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考政治考点解读复习与训练板块三心中有法.doc
6页2019年中考政治考点解读复习与训练板块三心中有法▲▲【考点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常考点)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2.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3.法律与道德区别都是行为规范道德是自然形成,靠人们自觉遵守,约束范围比法律广,补充法律的不足;而道德需要法律来保障所以我国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4.我国法律的作用①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②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5.法律的基本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注:国家强制力指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没有这些强制力,法律就是一纸空文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普遍性) 训练:材料一:为了遏制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体现法律什么特征?(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材料二:醉驾被人民法院判刑;某走私犯罪团伙被依法严惩等。
体现法律什么特征?(答: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力材料三:在我国,无论功劳大小、职位高低、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体现法律什么特征?(答: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力1.【2010年云南五地】夏门海关原关长杨前线收受贿赂140.7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不法商贩黄某,在地震后哄抬物价,高价出售商品,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并处罚款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体征中的( C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刑罚当罚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体现以德治国方略2.【2013年云南八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3.【2014云南】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③法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15浙江宁波】近年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犯罪分子纷纷落网。
这表明( C ) A.法律重点惩处腐败行为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5.【2017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C )A.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考点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比较内容名称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即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
区别如下:含义例举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共同点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等行为较轻民事责任(赔偿)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危害性,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闯红灯行为;吸毒行为;乱建房屋等行为较轻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两抢行为;贩毒等行为严重刑事责任(刑罚处罚) 巩固训练:1.【2015湖北武汉】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D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2.【2015广东】吴某以“声援”一起案件为由,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吴某因此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吴某的行为属于( B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3. 【2016云南】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B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 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7云南】违法行为是指( D )A.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C.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考点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还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2)党和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答: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③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所以,国家要制定专门的法律,采取必要的举措,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四道防线”(或叫四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区别如下:区别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含义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指学校、教育局等教育机构(或者老师)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指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指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具体要求(主要内容)①家庭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②不得歧视女性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③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④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打工;⑤不能为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等。
注:违反以上规定,则违反了家庭保护)①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老师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注:违反以上规定,则违反了学校保护)①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②书店等不得出售、出租坏书刊、音像制品给未成年人;③商店、小卖部等不得出售香烟给未成年人抽;④工厂、家庭等不得招用童工;⑤各级政府建设的历史等博物馆要免费或优惠对未成年人开放等注:违反以上规定,则违反了社会保护)①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等,不受歧视;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与离婚案件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权注:违反以上规定,则违反了司法保护)解释关键词:地点---在“家门”里;保护者-----父母或监护人关键词:地点---在“校门”里;保护者-----学校及老师关键词:地点---离开 “家门”、“校门”、“法院门”;保护者-----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关键词:地点---多数在“法院门”里,保护者-----多数是法院、检察院。
巩固训练:1.【2012年云南八地】青少年既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也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下列体现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是( D )A.与持刀歹徒殊死搏斗 B.被社会青年打伤后约朋友伺机报复C.单独与异性网友见面 D.把勒索自己的歹徒巧妙地送进了派出所2.【2013年云南八地】2013年一、二季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B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3. 【2014云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B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4.【2015贵州安顺】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有的学生意外坠楼,朝气蓬勃的生命瞬间消逝;有的学生锻炼不当,运动中猝死;有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要有效遏制悲剧的发生( C )①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②应进一步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保护③青少年应专注于学习,少参加社会活动 ④国家为保护青少年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5.【2017云南】图书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优惠或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支持中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这是对未成年人的( C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考点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1. 什么是犯罪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又叫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2. 犯罪的三大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或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或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或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3.犯罪应受到刑罚处罚(1) 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注: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实施刑罚刑法规定刑罚,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制裁手段3)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