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习活动的特点.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20912808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活动的特点1.综合性首先,我们说学习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综合性的活动意味着它不仅需要认知加工的介入,还有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有的时候还涉及到行动的操练比如学习音乐,如果光是背诵各种乐谱符号,从来不唱,背得多熟练代表你会演唱这首歌早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就特别强调过,人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意义学习,而不是neck up(脖子以上)的学习,不是光依靠脖子上的那个大脑就可以,而应该是全人投入的关于学习的综合性问题,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对于特别喜欢运动的学生,家长可能会说“你一天就知道疯跑,光打球有什么用?你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像四肢发达了就必定会头脑简单,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刚才我们也曾提到,小脑是控制运动的,但它和学习的关系也是十分紧密的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反过来手巧也是可以促进心灵的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图片,先来看一下(见ppt图,几句手写英文),看懂了吗?……有的看得懂,有的只能猜,有的猜都猜不明白再来看一个(见ppt图,中文书写“假如我是老帥……”)不知所云,这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两个有学习困难的孩子的作业,第一个是学生写的一段英文的句子,如果正确地写出来会是下面这个样子,而他则写的支离破碎,甚至是写错字母、漏掉单词,这么多错误让我们没有办法从他的书写中看出他在写什么。

      第二个是一个学生手写的作文,这是一个台湾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的作文,也是支离破碎,我们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与他在电脑上打出的作文,完全判若两人……面对这样的学生,大家感觉如何?像第一个学生把英文写成这样,我们通常会觉着这个学生(参与研讨教师:在学习上很困难)很困难,而且会觉着他怎么会把句子写成这样,太马虎了、太不仔细了第二个学生也是,都六年级了“老师”的“师”还不会写,这是怎么学的啊,可能我们会认为这个孩子不够认真,对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但他们在学习上问题真的是因为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吗?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是因为不认真,也不是因为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因为他们有学习的困难在我们常人看来,理所当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他们那里都是非常困难、难以完成的下面再给大家看一段视频,直观地感受一下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表现先来看视频的第一段(放视频)我们看到伊翔(视频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把一个数学题做成了想象题,这是他在数学课上的表现,然后我们再来看他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放视频)看了这两段视频,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个伊翔在课上确实给老师制造了麻烦,他的英文老师觉着简直忍无可忍,他会在课堂上发出这么奇怪的声音,数学老师估计看到他的答案也会被气蒙,3乘以9等于3。

      伊翔的这些表现,是因为他想在课堂上故意跟老师作对?(参与研讨教师:不是,因为他可能内心有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理解、一些生活经验)别看他3乘以9不会算,但是他想象力很丰富,他的天文知识还很丰富,知道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是地球,第九颗是冥王星,他展开丰富的想象参与研讨教师:他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参与研讨教师:这可能就是咱们刚才说的学习风格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他完成某些常规学业活动,他会遇到困难在我们正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个字、一个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他会觉着它们都在跳舞,他没有办法把他们识别出来这种孩子和我们刚才看的那两份作业的主人一样,都是属于这种在学习上有障碍的孩子而且这种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不是因为他故意跟老师捣乱,不是因为他不够小心,也不是因为他不想学好其实是他存在某些问题,让他不能胜任常规的学习任务关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成因,心理学、特别是现在脑科学的一些研究正在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近期有些研究发现,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儿童往往是小脑的发育比较迟滞我们平常可能认为他笨,可能是大脑不灵光,怎么可能是小脑的问题呢?研究发现,很多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做智力测验的时候可能不差,那他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不能胜任呢?结果发现问题不出在他的大脑,可能是在他的小脑,小脑功能发挥不良。

      为什么呢?刚才也提到,小脑对于我们的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一个自动化的控制中心因为很多东西我们一旦学习之后能够自动化,生活中很多技能也是一旦掌握之后,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来,比如说骑自行车,比如说书写,刚开始不会写可能会很仔细地告诉自己哪里有一点、哪里有一横,但是熟练之后,我们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包括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也是这样刚开始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可能需要让他们用手指着,帮助他们能逐字逐句地阅读下去,不漏字、不跳行、不添字到现在,我们谁也不需要读课文的时候,还要用手指来帮助才能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串行我给研究生上课时,有一个学生说她的一个高中同学,上高中了还得拿手指着字来念课文,当时她觉着很不能理解,现在她理解了,就是我们已经可以自动化的行为在这个同学那里就没有办法自动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同学的小脑没有办法有效地进行自动化运作,所以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要经历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真是一个灾难性的事情你的读书、你的动作协调、你的讲话,这些一般人轻易都可以学会的基本技能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困扰,简直就像噩梦一样,他甚至不管怎样努力奋斗还是没有办法去突破和改善所以千万不要把他们这种,我们开来很怪异的、与常人不同的表现理解为是故意捣乱,或者说他很粗心,完全有可能是他在小脑的自动化运作上出了一些障碍。

      但为什么会出障碍呢?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小脑和运动的关系很紧密,而小脑的发展也和运动的关联很紧密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在北京给一些老师做讲座的时候,正好提到了学习困难的话题当时我就提到,如果限制孩子的运动,在他应该充分运动的时候我们却让他坐在那里学很多很多的知识,不给他动的机会,其实可能会为他以后的学习埋下一个重重的炸弹——他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出现学习障碍因为在他那个年龄段本来更应该与自然充分接触、充分运动,结果你限制他,最后他不仅是运动能力有问题,连学习都障碍了,这是我们要小心避免的所以,在低年级授课时,我们还是要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机会,包括像音乐课、艺术课,要让他多一些体验,就是数学课也一样要动手,比如说讲乘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让他自己来摆一下,(参加研讨教师: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参加研讨教师:还有我们这次磨课,就是让孩子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学会歌曲,比如说我们这次磨出来的课就是让孩子听着那个音乐去做圆圈舞的动作,正好是一首外国乐曲,大家就跟着那个乐曲,跟着乐曲的节拍训练了孩子的节奏感、韵律感,孩子就在玩这个圆圈舞的过程就把这个歌听会了)2.动态性说到动,我们接着再来看跟动有关的,第二点,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

      前面从练习曲线中,我们看到学习的过程是波动的,它可能不匀速、有反复,甚至有停顿对于这样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可能就需要,忍得、等得、还要舍得忍得,就是当他出现波动反复、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都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因为教育要走在发展前面,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往往是超越他现有的发展水平他犯错误其实是特别自然的事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他也完全可能会出现反复的地方,出现认识模糊的地方,于是出现错误了,作为老师就要忍得,不能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了错误就觉得你怎么不认真、怎么不专心其实这跟他的认知和专心是没有关联的,也可能他学得很认真,甚至是因为他想尝试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反而犯错误了,他如果随大流可能就不犯错了那,等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进入学习高原期了,虽然多次练习,最近进步不明显了,这时老师要让学生和自己都要放轻松,而不是焦虑要分析为什么这段时间没有进步,要突破这个高原期,我们需要从什么方面去努力?这个特别重要,不要去催促他,等他过了这段停滞期,可能就飞跃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机会,他才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至于舍得呢,这个也特别重要学习不是匀速的,可能会有变动比如,有的学习是先快后慢的,而有的是先慢后快的。

      与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一所小学,老师是小循环,就是一到三年级是一个语文老师,四到六年级是另外一个语文老师学校低年级有的两个语文老师——A老师和B老师每次接班时,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愿意接A老师带的班校长觉得很奇怪,因为A老师班的考试成绩反而不如B老师带的班校长想老师为什么愿意接A老师的班,是不是这样更容易出成绩啊?一问,高年级的老师就说,A老师的学生学得灵活,另一个老师的班就有点死板,学生到高年级就越学越吃力了校长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就去看课,一看课就明白了比如讲成语,让学生填空,B老师就让学生来看课文找,学生找到了一丝不苟、一成不变老师就说:“很好!那你们记住了,下次考试再看到这种填空,就这么填学生背两个成语还是很容易的,就背下来了而A老师会问学生,“一()不()”,你们觉得可以填什么?学生就填得五花八门,甚至有填错的然后他们再一一梳理,不仅有一丝不苟、一成不变,甚至还说出一尘不染、一毛不拔、一窍不通等A老师问学生是从哪里学到的?有的是从小区里的宣传标语上看到的,有的是听爸妈聊天时提到的,有的是从字典中查到的A老师夸大家真棒,知道可以从生活当中,从字典当中,从和他人请教当中去学,真厉害!但是,为什么考试不灵呢?我们说,背得少就忘得少,背得多就忘得多,因为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太大就容易发生干扰,所以考试的时候,他可能写成一丝不知等等,把这些成语弄混淆了。

      尽管A老师的学生考试不如B老师的学生,但是校长发现,A老师教的学生确实更会学习,更热爱学习,更有后劲儿学生学习有后劲儿,就越学越好,包括数学也是这样比如,小孩子的机械能力很强,这个题目不理解就让他背,这比我给他讲明白要快得多,如果贪图眼前的效率就让他背下来,下次看到这样的题简单套用就行了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就会越学越吃力,越没有潜力因为他的思维、方法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作为老师还要舍得,有的时候为了后快,宁可先慢上面是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的动态性,如何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学习的动态性呢?因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过程中就可能生成意料之外的东西比如2012年双对接研修有一个数学课例,主题是培养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数,就是要促进学生从数学的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当时,在课堂讨论时,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老师问学生的年龄和老师的年龄,学生发现了二者的关系,然后老师就不断问学生多少岁的时候老师多少岁,学生多少岁的时候老师多少岁老师给出的表格里学生的年龄都是整数,八岁啊、九岁啊,老师问的也都是整数,你们十岁啊,你么三十九岁啊突然有一个学生说,那0.5呢?那0.5加15是什么呢?还有没有这个数呢?当时老师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追问和回应。

      但是到后来,老师问学生:“你们200岁的时候,老师多少岁?”有学生很老实,按照前面的式子,答215岁还有学生就哄笑,也有大胆的说:“人怎么能活200岁呢,这太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个老师马上虚心接受了学生的意见,承认刚才提到的200岁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个时候老师突然想起之前有学生提到这个0.5岁,这个可不可以?老师说那也可以啊,那代表我们还很小,就半岁呢总体而言,这个课例是一个非常好的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之处但是,对于这个0.5的处理,不知道老师们怎么看?当学生一提出这个0.5的时候,就处理好呢,还是把它放到后边,当出现200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回过头去谈这个0.5?(参与研讨老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涉及课堂生成的问题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他自己的疑问,老师首先应该先肯定这个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好的,然后,如果他有自己的一个教学过程的话,可以暂时的把学生的疑问记到黑板上,画一个问号提醒大家,表示我们在这个地方有这样一个问题等到在后面教学有适当的时候,可以再提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和解决惊喜往往是在意料之外作为一个老师,肯定会备课,会有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就会跟着老师亦步亦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