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谷郑齐斗的良知生态主义.docx
17页霞谷郑齐斗的良知生态主义 人类中心式的环境伦理与个体中心式的环境伦理,以及对其扬长避短后提出的生态中心主义,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这主要是其受西方二元论及二分式思维的影响所导致的在西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动物与植物、理性与感性、男性与女性等二元分类并不鲜见一分为二的两个对象处于一种优劣比较及对立矛盾之中当历史的洪流重视其一时,另一方将隶属于其中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具备内在价值,进而引发了为谋求人类幸福而破坏自然等问题相反地,深层生态主义认为,只有自然生态系统才具备内在价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进行了绝对否定郑齐斗则认为天人一元,主张天地万物与人实为一体,天地拥有不断生生化育万物的本领对于郑齐斗而言,宇宙自然既不是超脱的神的创造物,也不是依照机械法则无生命工作的自动机器,而是在本源上以无限的生命力为基础不断自我组织的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视为满足人类欲望的工具或手段的观念不同,对于郑齐斗而言,自然是具有宝贵的本源价值的生命体人的生命本质来源于天的生命本质,天与人既为一元也为一体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质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本质人通过与天地万物感应,合为一个生命因此,郑齐斗的“天地万物一体论”与“天人一元论”在打破机械论式的世界观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方面意义非凡。
自然不应是人类恐惧、畏惧的对象,更不是征服、统治的对象,而应是生命的根源、生活的伙伴郑齐斗虽然主张人类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具有同样的生气,但并不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相同的与生俱来的气禀和性禀的差异,使得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拥有直率性情的人才具备仁义礼智的道德性和圣知通明的优秀性与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这里的差异并不代表人是优越的,不为其赋予征服及统治自然的正当权利反而要求人类热爱、关怀、治愈及养育自然万物,为人类带来了艰巨的使命与责任郑齐斗将人心定义为天地之灵,即感应的主体只有人心是由生气的精爽组成的,因此只有人是灵明的这种灵明是人类能够洞彻的根据,体现为对其他存在的怵惕与恻隐之心同时,灵明的人心具有创造性及随时变易性正是心的灵明,使得人能够感应万物,治愈其苦痛,养育其成长即人通过对宇宙自然中其他成员的关爱、慈爱与关怀,使其健康成长,维持所有生命及自身生命的健康这些观点不仅与深层生态主义不同,还展露出了克服深层生态主义根本性问题的可能性人虽然与自然万物不同,是优秀的,但这一优秀最终化为人类治愈、关怀及养育自然万物的天赋使命这使得我们在得以维护人类存在价值与威严的同时,收获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的契机。
一 西方生态哲学的成就和局限随着过去数世纪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人类不仅揭开了自然神秘的面纱,还开始摧毁生命,榨取及破坏自然,使之消磨殆尽曾经从属于自然的人类,摇身一变,成了自然的统治者从此,自然不再是敬畏崇拜的对象,或共生共存的生活伙伴,只是人类满足欲望、实现富足的一个工具或手段然而,因科学文明和工业文明受惠的人只是少数因为少数人的欲望和对财富的渴求,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正全面地污染及破坏自然,令资源枯竭这不仅威胁到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甚至反过来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引发了全球性的生存危机人类作为地表上进化的最高成就,除了欲望,还具有省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反战运动、市民权利运动、女性运动、动物权利运动及环境运动等反文化运动其间,人们反思了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对自然与人类的根本性关系提出质疑,开始了相关问题的全新探索,并建立了“环境伦理学”与“环境哲学”等新型学科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西方环境伦理衍生出了“人类中心型环境伦理”“动物解放论”“生命中心主义”等个体中心环境伦理及“深层生态主义”“社会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生态中心环境伦理等丰富的理论,为解决环境危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不乏一定的局限性。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只有人类才配拥有道德尊重与内在价值,其他自然存在物及事物仅具备工具属性,人类可以无节制地开发自然或将自然作为工具使用,即征服自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正当性这种观念引发了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进而导致了地球上的疾病与死亡等[1]然而,克服人类中心型与个体中心型环境伦理的局限性,旨在解决环境危机问题而提出的生态中心型环境伦理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课题主张所有存在都具有平等的生命权利的生态学型平等主义——“深层生态主义(deep ecology)”[2]极易沦为生态法西斯主义(eco-fascism),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从属物,存在为自然界的存在价值牺牲人类文化的危险,[3]从人类的人类支配转变成人类的自然支配在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上,主张应消除社会阶级秩序的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主义(social ecology)”对人类理性的绝对信赖,[4]视注重直觉与灵性、体验与冥想的东方思想、印第安文化以及深层生态主义为神秘主义[5]这种观念里根植着西方的优越主义及理性绝对主义,存在将人类与文化的多样化要素重新排序及摧毁生态语言多样性等危险文化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认为环境问题是由男性压制女性的家长制度造成的,主张逆转家长式的权力统治结构,将女性价值放在首位。
[6]这种理论仍未脱离二分法的思维体系,存在一味谩骂男性价值等问题[7]归根结底,上述理论根植于西方二元论及二分法式的思维方式之上即如同人类与自然,自然与文化,动物与植物,理性与感性或理性与灵性,男性与女性等分类,将两者的关系视为优劣的关系,对立与矛盾的关系在西方生态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东方传统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即使如此,西方生态主义者仍一味地将东方传统思想批判为“神秘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非合理主义”等,将其视为老旧陈腐的对象生态哲学家托马斯贝瑞认为:“对于地球这一有机生命体而言,古代时期我们对自然及地球功能的直观洞察已经相当清晰但是,这些神秘考察在科学探究的时代里已经不再足够即虽未对东方传统思想采取绝对否定的立场,但仍旧认为东方思想不能够解决今日的生态危机,实际方案还应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8]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西方生态主义有许多待解决与克服的问题,且无法仅靠西方理性万能主义与优越主义来攻克生态主义的核心是“多样性”、“共存”及“共生”,因此这些问题要从丰富的生态思想“共存与共生”及“融合与贯通”中求解所以本文对韩国阳明学者霞谷郑齐斗的哲学思想所蕴含的生态学特性进行探究与重构,探索韩国阳明学生态意识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二 生生不息的天地万物在郑齐斗的思想里,“自然”为何物呢?他是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呢?郑齐斗的思想更接近“人类中心主义”还是更接近“生态中心主义”呢?(一)生生不息的天地万物郑齐斗虽然认可“天道”与“人道”的存在,但并不只是重视天道虽分“天地万物”与“人”,但并未只论天地万物他坚持“天人一元”与“天人一体”,以天道为基础论人道,从与人的关系中探讨天地万物根据议论的必要与便利,他分天道与人道、天地万物与人类、自然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来论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联性首先,郑齐斗认为“形体以前的本源世界”如下:窃谓大气元神,活泼生全,充满无穷,神妙不测,而流动变化生生不已者,是天之体也,为命之源(主)者(是气也,形而后有局,其未有形之时,是为元气元气者无所局〇其未有形之时,所谓元气本一理体而已,及其有形而后,始谓之气,谓之器,有形而后局,则虽天地亦然矣)元精者,真阴之体,元神者,真阳之灵(是先天之元,太极之灵者)[9]在形体形成前,本源的世界,即先天的世界仅存在元气这里的重点是:“元气”是“理体”郑齐斗认为本源世界中的理与气的关系与朱子学中的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的二元关系不同他认为元气即为理体,理与气是一元的体系。
世界上的所有存在就是倚靠理气合一的元气自身的无限生命力形成对此,郑齐斗认为大气与元神活泼稳健地发挥作用,充斥着天地,律动着发生变化,不断让万物生发这就是天的本体,命的根源世界不是由基督教所信奉的造世主创造的,也不是依照先验性的机械原理生成的世界依靠自身的无限生命力自发形成与发展万物通过阴阳的交感形成,元精是真阴的本体,元神为真阳的灵这就是先天的首要,太极的灵对于郑齐斗而言,宇宙自然在本源上是神妙的灵,即内含精神属性由此,自然不是机械论的世界观中所说的那样,是没有精神属性的一个自动机器,自然是不断自我组织的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郑齐斗以“生生不息”来描绘宇宙自然的这种生命现象周程曰:太极阴阳动静相生,阴阳无始,动静无端此天道之生生不息也岂独其气生生不息,而其神生生不息也[10]天地的生命原理“天道”是太极与阴阳的动静作用相生的同时,不断生成及培育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的“自我组织性”本身宇宙自然的所有存在物不是由外部的超脱性存在或权能创造维持的,而是在天地自身的有机相生与相辅属性所带来的无休止的“自我组织”过程中生成及成长的不只有物质方面的气生生不息,精神方面也具备神或生生不息的属性二)实理的生命创造性生生不息的天道可定义为“诚”与“实理”。
郑齐斗在解释《中庸》的“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时,提出如下见解: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诚有以实理言,有以实心言以实理则诚者物之所以自成,道者理之所以为用(以应诚者物之终始之解)[11]“诚”与“道”可分为实理的层次和实心的层次从“实理”的层次来看,诚是自然万物自发生成及培育的原因,道是万物化生的原理自发作用的原因作为实理的诚代表着万物化育的天道这样的实理不同于朱子学中所说的理,而是理气合一的夫以太极之最初圈子,谓在阴阳之先而为道器之判,以之有此图心理之二本,然濂溪之旨则推原于太极之为阴阳万化之源本,而特说其本体之如此,非谓别有一件之理在乎心体之外阴阳之先,空空而独妙也然则其实只一实理,乌有一息之可离者哉[12]首先,郑齐斗对将太极与阴阳视为先后关系,将道和器分开而论的见解表示反对,认为这将理和心分开而论郑齐斗认为太极不存在于心体之外,或是阴阳之前,而是与其共同存在,为同一事物,那就是实理由此,实理不是没有作用的观念上的空虚的理,其本身既是太极也是心体,更是阴阳即实理是理气合一的实理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巨大和谐,以及发挥无穷无尽的作用的生命主体对于作为理气合一体的“实理”所具备的创造性,郑齐斗提出如下见解:天之水火土石草木人物者,其物也,其春生秋杀屈伸寒暑者,其事也,(气之至变者。
其元亨利贞健顺明溥之纯一于穆者,其理也,(道之至精者其条理之各有焉,而出于本体者,然至其于物各正性命,而其纯一之体,无非实理[13]实理是创造条理的主体这个世界是由生态界、自然存在物与人类组成的“万物”、生死及四季变换等“事”及代表元亨利贞的健顺纯一的“理”组成的形成这样的物、事、理的个别道理全部演化于本体,其纯一的本体就是实理实理是宇宙自然的根源,是创造世界的生命力朱子学中所说的元亨利贞等超越的、本源性的原理的“理”,对于郑齐斗而言,也是一个条理,同样诞生于实理实理的主要功能是在宇宙自然的存在物之间展开感应夫诚者,不贰也不已也,其不可揜也其感而通之道也者,其李广之射石欤其心至专至一,其诚无所挠贰,故贯之有感悦者,即生物牝牡雌雄之相感爱,草木亦有牝牡是也,有感气相者,如磁石引针,方诸取水之类有感诚者,以实心真情相感动者是也,凡以实德而和气应,阴德而得佑,至诚而通灵,占吉凶于神明皆是也[14]实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展开万物与万物、人与万物之间的“感应”这世上的所有存在物能够相互感应陆地和天空中的雄雌动物、雄雌植物能够相互感应、珍惜及分享喜悦不只是生物,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