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083557
  • 上传时间:2017-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第 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1.巧装糊涂,既防又攻在人生的历程当中,有两种“哲学”是必修的:一种是“保身”的哲学,就是如何让自己安身立命、永保安康的哲学;另一种则是“进取”的哲学,当然就是如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飞黄腾达的哲学人生有“保身”和“进取”两种哲学, 在这两种“哲学”中, 又以“保身”的哲学最重要因为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进取” ,还要看各种条件是否兼备至于“保身”的哲学,则是不管凡人或贵人,同样需要避免飞来横祸,特别是来自人情世故方面的纠葛与暗箭以下这则故事,道尽了忽略“保身”哲学的重要性的悲惨下场在明朝时,因为听从宦官王振的馊主意而御驾亲征,不幸在土木堡兵败被俘的明英宗,后来虽然被蒙古国王给放了回来,不过因为朝中已经有了新皇帝,他虽然被尊为“太上皇” ,但既没权又没钱,过了好几年郁郁寡欢的日子还好,后来在大将军石亨的协助下重新夺回政权,结束了那一段不开心的日子帮助英宗重新登上帝位,当然是大功一件红得发紫又发烫不说,石亨从此恃宠而骄,目中无人, 而且还大树党羽, 欺压不顺从他的朝臣这些看在有识之士的眼里, 简直是太不像话, 但是没有人制服得了他。

      有一天,明英宗在恭顺侯吴瑾的陪同下,登上宫廷内的最高建筑翔凤楼散心,走着走着,放眼一望,突然看见宫廷外有一座新建的宅楼,相当宽广华丽于是,英宗便顺口问起那是谁盖的吴瑾当然知道这是当朝大红人石亨的新宅,不过,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吴瑾却故意装糊涂地回答说:“这一定是王府 ” 心中有数的英宗却笑着说道:“不对!” 眼看英宗心中自有定见, 吴瑾立刻补上一句:“这不是王府, 难道有谁敢这么嚣张, 修建这么一座气势逼人的豪宅?” 功高不见得会震主, 但是再火红, 恐怕也不能挑战主子的权威英宗从此对石亨信心动摇,不久便将他罢官下狱处死做人最忌讳的恐怕就是得意忘形,其中,最要紧的倒不是招惹旁人羡慕或嫉妒的眼光,而是来自衣食父母的上级的感受,因为这会让他有种位子坐不稳的感觉石亨的下场,便是最好的写照至于吴瑾,显然要精明老练多了,明明知道答案,却故意装糊涂,为的是不想去抢皇上的圣明,让皇上去体现洞察真相、明辨是非的睿智这也是吴瑾的智慧所在毕竟石亨是皇帝的红人,得由皇帝自己去收拾,如果强出头,恐怕就会陷入争风吃醋、踩皇帝辫子的危机万一明英宗恼羞成怒,不但达不到趁机修理石亨的目的,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横祸吴瑾巧装糊涂的言语,含着锐利的口腹蜜剑,称得上是既防守又攻击的杰作。

      2.旁敲侧击,巧问前途人类的恐惧感,常常是因为无法预知未来而产生的就像在黑暗中走路,随时都可能发生预料不到的危险而事先无法做好心理准备因此,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尽早得知“天机” ,以备不测但这需要有特殊的智慧置身于不确定的情境,往往让人焦虑、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更是令人坐立不安偏偏在人生的历程当中,不确定的情境几乎无所不在有些情境真假虚实不难分辨,让人胸有成竹,至少知道如何应对有些情境不易辨明, 如果本身又是当事人, 想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问个清楚, 又不恰当这个时候, 如何在不动声色、又不致弄巧成拙的情况之下, 去掌握不确定的情境下的关键因素, 就需要一些应对的技巧了以下,便是一个不错的妙招楚成王将商臣立为太子之后,有些后悔,想要废掉他,所以就着手秘密征询各方意见,准备另立公子职来取代他关系着未来王位的继承与否,这对商臣而言,是何等的大事当他得到消息后,心中非常紧张,但又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于是就跑去请教他的老师潘崇,问他有没有办法,可以判断消息的真假潘崇想了一下, 便说:“我看, 你到大臣江王真那里去一趟, 送给他一样他平常不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而且举止上要轻浮一些,不要太恭敬,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 商臣就照着潘崇的建议去做,来到了江王真的官署,无厘头地送了礼,让江王真顿时之间觉得真是莫名其妙,本来还想行礼如仪,寒暄几句,但接下来看见商臣举止轻浮,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立刻按捺不住脾气,气呼呼地说:“你这不急气的臭小子,看来君王想要废掉你,并不冤枉你,我看另立公子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商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脸色不禁一沉,却又不得不带着沉重而又落寞的心情离去在这个故事中,商臣隐约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之后,由于自己是当事人,当然不方便冒冒失失地跑去问个明白何况, 在权位的争战当中, 即使亲自去问, 不但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且只会增添问题的复杂性,更可能将没有的事弄假成真,所以只能求助于他人而潘崇知道江王真身处权力核心,必然知道宫闱内部的决策动态,同时也深深了解江王真喜怒于色,又是个大嘴巴的个性因此要商臣主动出击,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去探探口风,以便了解传闻的蛛丝马迹想不到,不但找对了人,而且也找对了方法,答案马上就浮现出来潘崇这一“旁敲侧击,巧问前途”的方法,当然是应世的高招人是一种擅长“表面功夫”的动物任何权力斗争场上,大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想要洞悉对手的种种底蕴,直来直往,当然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学习潘崇反向侦察的方式,装疯卖傻一番,探测各方的玄虚,或许更能诱导出事实的真相3.假痴不颠,蒙混过关有时人们明知自己处在不利的环境,也知道对手的意图,但无力反击这时就不得不以假象扰乱对手的视听,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反击的时机假痴不颠即是麻痹敌手,待机而动的计谋《孙子兵法?九论》上说:“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 于其途, 使人不得虑 ”意思是说, 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 使对手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在环境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将错就错等糊涂的方式蒙混过关在为人处世中也是一样, 该糊涂时要难得糊涂, 这样既可以减少敌意, 更有利于团结协作曹魏景初 3 年,魏明帝死,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何晏、邓陋、李胜等人,任为心腹何晏等人便时常劝说曹爽,司马懿名声太重,不应该把军国大权委托给他曹爽涉世不深,听信了这些建议,任命何晏、邓扬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把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全部夺过来。

      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司马懿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太尉的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因此,他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终日与何晏等人吃喝玩乐,作威作福,饮食车服一如皇帝规格,甚至把宫中的嫔妃、乐师也叫回家中寻欢作乐而司马懿却一直在暗中窥测时机,以求一逞正始 9 年,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到了司马懿家门口, 李胜对守门的人说:“我没有什么功劳, 只是由于皇帝看重而就任荆州刺史,特地到阁中拜辞 ”守门人便把他引进去见司马懿听说李胜来辞行,司马懿便让两个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到李胜之后,司马懿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 李胜装模作样地哭着说:“方今主上尚幼, 天下事有赖您老人家, 我只听说您旧病复发, 可是没想到您病得这么严重 ”这时, 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 危在旦夕君赴任并州, 并州离胡人很近, 好自为之, 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又故作昏谬地说:“君将要去并州, 努力自爱 ”这时的李胜, 再也顾不得用文雅的交际语言了, 说:“我是去荆州, 不是并州 ” 司马懿这才稍稍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就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 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司马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聩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到荆州做刺史说作“还本州” ,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去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 ”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召集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引兵出城占据了曹爽的军营,削除了曹爽的羽翼,然后限令曹爽把兵权交出来,等到恢复了秩序之后,便把曹爽及其党羽诛杀殆尽4.软硬兼施,明弃暗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而存在,人性更是如此所以,人们为人处事的手段也具有两面性所谓“恩威并重” 、 “刚柔相济” 、 “软硬兼施” 、 “阳奉阴违”等都是这种两面性的具体体现。

      一刚一柔,一明一暗,天下之至道也人们做事情,一定要学会灵活应变没有必要一味地强硬或是软弱,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将两者结合使用,这样办事才更容易成功东汉初年, 冯异治理关中甚见成效, 有人向刘秀打他的小报告说:“冯异威权至重, 百姓归心, 号为咸阳王 ”刘秀当然并不相信这一套, 但他也没有就此罢休, 而是将这份报告转给了冯异冯异大为惊恐,连忙上书申辩,刘秀便抚慰他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这种效果显然比单独施恩或施威要好得多公元 214 年, 刘备夺取西川后, 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西川时, 立法“颇尚严峻, 人多怨叹者” ,当地的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刚刚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 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 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 ‘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 君臣之道, 渐以陵替’ 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 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恩、加爵之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 公元 225 年,诸葛亮讨伐南中,遣马忠伐奘戕,李恢向益州,诸葛亮自己率诸军自水道入越崔, 破斩高定, 进兵永昌, 越崔太守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叛逆, 仗地势险阻, 不服蜀汉已久, 虽今击破, 明日又变现在丞相正倾全力北伐, 以与强贼争天下南中叛逆, 知蜀中空虚, 很快又会叛变若把他们杀绝,既不合仁义之心,又不是仓促中所能办到的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制服他们的心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策略,5 月渡沪水,擒孟获,让他观看阵势诸葛亮问他:“这种军阵如何?”孟获说:“以前不明虚实, 所以失败, 今蒙观看军阵, 只要如此, 便易于获胜诸葛亮笑着将他释放, 要他再战放了 7 次,擒获 7 次,最后孟获不肯离去,对诸葛亮说:“这是丞相天威,我们南人不再反了 ”诸葛亮送至滇池, 益州、永昌、奘戕、越崔 4 郡都告平定诸葛亮决定在南中各地不设官、不留兵, 由当地首领管理地方,让当地人规定纪纲由此可见,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才是办事的最好办法兵战如此,商战也如此19 世纪中期, 在木材行业中, 经营规模很大而又获得成功者却为数很少, 其中经营得最好的莫过于费雷德里克?韦尔豪泽。

      1876 年, 韦尔豪泽意识到, 如果没有伐木的权利, 木业公司就会衰落, 于是他就开始实行一个大规模购买林地的计划,他从康奈尔大学买进 5 万英亩土地,后来继续买进大量土地,到 1879 年,他管辖的土地大约有 30 万英亩而正在此时,一个重要的木业公司——密西西比河木业公司引起了韦尔豪泽的兴趣该公司拥有很多的土地及良好的木材,由于经营者方法不对, 导致公司效益不好于是韦尔豪泽决心收购该公司经过双方的接触之后,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