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新进展.ppt
73页缺血性缺血性心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新进展究新进展 荆州中心医院 胡钢心脑同病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心、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局部心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的一类疾病•病因相似 病机相似 检查相似 诊断相似 预防相似•治疗相似 08年卫生部公布的死亡原年卫生部公布的死亡原因顺位表因顺位表流行病学概况流行病学概况•与年龄、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与年龄、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纬度纬度)等等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国内外有别:西方人种的高血压和国内外有别:西方人种的高血压和AS以损害以损害心脏血管和颈动脉病变为主,国内则以损害脑心脏血管和颈动脉病变为主,国内则以损害脑血管为主(尤其大脑中动脉)血管为主(尤其大脑中动脉)•全球平均患病率全球平均患病率500 ~~600 //10万万我国要高于此 表:表:2006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市 县县构成比%构成比% 死亡原因死亡原因死亡率死亡率1/101/10构成比%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原因死亡率死亡率1/101/101 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144.6 144.6 27.3 27.3 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130.2 25.12 2、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93.7 93.7 17.7 17.7 2、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105.5 20.43 3、心血管病、心血管病 90.7 90.7 17.1 17.1 3、、呼吸道病呼吸道病 84.9 16.44 4、呼吸道病、呼吸道病 69.3 69.3 13.1 13.1 4、、心血管病心血管病 71.8 15.95 5、损伤中毒、损伤中毒 32.4 32.4 6.1 6.1 5、损伤中毒、损伤中毒 46.1 8.96 6、内分泌代谢、内分泌代谢 17.6 17.6 3.3 3.3 6、、消化疾病消化疾病 17.0 3.37 7、消化疾病、消化疾病 15.6 15.6 2.9 2.9 7、、内分泌代谢内分泌代谢 8.2 1.68 8、泌尿生殖病、泌尿生殖病 7.3 7.3 1.4 1.4 8、泌尿生殖病、泌尿生殖病 6.7 1.39 9、神经疾病、神经疾病 5.0 5.0 0.9 0.9 9、神经疾病、神经疾病 4.2 0.81010、精神障碍、精神障碍 3.4 3.4 0.7 0.7 10、精神障碍、精神障碍 3.8 0.7十十 种死因合计种死因合计 92.4 90.3 92.4 90.3 卒 中 分 类冠心病分类•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 心肌硬化型(心衰或心律失常型)•缺血性心肌病(充血型与限制型)•心性猝死•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1.病因•全世界吸烟者 12亿•超重或肥胖 10亿•静息生活方式 30 亿万人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肾,眼动脉狭窄 斑块破裂形成心肌梗死,脑梗死•脂质浸润学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对损伤的反应•炎症与免疫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现代观念为综合学说l脑血管的病理生理的特殊性•脑血流量高(2%与20%)。
•耗氧(20%)耗糖高•自动调节功能易受损(MAP:60-160mmhg)•动静脉血管分布不同于其他组织•头部处于身体顶端,供血功能上存在劣势•前后循环具有不同的发病风险l脑动脉狭窄及栓子好发部位脑动脉狭窄及栓子好发部位l 动脉粥样斑块好发部位l不同部位狭窄的症状•颈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偏瘫,肢体麻木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失语–视力及视野障碍视力及视野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眩晕眩晕–猝倒猝倒–颅神经损害及交叉性瘫痪颅神经损害及交叉性瘫痪冠状冠状动脉系统动脉系统•胸闷、、胸痛、、气短、、气喘、、咳嗽、、心慌、、腹胀、、纳差、、浮肿、、无力l 引起心脑血管损伤的病因•血管壁:血管壁:硬化、炎症、先天病变、机械创伤、化学损硬化、炎症、先天病变、机械创伤、化学损伤、恶性肿瘤、血管痉挛、夹层伤、恶性肿瘤、血管痉挛、夹层•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低灌注低灌注、房颤、盗血房颤、盗血•血流变学:血流变学:高粘、凝血异常、避孕药、高粘、凝血异常、避孕药、DIC•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狭窄、血栓、机械压迫狭窄、血栓、机械压迫•其他:其他:栓子、压迫、外伤、痉挛、不明原因者。
栓子、压迫、外伤、痉挛、不明原因者l血管病变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之炎性浸润血管炎之炎性浸润•先天畸形先天畸形•淀粉样变淀粉样变, 玻璃样变玻璃样变,•动脉夹层动脉夹层•管外压迫管外压迫•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动力性压迫动力性压迫脂质纤维斑块脂质纤维斑块脂质纤维斑块脂质纤维斑块 复杂斑块破潰、出血、血栓、钙化破潰、出血、血栓、钙化溃疡斑块溃疡斑块粥样斑块血栓血栓与2.病理生理动态变化损损伤伤炎症炎症 反应反应Ca2+Na+蛋白酶等蛋白酶等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功能恢复功能恢复修复修复 再塑再塑坏死、坏死、 凋亡凋亡28hrHours714DaysWeeks/Months 脑梗死病理改变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 脑血流阈值为10ml/100g·min,神经细胞膜离子泵和能量代谢衰竭,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缺血性半暗带 脑血流阈值为20ml/100g·min,神经细胞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仅表现为功能缺损,具有可逆性rCBF 高达82%的MCA区缺血患者在发病6h内可检测到这些征象) 脑梗塞CT征象正正常常的的冠冠状状动动脉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三个层次•一级一级 提高知晓率、就治率,行为干预等提高知晓率、就治率,行为干预等•二级二级 ECG 、、 TCD等筛选、药物预防(阿斯等筛选、药物预防(阿斯匹林)及再预防血栓、介入血管成型,匹林)及再预防血栓、介入血管成型,干预狭干预狭窄窄•三级三级 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远离远离疾病疾病,选择健康的生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方式•合理膳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健康的四大基石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合理膳食•限盐,限盐,<6<6克克/ /日;日;•限酒;限酒;•““四低、一高四低、一高”” 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素;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素;•足量矿物质足量矿物质•““一一””:每天喝一袋奶;:每天喝一袋奶;•““二二””:主食:主食250~350250~350克碳水化合物,克碳水化合物,6~86~8两;两;•““三三””::3 3份高蛋白食品如份高蛋白食品如5050克瘦肉、克瘦肉、100100克克 豆腐、豆腐、100100克鱼虾等;克鱼虾等;•““四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七八分饱””;;•““五五””::500500克果蔬,即克果蔬,即400400克蔬菜、克蔬菜、100100克克水果。 水果适量运动适量运动•运动的运动的““三有三有””原则:原则: “ “有恒有恒””;; “ “有序有序””;; “ “有度有度””平衡心态•向心脏学习: 1.定位清楚,分工合作. 2.重点明确,抓大放小.3.一张一弛,劳逸结合.4.长远打算,均衡用力.5.永葆青春,重在行动.急性期治疗的几个问题l急诊处理流程急诊处理流程 疑为缺血性卒中疑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紧急评估患者紧急评估CTCT扫描早期梗死征象扫描早期梗死征象确定发病时间确定发病时间病房或卒中单元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确定不溶栓确定不溶栓NIHSSNIHSS评分评分抢救至抢救至生命体征稳定生命体征稳定溶栓治疗溶栓治疗 血象血象 血糖血糖 心电图心电图 凝血凝血象象 脑心同治•1.介入治疗 2.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4.调脂治疗 5.中药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内及颅内动脉狭窄•颈颈颅内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颈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一项对来自一项对来自18个国家,共个国家,共300家医院的家医院的2775例患者进行例患者进行“意愿意愿rt- PA治疗分析治疗分析” 平均年龄 平均年龄68((60--74)岁,中位)岁,中位NIHSS分值分值11分,发病到给药分,发病到给药 时间的中位值 时间的中位值243分钟,分钟,1847((67%)%)3h后给药,后给药,928例例3h内给内给 药。 药得出以下结论得出以下结论每治疗每治疗1 000 例患者可使死亡或生活依赖的患者减少例患者可使死亡或生活依赖的患者减少140 例例 并且有病死率降低的趋势 并且有病死率降低的趋势ü虽然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但急性期和虽然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但急性期和3个个月死亡率降低月死亡率降低ü按小、大血管病变以及心源性栓塞分组,按小、大血管病变以及心源性栓塞分组,rt-PA治疗的良好预后比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的良好预后比分别高于对照组20%、、18%以及以及10%,说明卒中亚型对疗效的影响,,说明卒中亚型对疗效的影响,同时也显示心源性栓塞患者同样从溶栓治疗中同时也显示心源性栓塞患者同样从溶栓治疗中获益ü按按NIHSS 10~14、、15~20分分组分分组, rt-PA治治疗的良好预后患者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疗的良好预后患者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14%和和10%,,显示不同功能障碍程度均呈现治疗的有显示不同功能障碍程度均呈现治疗的有效趋势n我国“九五”攻关的随机双盲研究结果表明,对脑CT无明显低密度改变、意识清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h之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1)适应证 ① 年龄18~75岁 ② 发病在6h以内 ③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④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⑤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禁忌证①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② 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③ 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④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⑤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⑥ 血小板计数<100,000/mm3⑦ 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⑧ 妊娠⑨ 不合作(3)溶栓药物治疗方法 ① 尿激酶:100万IU ~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② 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建建 议议::(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rtPA,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2)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3)对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治疗有较高的血管再 通率,但其优点被耽误的时间所抵消 目前尚无资料说明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物 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抗凝治疗l抗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复发、血栓的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进侧枝循环但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广泛应用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ü大宗临床试验的会翠分析表明,使用抗凝剂治疗的益处被其增加脑出血的不良反应抵消多个多中心随机试验均未能证明缺血性中风紧急抗凝能改善整体预后ü2008欧洲卒中组织(ESO)及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颁布的缺血性卒中指南,均不建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类肝素。 中国卒中指南建议中国卒中指南建议::(1)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即使用抗凝剂2)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不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抗凝剂3)下列情况无禁忌证(如出血倾向、有严重肝肾疾病、血压>180/100mmHg)时,可考虑选择性使用抗凝剂:① 心源性梗死(如人工瓣膜、心房纤颤,心肌梗死伴附壁血栓、左心房血栓形成等)患者,容易复发卒中② 缺血性卒中伴有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活性蛋白C抵抗等易栓症患者;症状性患颅外夹层动脉瘤;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③ 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使用低剂量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l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聚集ü多数无禁忌证的不溶栓患者应在卒中后尽早(最好48小时内)开始使用阿司匹林ü溶栓的患者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 林,或阿司匹林与潘生丁缓释剂的复合制剂ü推荐剂量阿司匹林150~300mg/d,分2次 服用,4周后改为预防剂量 建建 议:议:(1)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 150mg/d,分2次服用2)也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加潘 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片剂 或胶囊),2次/d。 3)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d调脂治疗l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是否应采用他汀类治疗,目前缺乏直接的循证证据,但一些小规模研究已提示急性梗塞期使用他汀有益《中国专家建议》及《ASA2008指南》对二级预防对象均推荐采用基于危险分层的他汀治疗中国专家建议将动脉-动脉栓塞发病机制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视为极高危组极高危组Ⅰ型,无论型,无论LDL-C值,须立即强化值,须立即强化他汀治疗他汀治疗,而将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不能戒烟其中任何一种情况者视为极高危组Ⅱ型,启动他汀治疗的LDL-C值为2值为2.66mml/L,因强化他汀治疗中药治疗l动物实验已经显示一些中药单成分或者多种药物组合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临床经验也显示对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有帮助常用中药常用中药•川芎嗪 红花川芎嗪 红花•丹参 地龙丹参 地龙•银杏达莫(杏丁) 水蛭银杏达莫(杏丁) 水蛭•灯盏花 三七总甙灯盏花 三七总甙•脑心通 脑心通 苦碟子 苦碟子脑心同治•脑心通胶囊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和生产的中成药,批准文号Z20025001。 该药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桂枝、全蝎、地龙、水蛭等成分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调脂、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黄芪有补气开阳、益卫解表、利水消肿、养血安神之功效;丹参、红花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养血安神之功效;当归、川芎、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补气活血行气;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桂枝、地龙清热息风、温阳通经、利尿通络;全蝎、水蛭有破血逐瘀、息风止经、解毒散结、通经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临床上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栓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现代药理研究 黄芪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集聚、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内皮素、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和钙拮抗等药理作用川芎嗪抑制NF-κB 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降血脂、抗氧化作用、抗凝血等多种途径抗AS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降低血清TLRs-NF-κB 信号通路激活的炎性因子水平。 药理学研究•该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地保护作用,可降低脑缺血所致脑血管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增加等病理改变可明显升高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组织供血和延缓血栓形成时间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可明显减轻血栓湿重,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药理学研究•脑心通胶囊能减轻犬实验性心肌缺血程度,降低LDH和CK活性,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犬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脑心通胶囊对血脂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组间比较其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也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全血粘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疗后均有所下降临床验证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5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愈显率25.0%,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患者,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嘱其改为饭后半小时服用,胃部不适症状消失,余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中医中药具有深刻奥秘, 需有志者不断探索创新。 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