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荷花淀备课资料 人教版 教案.doc
17页高中语文荷花淀备课资料●课前预习预习卡1 识记汉字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吮(shǔn) 打点(dǎ diǎn) 奔着(bn) 泅(qi) 撅嘴(juē) 凫水(f)预习卡2 理解词语打点:收拾,准备(礼物、行装)吮吸:吸落下: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扑棱棱: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预习卡3 走近作者孙犁(1913~),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直至解放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小说通过铁(匠)、木(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他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这个时期,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为《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在1981)、《尺泽集》(1982)等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预习卡4 阅读与思考1.本文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 2.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思考导学1.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有哪些?有何作用?【提示】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2.找出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它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提示】 孙犁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水生嫂月下编席,她“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身下面就编成一大片”。
短短两句话,不仅活画出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矫健的身影,似乎荡漾于人物胸中的青春活力也依稀可见当最初听到水生要去参加大部队的消息时,她虽然早已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但这个太大的意外,还是让水生嫂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心中一惊,手指被苇眉子划破,不由自主地抖动了一下这个动作很小,也很隐蔽,但它却直接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日日朝夕相处的丈夫就要离开自己到大部队上去了,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一切事情得由自己一人承担,丈夫这一去何时能回来,战场上刀枪无眼……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新女性,她很快将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想借这个动作迅速平息自己起伏的情绪她不希望丈夫看见软弱的表现,对丈夫的积极表现应给予支持,这充分显示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 课文补注 孙犁及其小说:孙犁,原名孙树勋从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到新中国成立前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后汇集于《白洋淀纪事》,另有中篇小说《村歌》孙犁是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作家在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孙犁的小说,大都是描述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尽管取材多为严酷的战争年代的人物、事件,但往往不从正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真实地结合起来,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在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格化的描写,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民族、爱国家、爱同志的优美情操孙犁的小说带有抒情诗般的格调,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这是孙犁小说特有的风格孙犁的作品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一)“孙犁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却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真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的,当作抒情乐曲来欣赏的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二)孙犁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像吴召儿和双眉这样的人物形象,像荷花淀和芦花荡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是被充分浪漫主义化的乍看起来,好像不大真实,其实这比真实还要真实,比真实还要美”三)“孙犁的文学语言,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孙犁“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那些焕发着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地方,那些激荡着强烈的,亲如骨肉的阶级感情的地方”。
参照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上海科学院出版社)孙犁的艺术追求:孙犁是一位兼有诗人与学者气质的小说家正是那种隔着时间的距离看生活和对生活进行理性探索的倾向,使他的小说尽管以情胜,却决不浅薄,那弥漫着的氤氲,常把你的情思引向高远的境界他曾教人以“不能胶滞于生活”,他自己的创作,因立意不限于记录一种生活状态,虽在极平凡的文字间也别有寄托,使人读之,自然生“淡远之想”,体味到无尽的“余意”这就是孙犁,一个“单纯情调”的追求者,冀中平原乡村风情画的画师,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是解放区文艺的奇花异卉它们不但以自己的形式包容时代内容,而且在当时及其后,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训练了一些能鉴赏他的细腻委婉曲调的耳朵它们是民族风格的,但并不以袭用既有的民间形式为标志它们是雅俗共赏的,质朴而不流于粗率,浅易中自有淡雅的风韵《荷花淀》中的女性魅力傅书华读孙犁的小说,你会觉得,在他的作品中,塑造得最主要、最成功的形象是青年女性形象,这些青年女性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那个时代尖锐深刻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也不是被社会所看重的超凡出众的品质、毅力和才能,倒更多的是一些女儿态,是一些性别特征十分鲜明的女性所独具的心态、神韵、言行、情感、品格等等。
《白洋淀纪事》《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代表作是这样,《荷花淀》也是这样你看,这篇作品虽然写的是抗战时期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但通篇看不到战争的严酷、壮烈、生死搏斗、对人的超常考验,所写事件也说不上有多么重大、厚重,作者精细的笔墨倒更多在于对青年女性的准确勾画、展示上譬如,作品一开篇的优美描写最终聚焦在“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俨然一座圣洁的乡村女性雕像譬如作者对女性心态、神韵的精确传达:女性的心是细腻、敏感的,水生笑了一下,女人就“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知道一定会有什么事要发生;女性是依恋情感的,水生说自己明天要到大部队去,女人的心就受到极大的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却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女性可以承担任何苦难、牺牲,可以为情感之爱付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忍受情感之爱的匮乏,并且对爱的抚慰、对语言而非行动的关怀有着特别的渴求所以,水生要对女人说“好听”话,“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而且这还不够,女人虽真心支持水生却还要用“为难”的形式——“家里怎么办?”逼水生说出更多的“体己”话,而一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才道出女人的真实内心再譬如,女性往往喜欢“口是心非”,最典型的此类话语莫过于女性面对自己认为最好的、自己最喜爱的男性会说:“你真坏!”在《荷花淀》中,女人们明明自己心里特别想念自家的男人,却偏偏要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好像是被迫去的;明明对自家男人参军积极性和战斗中的勇敢充满了赞美,却偏偏要用各种各样埋怨的语气说出“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再如,女性偏重生命感性,对生存状态不多作理性的沉重思考,而注重现实的瞬间,所以,作品中写“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再如,女性凭直感往往遇到大事反而有果断能力,所以,作品写遇到鬼子船时“什么也别想了,快摇”整篇小说的大量描写,最用力之处,可以说都在这些方面那么,作者这样写的意义、魅力何在呢?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位居社会的中心,女性位居社会的边缘,这一方面使女性不同程度地丧失着社会权力,一方面也使女性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年女性因为较少地实际参与社会,因而较少地受到社会规则的污染,更多地保持着人性的纯洁或者说,男性/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转换为社会性/人性,社会理性/生命感性传统的中国文学,一向侧重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为主题,五四时代,第一次树起了“人的文学”的旗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从此开始以人为本位,以人为题孙犁的《荷花淀》及他的其他作品中青年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