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第二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安徽省池州市贵池第二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发育是有利的 B.细胞的正常分化能抑制细胞的癌变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D.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属于细胞凋亡参考答案:D2. 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过程,其中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选择图甲部位3的细胞B.图乙2m×2m样方调查的结果,该种群密度为3.25株/m2(圆圈表示个体)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方向,其实际移动方向是顺时针的D.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过程,最好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参考答案:答案:A3. 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B.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参考答案:C4. 右图表示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脲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尿素在大约20分钟时完全分解B.曲线1表示尿素的浓度变化,曲线4表示对应条件下氨或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3和曲线4参考答案:C5. 用某种方法破坏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高尔基体,但不影响细胞正常活性。
下列哪些方法能使细胞产生与之最相似的效果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②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③通入二氧化碳 ④低温处理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D6. 下表中实验目的、选用的材料与实验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7.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可用吡罗红进行染色B. 秋水仙素可以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C. 利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D. 配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也可用来配制双缩脲试剂参考答案:D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应该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A错误;秋水仙素可以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但是不影响着丝点分裂,B错误;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然后再取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染液中,C错误;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因此配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也可用来配制双缩脲试剂,D正确。
8.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清水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底物变化情况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菌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参考答案:C【考点】99: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清水,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A错误;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底物含量,否则会干扰实验,B错误;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D、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所以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菌种群的K值有影响,D错误.故选:C.9.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⑤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参考答案:B10. 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①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C.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参考答案:C11. 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度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实验条件水分消耗(mg)Ca2+K+Mg2+光下109013527179暗中53410535113 据表分析,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有A.表中共有两组对照,一组是水分的吸收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组是有光与无光B.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关C.植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D.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参考答案:A12.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参考答案:D 13.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从怀孕妇女胎盘的羊水中提取了干细胞,并在实验室培养后生成了多种人体器官组织,如骨骼、肌肉、肝脏等。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研究说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这些干细胞与由其生成的肌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这些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将有较好的医学用途D.这些骨骼、肌肉等的形成与细胞分裂和分化有关而与细胞凋亡无关参考答案:D14. 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 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参考答案:C15.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型)患者,那么病因 (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母亲都有关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A16. 下列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科技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操作成功的标志是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 B.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几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可发生突变,进而得到突变个体 D.利用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参考答案:C17. 在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伴随在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下图中最可能的是参考答案:A18.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的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 酶通过提供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保证细胞代谢快速进行C.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时所需的条件一定相同D. 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参考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酶的高效性是在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同一底物时,体现其效率更高,A错误;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B错误;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时所需的条件不一定相同,如胃蛋白酶需要酸性条件下活性更高,而其他多数酶需要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活性更高,C错误;D、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比如呼吸酶,D正确故选:D19. 下图是某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甲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能量是由乙结构上的反应提供的C.乙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氧气可以由甲结构上的反应提供D.乙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参考答案:B20. 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自由扩散 B.它是主动运输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参考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题干意思可判断该物质的运输需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这种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思路点拨】理解题意判断物质运输方式2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脊蛙实验中用沾有0.5%的HCL的小纸片贴在腹部皮肤上,起刺激作用 B.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用10%的HCL溶液的作用是解离作用 C.微生物培养基配置用10%的HCL溶液起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D.给患急性肠炎病人输入0.9%的NaCL与用0.65%的NaCL洗脊蛙的伤口,两者作用相似参考答案:答案:D22.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红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