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结构原则论文指导.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繁星
  • 文档编号:43120114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毕业毕业结构结构原则原则/ /论论文指文指导导之间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同样以上面的价格为例,如果要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谈论它,那就应该先讲消费品价格,因为我们最早承认消费品是商品,其次应介绍生产资料价格,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抛弃了传统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接下去才介绍服务价格、土地价格、住宅价格,等等,这一类要素价格一直到 1992 年之后,我们才认识到必须主要由市场形成,以上这种表述,表明了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化递进关系处理得好,就能造成步步深入,道理犹如剥茧抽丝,愈转愈隽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比如按行进过程顺序安排论据,阐述某些事实,就比较多的采取这一种方式像在论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时,作者就往往从起缘、发展、完善这样一个行进过程来层层展开,显得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对立关系文章论述的事理是对立统一体为正反、表里、前后、质量、胜负、成绩缺点等等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述的重点在于阐明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不能将它们孤立地对待那么在论述时,就不能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由于毕业学员理论功底不很深厚;辩证思维的方式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犯片面性错误,为强调某一事物的作用,就把其说得好得不得了,通篇都是正面材料,没有任何不足之处;而要否定某一事物,就把其说得差得不得了,通篇都是反面材料,没有任何长足之处,这种论文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失衡,有悖常理第 2 页总之,理清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四、接榫细密,转折自然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起、合是总起、总结问题承、转是接榫、转折问题要使文章上上下下浑然一体,没有断裂痕迹,使文气贯通下来,说理有节奏,接榫和转折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接榫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接头的地方就像木制家具的“榫头”凹凸之处,不能大,不能小,要正好合适,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美如接不下、接不紧,就既难看,又不适合,写毕业论文也是如此一篇论文很好,但一个接榫出毛病,就会铸成错误因为它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联系的纽带,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意的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交代明白联系的媒介与中心环节,通常是通过过渡来实现的在论文中有段落作过渡,比如,一篇论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论文,在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开发农村股份合作制形式之后写道“上述这些形式,由于生产要素不同,入股合作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收益分配的比例也有差异。

      用这段过渡,接下去就很自然地转到对这几种不同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收益分配的剖析上也有以句子作过渡,比如有一学员对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指引着**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行论述,先叙述了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接着要论述**市农业生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断发展的问题,中间就以“在邓小平同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指引下,**市对农业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作为过渡,显得很平稳、自然还有更多的是用词语作过渡,像“所以”、“因此”、“显然”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使过渡得法、得体,必须弄清楚上下两段关系怎样,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形式把它们联结起来有些地方需要议论发第 3 页挥,有的地方需要借曾穿插,有的地方要有比较复杂的判断与推理,不能抽掉它们省略了,文章就会急转直下,使人感到突冗转折,指两层意思的转换在论文中也同样有段落作转折,有句子作转折,也有词语作转折比如有一学员对传统劳动用工制度进行剖析,先实事求是地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固定工制度曾经起过作用,接着要论述这种固定工制度的实行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间就以“但是由于长期来片面地把人人就业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待,由此带来了两大问题”,这就是以句子作为转折,使上下文之间显得转折得体、自然。

      此外,我国传统的转折手法还有提法、驻法,有急转、缓转,有在前头富开一笔勾魂动魄的后转,也有篇末暗送秋波的前转具体选取何种方法转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五、瞻前顾后,调整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形式,论文的结构应是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呼后应,合乎逻辑结构一旦确定下来,还须进行一番修改工作,以防止事后的返工结构的修改主要从三方面检查入手:其一,看各层次是否明白清晰,有无重复或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无缺少或多余之处,意思上是否连贯通畅,是否达到了各分论点的证明要求;其二,看各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是否吻合,起承转合是否自然得体,各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其三,看序论、本论与结论是否协调一致,是否有前已呼而后不应,前面提出问题而后面没有做回答的情况第 4 页总之,结构上的修改,是要把混乱的层次划分清楚,把不合理的段落安排妥当,把上下不衔接的改得连贯,把前后不照应的改得呼应,把详略不得体的改得相宜尽量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毕业结构原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