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总之-古诗鉴赏.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8744314
  • 上传时间:2018-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1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1 / 152017 年高考年高考语语文真文真题题·诗诗歌歌鉴赏鉴赏目录2017 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1 (2017.山东卷).1(2017·浙江).3 (2017·天津).4 (2017 新课标Ⅲ) 5 (2017·新课标Ⅱ).7 (2017 ·江苏卷)9(2017·上海).10 (2017 北京).11 (2017 新课标Ⅰ) 14( (2017.山山东东卷)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释】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 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2 / 15重叠之态。

      解 析:鉴赏诗歌的话言——炼字,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乌云笼罩,太阳隐去,群峰攒聚” “斗”字生动地描写了崖石耸峙对立的陡峭、峥嵘之势 “攒”字刻画了光线不明,群蜂好像连在一起的密集、重叠之态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 案: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 析: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青不开对整首诗的理解而理解诗歌需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由首联中“旷然”和尾联中“此行为知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不是表达蜀道的艰险,而是诗人把自己将要见到知己的愉悦之情赋予蜀道的崇山峻岭之间所以诗人说“不觉蜀道难”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 你的理解 ”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

      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 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 在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 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 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3 / 15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 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 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2017·浙江)浙江)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题采地黄者 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答 案 1.采地黄 2.卖地黄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答 案 1.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2、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4 / 15( (2017·天津)天津)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 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解 析:该题考核诗词内容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 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 1 .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 物的句子。

      2 .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 3 .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 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 “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 时应用总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 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答 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5 / 15解 析: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 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 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 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 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 分析。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 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解 析:该题考核诗词艺术手法从尾句“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可以分析得出为写景 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所以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从更待两字可以分析为是想象之景,故运 用了虚写 ( (2017 新新课标课标Ⅲ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6 / 15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答 案 C D 解 析C 项“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注释中明确指出“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属于曲解文意D 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原诗中无据且从“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一句看,作者表达的是不在意当时的福贵,而追求文章能够扬名后世属于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技巧点拨】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新题型,不过一般难度不大,理解诗歌是前提,只要准确理解了诗歌,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的就是选项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切忌想当然,要将选项对照诗歌理解落到实处和细微处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 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7 / 15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 析注意答题的切入角度“戏赠”,重点抓住“戏”字,分析是各种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必须从诗歌的内容出发, “戏赠”的对象是友人,实际要表达的是自己,是戏言——夸耀自己,自鸣得意;更是对现实的含蓄表达——“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对功名富贵的的不在意与不得的无奈思维拓展:这道题目的本身并不难,但容易在写答案的时候忘记了定向——规定的切入角度“戏赠”,故而,答案必须围绕“戏”来组织重点在于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017·新新课标课标Ⅱ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古诗鉴赏(带答案、解析)8 / 15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 案 B D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 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 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两个选项都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 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 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 “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 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 “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 襟!( (2017 ·江江苏苏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 ~ 11 题。

      2017 年 全国各地语文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