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汾沮洳国风诗经课件.ppt
9页诗经 国风 魏风作品介绍出自:诗经出自:诗经国风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间歌谣,赞美一位在魏风是魏国的民间歌谣,赞美一位在汾水河采摘羊蹄菜的男子,美如花、如玉,又以公室贵族汾水河采摘羊蹄菜的男子,美如花、如玉,又以公室贵族官员作对比和陪衬,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和价值观念官员作对比和陪衬,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和价值观念汾沮洳汾沮洳是是诗经诗经里面里面国风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采用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三诗在篇章结构上采用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美无度”是对所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之赞美;“美如玉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路”、“公行公行”、“公族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现了“彼其之子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更多的美的形象更多诗经诗经欣赏文章敬欣赏文章敬请关注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 汾:汾水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至河津县西南流入黄河 沮洳:音句入,水边低湿的地方 莫:音木羊蹄菜,古人解释:茎大如竹筷,赤节,一节一叶,可以为羹,也可以生食 无度:无法度量 度:尺子,这里名词作动词 英:花这里同“玉”,为了音节和谐而改为英 公路: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公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藚:音序,泽泻草 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白话翻译 在那汾河低湿地,采来酸迷装筐里我瞧那个采菜人,潇洒漂亮没法比潇洒漂亮没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来桑叶装进筐我瞧那个采桑人,漂亮更比花儿强漂亮更比花儿强,他跟公行不一样 在那汾河水湾边,采来泽泻多新鲜我瞧那个采菜人,美如琼玉光艳艳美如琼玉光艳艳,他跟公族不一般 赏析汾沮洳以农家女子口吻赞美一位在汾水河采摘羊蹄菜的男子,美如花、如玉,又以公室贵族官员作对比和陪衬,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和价值观念 讲解此诗主题,毛诗序云:“汾沮洳,刺俭也其君子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韩诗外传则以为是美隐居之贤者,云“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前者是说因君子勤俭,亲自采莫、采桑,有失体统,故作此诗以刺之。
后者是说,汾水沮洳之间,贤者隐居其内,采莫、采桑、采藚以自给,然其才德,实在超乎“公路”、“公行”、“公族”之上毛、韩二家之外,还有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的“晋人刺其大夫”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人赞其公族大夫之诗”说、傅恒等诗义折中的“剌遗贤”说、郝懿行诗问的“美勤俭”说等这些说法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文本语义的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首先提出“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诗”,其说可从 讲解汾沮洳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
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代民间文学作品中不乏其例汉魏乐府古辞陌上桑中采桑女子的夸奖“夫婿殊”的一段话,在艺术表现上和此诗是有因袭继承关系的 讲解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