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节用原文及翻译.doc
8页1节用 上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 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 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2) ,其兴利多矣!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 芊芊(3) ;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 固者,芊■;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 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 坚而难折者,芊■;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 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 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 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 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 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也(4) ,其 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 践(5) ,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6) ,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此不为使民蚤 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 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 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 橐 (7) ,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8) ,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注释](1)节用是墨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墨子认为,古代圣人治政,宫室、衣 服、饮食、舟车只要适用就够了而当时的统治者却在这些方面穷奢极欲,大量耗 费百姓的民力财力,使人民生活陷于困境甚至让很多男子过着独身生活因此, 他主张凡不利于实用,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应一概取消本篇原有三篇 (2) “德”通“得” (3) “芋■”疑为“芊诸”之误 (4) “次”通“恣” (5) “践”当为“翦”, 减的意思 (6)字:生子 (7) “侵就 橐”应作“侵掠俘虏 ”(8) “不”为“夫”字之误[白话]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 以加倍增长。
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无 用之费,因而足以加倍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 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 就多了他们制造衣裘是为了什么呢?冬天用以御寒,夏天用以防暑凡是缝制衣服的 原则,冬天能增加温暖、夏天能增加凉爽,就增益它;(反之, )不能增加的,就 去掉他们建造房子是为了什么呢?冬天用以抵御风寒,夏天用以防御炎热和下雨 有盗贼(侵入)能够增加防守之坚固的,就增益它;(反之, )不能增加的,就去掉他们制造铠甲、盾牌和戈矛等五种兵器是为 了什么呢?用以抵御外寇和盗贼如果有外寇盗贼,拥有铠甲、盾牌和五兵的就胜 利,没有的就失败所以圣人制造铠甲、盾牌和五兵凡是制造铠甲、盾牌和五兵, 能增加轻便锋利、坚而难折的,就增益它;不能增加的,就去掉他们制造车、船2是为了什么呢?车用来行陆地,船用来行水道,以此沟通四方的利益凡是制造车、 船的原则,能增加轻快便利的,就增益它;不能增加的,就去掉凡是他们制造这 些东西,无一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用财物不浪费,民众不劳乏,他们兴 起的利益就多了又去掉王公大人所爱好搜集的珠玉、鸟兽、狗马,用来增加衣服、 房屋、兵器、车船的数量,使之增加一倍,这也是不难的。
什么是难以倍增的呢? 只有人是难以倍增的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办法古代圣王制订法则,说道: “男子年到二十,不许不成家,女子年到十五,不许不嫁人 ”这是圣王的法规圣 王既已去世,听任百姓放纵自己,那些想早点成家的,有时二十岁就成家,那些想 迟点成家的,有时四十岁才成家拿早的与晚的相减,与圣王的法则差了十年如 果婚后都三年生一个孩子,就可多生两、三个孩子了这不是使百姓早成家可使人 口倍增吗?然而(现在执政的人)不这样做罢了现在执政的人,他们使人口减少的缘故很多他们使百姓劳乏,他们收重的税 收百姓因财用不足而冻饿死的,不可胜数而且大人们兴师动众去攻打邻国,时 间久的要一年,快的要数月,男女夫妇很久不相见,这就是减少人口的根源再加 上居住不安定,饮食不按时,生病而死的,以及被掳掠俘虏攻城野战而死的,也 不可胜数这是不善于治政的人使人口减少的缘故, (即他们自己)采取多种手段 而造成的吧!圣人施政绝对没有这种情况,圣人施政,他使人口众多的方法,也是 多种手段造成的所以墨子说:“除去无用的费用,是圣王之道,天下的大利呀 ”中中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 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1) ,殁世而不卷(2) 。
古者明王圣人其所 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3) ,陶冶梓匠, 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 ”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 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 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 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4) ,斗以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 之衣,轻且暖;夏服 绤之衣,轻且凊, 则止 ”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 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5) ,此甲之利也车 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 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 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 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
”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 冬可以避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 室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 洁(6) ,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 ”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注释]3(1) “餍”通“厌” (2) “卷”为“倦” (3) “鞼”为“■”之假借字 “匏”为“鲍”之假借字 (4) “土形”即“土铏” (5) “兵”为“弁”字之误,为“便”字之音借 (6) “蠲”通“涓”[白话]墨子说道:“古代的明王圣人所以能统一天下、长于诸侯的原因,是他们爱护 百姓确实尽心,利于百姓确实丰厚,忠信结合,又把利益指示给百姓所以(他们) 终身对此都不满足,临死前还不厌倦古代的明王圣人所以能统一天下、长于诸侯 的原因,即在于此 ”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用的法则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 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使各人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只要足以供给 民用就行 ”而那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有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做古代圣王制定饮食的法则是:“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 了。
不穷极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怎么知道是这样 呢?古时尧帝治理天下,南面安抚到交阯,北面降服到幽都,东面直到太阳出入的 地方,没有谁敢不归服的及至他最喜爱的(食物) ,饭食没有两种,肉食不会重复,用土镏吃饭,用土铏喝汤,用木勺饮酒,对俯 仰周旋等礼仪,圣王不去做古代圣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轻便而又暖和;夏 天穿细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轻便而又凉爽,这就可以了其他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 更加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古代圣王因为看到凶禽狡兽残害人民,于是教导百姓带着兵器走路每日带着 剑,用剑刺则能刺入,用剑砍则能砍断,剑被别的器械击了也不会折断,这就是剑 的好处铠甲穿在身上,轻巧便利,行动时方便又顺意,这是甲衣的好处用车子载得重行得远,乘坐它很安全,拉动它也便利,安稳而不会伤人,便利而能迅速到 达,这是车子的好处古代圣王因为大河宽谷不能渡过,于是制造船桨,足以行驶, 就可以了即使上面的三公、诸侯到了,船桨也不加更换,掌渡人也不加装饰这 是船的好处古代圣王制定节葬的法则是:“衣三件,足够使死者骸骨朽烂在里面;棺木三 寸厚,足够使死者肉体朽烂在里面掘墓穴,深到不及泉水,又不至使腐气散发于 上,就行了。
”死者既已埋葬,生者就不要长久服丧哀悼古代人类产生之初,还没有宫室的时候,依着山丘挖洞穴而居住圣人对此忧 虑,认为挖的洞穴虽然冬天可以避风寒,但一到夏天,下面潮湿,上面热气蒸发, 恐怕伤害百姓的气血,于是建造房屋来便利(他们) 既然如此,那么建造宫室的 法则应该怎样呢?墨子说道:“房屋四边可以抵御风寒,屋顶可以防御雪霜雨露, 屋里清洁,可供祭祀,壁墙足以使男女分别生活,就可以了其他各种只增加费用 而不更加有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 ” 下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2) ” 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 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3) ,然后已矣 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若三务者,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 矣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 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 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 度也,既若此矣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 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曰二子者,4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 非,行即相反,于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 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4) 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 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 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仁者将兴之天下,谁贾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意 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 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 身勿为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 有也何以知其然也?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 也故子墨子言曰:“然则姑尝稽之,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者言,以为事乎国家 ” 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 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5) 、鼎鼓、几梴(6) 、壶滥、戈剑、羽旄、齿 革,寝而埋之,满意(7) 若送从(8) ,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 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处丧之法,将奈何哉?曰:哭泣不秩(9) ,声翁,缞绖垂涕,处倚庐,寝 苫枕块;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使面目陷陬(10) ,颜色黧黑,耳目 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