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劳动与艺术的结晶2.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673189
  • 上传时间:2018-03-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劳动与艺术的结晶劳动与艺术的结晶————浅谈澧水船工号子浅谈澧水船工号子摘 要 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行船过程中与自然,与劳动相碰相撞出的一朵艺术 之花,是人的情感积累到一定过程后自然而然的发泄和喷涌澧水船工号子是以反映 船工们苦难生活和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为主题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在澧水流域和 湘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湘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缩影,现已成功申报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中国的音乐史中常见的有长江号子、黄河号子等,而澧水船工号子虽然记录在 中国民歌史上,并编在音乐教科书中,却不见传承但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 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犷、浑厚、铿锵有力的声调,简朴的音韵、行腔和丰富的唱词内 容具有独特的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其他民间音乐中较为罕见发掘、抢救和保 护澧水船工号子,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 讲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澧水船工号子 特征 主要价值 传承Abstract Boatman Chant was derived from the songs of boatmen during sailing, it is a kind of natural abreaction and spewing of the boatmen after accumulation of emotion to certain degree. Boatman Chant reflects the theme of hard life and labor scene of the boatme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lk music among Lishui Valley and Northern area of Hunan Province, it is the miniature of folk music in Northern area of Hunan Province so far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a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It is common to see the Yangtze Chant, Huanghe Chant in national music history, but Lishui Boatman Chant hasn’t been inherited so far even it is recorded in Chinese Folk Song history and music textbooks. It is rare to see among national folk music that it contains the character of strong local accents and bright folk song features with its unsophisticated, vigorous tone, simple phonology and tune using, rich libretto etc. it can not only enrich and improve Chinese music history but also make the same effect on world music history.Key word LishuiLishui BoatmanBoatman ChantChant characteristiccharacteristic mainmain valuevalue inheritinherit绪论绪论在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遗产流失日益严重,尤其以口头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最为严峻。

      “劳动号子”这一最悠久的历史民间歌谣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和丰富文化属性,如何发挥其价值属性,使传承与开发并进,是一项重大工程 澧县是古楚国的属地、隋唐以后,多称澧州或澧阳郡,是湘西北的重镇有“九 澧门户”之称,自然是湘西北政治、经济的文化中心,加之澧水自西向东穿流而过, 明清时代即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湘西北物资进出口的集散中心长途运输只 能靠水路船运,因此澧县境内的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 生,船泊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不足一万,也有 8000,且每只大型木船纤夫不少于 20 人在逆水行船拉纤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的由地 方小调转化成一种独特的劳动号子,即“澧水船工号子” 拉纤”一词,史见于隋,隋阳帝修运河、造龙舟下江南,使用民夫民女拉纤 而那时湘西北地域尚属蛮荒地带,直到元末明初, “江西填湖广”之后,才逐渐开发, 船运商业开始萌发,也就是说:明朝中叶,随着船运的兴起, “澧水船工号子”才伴之 产生,据澧南 80 多岁的老船工刘后思口述:他七岁随父母上船,10 多岁开始摇橹拉纤 祖祖辈辈以上溯到八九代都是老船工, “澧水船工号子”代代相传,无需专门从师,全 凭先人口授耳,迄今约 500 年。

      可见“澧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影响之巨大一一 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渊源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渊源与许多古老的艺术一样,澧水船工号子的诞生有着盘根错节的根源澧水源于慈 利、桑植一带,由西向东,浩浩荡荡贯穿澧县进入洞庭湖,总长 1000 多公里,历史上 是湘西北水流交通的大动脉家乡澧县自古是湘西北的重镇,明清时代就成为重要的 商业码头,是整个湘西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在陆地交通发达之前,长途运输只 能靠水路船运,因此澧县境内的澧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多以行船运货为主,船舶 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不足一万,也有八千,且每只大型木船纤夫不少于 20 人在逆 水行船拉纤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的由地方小调转 化成一种独特的劳动号子,即澧水船工号子船工号子是枯燥生活的调和剂,是灰暗 情绪的润滑剂,是齐心协力的粘合剂,是力挽狂澜的催化剂,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种种人世间的遭际遭遇,尽在这粗犷或缠绵的一声喊了 澧水船工号子是澧水流域和湘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缩影湘北地区和澧水流域民间 音乐历史悠久,经历了原始时代至汉初的孕育时期,汉代至明代转型期,明代至清代 的成熟期,清代至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高潮期等曲折的发展时期。

      作为湘北地区的澧县澧水船工号子其发生、发展的历史理应与湘北地区地区民间音乐 历史同步,但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考证只能从“澧州志”记载和一代一代老船工追 忆中判断其明代起已产生、发展,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 澧县澧水船工号子经历了明代的产生、形成期,清代至民国的成熟期,建国初期 至 70 年代的兴盛期1956 年中央民族民间音乐搜集小组专程来澧县进行采风,搜集了 大量的历史资料,后由湖南省歌舞团组织排演,参加全国民间音乐汇演,并获民间音乐一等奖不久中央歌舞团民族乐团重新将其组排并在京公演,并出国到莫斯科、匈 牙利等国家演出获国际大奖,同时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专辑发行1961 年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向全国播放,1980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歌》第一卷刊登歌谱,1981 年又 被编入《湖南民间歌曲选集》 ,列为全国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科书现在政府文化部门 已采取保护措施,对这一文化艺术遗产进行发掘、传承、弘扬光大二二 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征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征2.1 无固定唱词、口头相授、代代相传身处社会的最底层,船工与文化知识的关系是隔膜的,很多人甚至大字不识一个 他们所有文化上娱乐,绝大多数来自有经验的长者的故事叙说,农村中常见的说书和 唱戏,而在这类文化传播中,最多的就是有关帝王将相的历史古故事和传说了。

      从书 里、戏里得来的传说、故事,行船的过程中在某个偶然的机会忆念起来,与船工号子 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喊出来,唱出来,便成了他们表达心情,慰藉心灵的一 种寄托了 澧水船工号子是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为主题的一种独特的民 间音乐,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船 工号子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与船工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他们水上或陆地生活 的的形象写照下地劳作,操持家务,喂养禽畜等等必须进行且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 对他们来说早已烂熟在心,感情一旦有了表达的愿望和载体,这些内容自然而然就成 了首选但多数是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因而比较通俗,如“太阳出来 红满天,船工汗水湿衣衫” 其唱法一般是一领众合,气势磅礴,浑厚有力也有专门 唱给船老板或者其他旁观人听的,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 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 ,又如“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2.2 唱腔与表现形式澧水船工号子唱腔分为三种板式:一为平板,又称“幺妹子嗬咳” ,一般是在风浪 不大,平水慢行时演唱;二为数板,速度稍快,一般在深水行船用力时演唱;三为急 板,速度较快,紧张有力,由一领,众人合,一般在险滩急水中演唱。

      领的是号子的 主体,句子较长,有实际内容合的也有长句,但大多是无实际内容的衬词,如“哎 嗨”一类老辈船工讲,旧时澧水,每一个船上都有一个“号头” ,就是领唱的,这个 “号头”不是谁都能当的,必须是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之辈,能触景生情,能情生歌 起,因为澧水号子的许多内容,都不是现成的,都是现编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山, 一水一浪,都在编料之中编好了的号子, “号头”唱,众人“合” ,在这一唱一合之 中,澧水船工号子的万千韵味,澧水船工的诸多心情,都飘扬在延绵的澧水上空了 其表现形式又有三种不同的风格:(1)逆水行船托货时摇橹或拉纤唱;(2)休闲唱: 即船停靠码头后,船工自发喊起自编号子,多是自娱自乐,男女之间借歌传情;(3) 舞台演出唱:一般根据船工号子基调加以创作新编参加各类文艺活动2.3 草根性——浓郁的地方音乐特色草根性,是澧水船工号子的标签一套澧水船工号子,往往记述了航行从风平浪 静到遇风暴、过险滩、而后归于平静的完整过程根据地域不同,可分为上河腔和下 河腔两种如石门以上,桑植以下,由于上高水急,河面狭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 运货时分艰险,故船工号子显得高亢铿锵、急促而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 富有大无畏的战斗性,称为上河腔。

      由澧县下至津市、安乡一带,正是湘北平原,地 势平坦、河面宽阔,虽时有大风大浪,但较之上流河域还是平缓了很多,故澧水船工 号子的声腔趋于舒畅而优雅,节奏较慢,比较优雅,比较动听,称之为下河腔澧水船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犷、浑厚、铿锵有 力、声调高亢和谐近些年,澧水船工号子编入《民间音乐概论》中,得到了四川音 乐学院教授、专家宋大能先生的高度评价澧水船工号子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享誉国内外,是民间音乐中的瑰宝三三 澧水船工号子的主要价值澧水船工号子的主要价值澧水船工号子,在澧水流域和湘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湘北地区 民间音乐的缩影,它是湘西北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是古老的湘西北民歌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价值有以下几点:3.1 历史价值澧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忠实记录船工的泪与酸一首澧水船工号子 在最初,可能是一个人或多个人现编现造的,可一旦内容和曲调固定下来以后,便会 逐渐扩散,流传因为来自最接近生活的民间,来自船工们最真切的思想感受,注定 了他内容的丰富和生命力的顽强,让许多大雅堂上的速朽之物难望其背又因为作者 不求出版,不求发表,不求沽名钓誉,因此形式上和内容上随心所欲,但正是没了条 条框框的桎梏,没了功利欲望的束缚,这些号子才得以鲜活,生动,千百年过后,你 仍能闻到散发其中新鲜的青草气息,泥土气息,河水气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