 色的穗子稍有模糊(可以推理出在运动状态),左侧骆驼的腿型告 诉我们两只骆驼刚刚止步,从这些细节可以推断出,快门速度不会 太快(穗子不会虚了)也不会太慢(嘴型不会被定格),s大概在60——100左右 光圈(f):这个比较简单从士兵骆驼和中景的人群、马路、远景 印度门的透视关系(近大远小)可以推断出距离的远近;这么远的 距离,并没有虚化到一塌糊涂,反而(印度门)还有大致的轮廓, 可以推断出f并不是特别大,大概在7.1至11之间有的朋友可能 会说前景的灰色物体虚化特别厉害,这个应该是距离相机比较近的 原因导致 焦距:从取景的范围来看,首先我们就排除了广角镜头;从远处印 度门的虚化程度来看,又不可能是超长焦镜头那么就只省下了一 个焦距段,也就是大概在85mm——150mm之间的焦距 色彩搭配:背景天空的灰色(阴天还是雾霾捏?)中景做了底色, 正好起到突出骆驼的盛装红色和士兵白色服装的作用。
突出主体, 很不错 最后来猜想下摄影师的构思我觉得这张照片就是“预见画面”的一 个非常好的范例也就是说,这样一张照片是摄影师预先构思好的,在拍摄之前摄影师就“看”到了会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出现,于是就提 前找好位置准备好相机,只待主体到达预想画面所需的位置,就可 以按下快门了 为什么会这样想?对称式的构图、旗杆和印度门的位置、走动的骆 驼这些就能说明绝对不可能是抓拍到的结果并且摄影师应该不是 只拍了这一张,在拍摄的多张照片中择优选择的这一张罢了大家 可以想象一下,两只骆驼并不是一直在这个位置的,而是刚刚走到 了面对面这个位置,正在停止(左侧骆驼的后腿看出) 摄影师预想到了这个画面,预先找到了最佳位置,调整好构图(以 印度门为中心,调节好国旗和印度门的角度),等待骆驼慢慢靠近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拍摄了,以求获得合适的曝光和最佳的瞬间 另外这张照片让我感到特别有趣的是,两只骆驼的情绪互动:右侧 骆驼张大的嘴巴,左侧骆驼微微抬头像似崇拜的仰望着它它在呼 喊什么吗?它们在说些什么吗? 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张照片唯一不善人意的地方,就是前景 有一条灰色的物体,遮挡住了骆驼的脚部和脚下的地面,否则更加 完美。
当然新闻摄影不是艺术摄影,所有的元素都不可被打扰且不可预知,位置角度也肯定不是那么完美,每一个瞬间也都是失不再来其不 可控性、困难程度高于所有的艺术摄影,不仅要说明事件,还要达 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只能通过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来捕捉最 恰当的画面这也是我一直觉得新闻摄影是最能够考研摄影师技术 水平的原因向所有的摄影记者致敬!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只看到了两只骆驼,那 还处于外行阶段;如果你看到了对称式的构图,那你已经入门了 上看这张图片会比较小,希望大家能够在电脑上找到这张照片,保存起来,跟着这篇文章的分析,把照片放大,再欣赏一遍,相信 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朋友指正讨论!谢谢 , ——摄影作品《明眸》析 《明眸》是一幅很有特色的照片,画面上,是一个用布围住头部的 女孩,她只露出一双眼睛和上半个鼻子但正是这双眼睛,透出了 撼人心魄的眼光 作品的趣味中心,就是她的两只眼睛观众只看一眼,就好像被她 看到了内心世界,完全暴露在她的眼前。
她的眼神让你无法拒绝, 那逼视的眼神好似无时无刻不在看着你这就是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的构思很奇特画面上,只有露出的眼睛、眉毛,而其余的通 通不表现这就使画面更简练,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作者只让 她露出两只眼睛,除对生活的感触外,还有较好的造型手段在整 幅作品中,观众能与之交流的只有这两只眼睛它是感情交流的桥梁,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作品的影调是低调画面上,深色调占了三分之一,高调只在左边 的上下两角,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深色调中,并不是一深到底,而是闪烁出两只逼视的眼睛,这就使眼光亮度在深色调中脱颖 而出当然这幅作品的用光并非十全十美,右耳处有一丝线光,它 削弱了眼光,与整个画面明显不协调如果把这丝线光处理得暗一点,眼光的感染力就会更强 作品的光线是适度的作者运用了左侧光来表现被摄体,使画面产 生了对比,并且有一定的空间透视感布在这种侧光下产生了一定 的质感,女性脸的肤色感很真实但被摄入的右耳边处的光线显然 有点过多 这幅照片的景别是特写想要把一个人的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最合适的。
整幅作品虽然看不到她的面部表情,但 可以从那两只逼视的眼睛看出情感,这就为作品增添了想像力 这幅作品表现的对象是人作者在人像摄影中做到“以形写神,神形 兼备”,作者之情和观众之情相互密切配合.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在真 实的统一摄影以现实生活和景物作为表现对象,只有对事物进行 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不平常的美, 才能激起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对生活的认识, 才有审美价值这幅作品正是把人类隐藏的感情通过拍摄表现在观 众面前,与观众产生直接的交流 总之,《明眸》的构思、创意、造型手段都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摄影图片1 作者: blackstation 赏析:来看一张框式构图与对称式构图相结合的作品,此图没什么 过多的讲解,用拱门做的天然框,对称式的建筑,地面向远端的延 伸线引导视觉中心,中心点在画面中央,夜晚暖黄色的灯光打破了 沉闷的暗部区域,让整个画面更加透气,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 有这些灯光,路面上一片黑暗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摄影图片2 作者:阿四 a55 / minolta 50mm f1.7 silver efex, 温哥华columbia天车站。
摄影图片赏析:看到车站两端的这对男女的角度,我立刻掏出相机 咔嚓了几下,眼瞅着地铁快进站了,调慢快门到1/13秒,连按几下 找到这个奇妙的时刻这张照片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非常幸运 以上是作者的自述,这是一张扫街的片子,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 以看到什么?优秀作品是要有运气成份的,如果几次快门都没有按到 这样一个正好能有个车窗能透出那名女子身影的瞬间,那就只是一 张普通的人人都能在地铁进来时拍到的片子了但是摄影也绝不是 只靠运气的创作,技术和创意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这张的作者,在看到现场情况后,首先做的是把快门调慢,为什么?他的思维 告诉他,要的就是这种动与静的对比还是传统的三分构图,当然 在其中的一部分加入了框式构图的元素,这个是作者一瞬间的摄影 之眼起了作用,整个画面的动静结合,大小对比,明度对比,两个 人之间的某种呼应,完成了这样一张优秀作品摄影难么?不难,只 是需要用你的技术实现你的创意思维,再期待一个小小的机遇摄 影简单么?绝不简单,毫无意义的随手一拍,没有脑子里系统的创意 过程,你是拍不出优秀照片的。
摄影图片3 作者:新海诚 赏析:此图取自《秒速5厘米》想跟大家交代一点,很多参考图 取自于电影或取自于动画,这是一张我在以前其他摄影论坛上看到 的一张参考图,本身是日本家新海诚的作品,当然本人其实没看过 这部片子,虽然这不是照片,但是只要有好的地方,就可以来学习此图是想说明构图中阴影的问题,评论主要也是原来一个者的,我 觉得他已经说的挺完整了,那么我就省电力了如图,阴影压住了 右下角,用树的投影来做压角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可以把画面面积 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