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交互主观性视角下现代汉语新型对称表达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3909844
  • 上传时间:2021-1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5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交互主观性视角下现代汉语新型对称表达研究 刘博宇【摘要】:“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而“交互主观性”是人际的,来源于听说双方的交际互动本文立足于交互主观性,探讨现代汉语新型对称表达,以揭示其所体现出的对听话人“面子”或“自我形象”的关注关键词】:交互主观性 对称 面子 自我形象一、引言语用取向将交互主观性界定为言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既体现在认知方面(关注听者对所言内容可能表现出的态度),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方面(关注听者的社会立场和与身份相关的“面子”或“自我形象”)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淘宝交易与我们生活已是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对称表达不同,淘宝交易中卖家所使用的“亲”类表达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值得关注本文先就交互主观性这一理论做一简单介绍,之后就具体语料展开分析,以揭示其语言特点二、理论基础Verhagen (2007) 将“交互主观性”定义为:交互主观性是交际双方的基本认知协作能力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交际中的交互认知协作,主要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关照并试图对后者产生影响Traugott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作了区分,她认为“主观性包含着说话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而交互主观性却体现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同和关注”(Traugott & Dasher 2002, Traugott 2003)。

      吴福祥(2004:18-24)指出“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话人/读者‘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读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这里的面子包括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龚双萍:170)指出“素质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自己的能力、技能、外貌、品行等个人素质得到交际对象的正面评价,与自尊紧密相关;身份面子指交际主体希望对方对方认同并维护自己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公共价值紧密相关语言的交互主观性大致分为三类:态度的交互主观性、回应的交互主观性和语篇的交互主观性(于东兴,2018)态度类交互主观性体现的是对听者身份或面子的关照;回应类是指听者在场,引导听者反应或立场的语言表达,这种表达往往会直接得到回应语篇类是听者不在场,言者需要不断假设潜在听话者的反应,并以此构建相应连续的语言表达本文所探讨的汉语新型对称现象涉及态度类和回应类交互主观性三、文本分析王敏、杨坤(2010)分析了交互主观性在汉语称谓中的体现,文中主要涉及敬称与话语的交互主观性,拟亲属称谓与话语的交互主观性,其中在对拟亲属称谓中主要探讨了常规的几种形式,如(1)直接使用亲属称谓,“哥哥、姐姐、爷爷、奶奶”等。

      2)用“大/小/老”+亲属称谓,“大哥哥、大妹子、小妹妹、老爷爷、老奶奶”等(3)用“名/姓”+亲属称谓,“强哥、小兰妹妹、李哥、王姐”等(4)敬词+亲属称谓,“仁兄、贤弟”等孙鹏飞(2018)用交互主观性理论对汉语中的特殊“自称”现象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在文末指出“交互主观性不仅在汉语特殊‘自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称等其他方面也有体现......现代汉语中‘自称、‘对称等称呼形式是动态的、多样的,新形式的出现不只是偶然,而是称呼语在互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变化本文所讨论的汉语新型对称现象主要存在于淘宝交易中买家与卖家的对话,语料均来自笔者自己与淘宝卖家的交易对话,对称表达多为“亲,亲亲,小哥哥,小姐姐,小可爱,亲爱哒”1.对称表达“亲”“亲”最常见于淘宝交易中,是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可以理解为“亲爱的朋友、亲爱的顾客”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卖家与买家虽素未谋面,相隔千里,但一个“亲”字,却既可以节省聊天交易的时间,又给人以特别亲切的感觉,无形中拉进了买卖双方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购物氛围下面几则是摘自笔者与淘宝卖家的对话:语料文本:(1)我是客服【小貝】~,亲觉得我给您服务的好,亲记得收到宝贝好评的时候带上【小贝】的名字哦/:Q,嘿嘿不好意思谢谢亲啦/:^$^祝亲天天好心情,么么哒~~(2)“亲亲,送个笔袋给亲”(3)“在的,亲亲”(4)“好的,亲亲”(5)“不可以的,亲亲,亲亲拍下什么样的发什么样的,退掉重新拍可以的,亲亲”(6)“亲亲这边已经同意你的退货申请了,请及时将商品寄回,方便我们尽快处理把钱退给您哦!”(7)“亲,目前咨询人数过大,回复比较慢,亲亲耐心等待一下哦”(8)“根据亲亲提供的数据建议亲亲L哦~亲也可以对比下我们宝贝详细尺寸哦~这样比较准确点哦~”(9)“可爱的亲亲,看中这个商品就尽快下单哦,下单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安排发货哦,千万别犹豫了!”(10)“亲亲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回复一下帮您解决好嘛 o(TωT)o ”(11)“充电速度是一样的哦亲亲”(12)“亲亲,咱们这个可以两档任意调节的哟,稳固不晃动,带给您最好的视觉效果/:809”(13)“亲亲,当天19点之前拍下的宝贝正常是可以安排今天发出哦,有特殊情况不超过48小时(预售订单、天猫仓除外)”语料分析: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发现,淘宝再没哪个对陌生人的称呼比这个更亲切了,能够迅速拉近网络上人与人的距离。

      对于例(5),如果去掉“亲亲”的表达,即“不可以的,拍下什么样发什么样的,退掉重新拍是可以的”,明显多了拒绝和指责的意味,而加上则缓和了语气通过以上语料可以看出,就算可以省略掉“亲亲”的时候,也倾向于重复使用,比如例(8),第二个“亲亲”完全可以省略,并不会影响语气的和缓或生硬度,卖家倾向于重复使用,凸显了买家的重要位置,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亲和力此外,卖家还多添加句末语气词和表情符号,来创造轻松愉悦的交易环境2.对称表达“小姐姐”语料文本:(14)“又是一年双十一,各位美丽的小姐姐记得来看看漂亮的衣服哦帅气的小哥哥们也可以为媳妇女友来看看漂亮的衣衣今晚0点双十一准时开始哦一年就一次,等你们哟!么么哒”(15)“这款买过的小姐姐反映都比较宽松哦”(16)“客户端店铺主页有穿搭,推荐小姐姐可以看一下呢,走搭配套餐更划算哦”(17)“我们挂的预售期属于一个保守日期呢,不一定非要等那么久的辣~仓库每天都会到货,但是要等拆包才知道的,很多款式可能拍下很快就发出了呢,最晚最晚是不会超过预售期的哦,小姐姐~”(18)“挑选得怎么样了呢 看您还没有拍下 是还有什么疑问么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的哈以便更好地为每一位小姐姐服务呦 宝贝您第一次来给您申请张优惠券 仅限今天哦~喜欢入手一件看看咱家的(质量 款式 面料 做工 )”(19)“质量都有保障的 F泛泛自留款哦~小姐姐看好了可以随时下单亲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呢~ 有问题可以联系我哦”语料分析:众所周知,“姐姐,哥哥”等对称常与“大”搭配,如果去掉“小姐姐”,则表达变为如“这款买过的反应都比较宽松”,或加上最常见的搭配,如“这款买过的人反应都比较宽松”,这样的表达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向买家传递信息,即买过的人对于此件衣服的整体反应和看法。

      而加上“小姐姐”,不仅突出了对卖家的尊重,把卖家放在了“姐姐”,即比自己高一级的位置,又一个“小”字修饰姐姐,虽字面看似矛盾,实则抓住了卖家希望被夸年轻的心理特点这种表达手段充分做到了对听话人的关注,语气和缓又不失幽默,营造了轻松和谐的交谈氛围,从而达到了刺激购买欲的目的3.对称表达“宝贝儿、小可爱”语料文本:(20)“根据宝贝儿提供的信息,建议考虑下L码可以的哈,您再对照尺码表,结合顾客评价做个决定的哦”(21)“小可愛您好 我是大米粒,有什么是可以帮到小可爱您的呢,店铺咨询人数较多怠慢您了 ~φ(>ω(22)“亲爱的,小二看您目前还没有下单呢,是小二哪里介绍的不够清楚嘛,您有问题的话可以告诉小二哦~小二帮您再详细介绍一下 这里衷心的希望您能挑选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814”(23)“亲爱哒,这款外套的版型是宽松”语料分析:“宝贝儿”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互相称呼对方,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男女朋友之间而此处却用来称呼陌生人,这种用法无形之中强调了买家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宝贝儿”既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又拉进了买卖双方的距离,减少了交易的强制性和压迫感,营造出轻松舒适的购物氛围此外卖家戏称自己为“小二”,也是把买家摆在了自己服务对象的位置上,充分考虑到了买家的面子和形象需求。

      四、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淘宝卖家在交易对话过程中除了使用诸如“亲,小姐姐,小可爱,亲爱哒”这样能拉进双方距离的表达,还多使用表情符号,句末语气词如“哦、呢、哒、哟”,这些语气词不仅起到了信息凸现和话语标记功能,还缓和了说话语气,表现出言者对听话人感受的关注这些都体现出了一种交互主观性,即言谈过程中,卖家对买家心理、面子形象的格外关注采取这种表达手段,一方面能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易环境,另一方面又达到了刺激购买欲,推销商品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Language Change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2】Traugott, E.C. & Dasher, R.B.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3】Traugott, E.C. From Subjectification to Intersubjectification [A]. In R. Hickey (ed.). Motives for Language Change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4】Verhagen, Arie. Construction of Intersubjectivity: Discourse, Syntax, and Cognition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5】龚双萍. 冲突性网评中情感立场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双月刊),2014,(2).【6】孙鹏飞. 交互主观性与汉语特殊自称现象[J]. 汉语学习. 2018,(5).【7】吴福祥. 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11.【8】王敏、杨坤. 交互主观性及其在话语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 2010, (1): 48-5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