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及应对.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691904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及应对   摘要:我国大学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管理中呈现科层化倾向学术组织科层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后果之所以出现学术组织科层化倾向是和强势行政权力以及行政管理模式向学术组织的不断渗透有关同时,我国大学学术民主管理理念根基不牢也是重要因素完善大学制度,强化教授集体权力,严格学术标准,唤醒学者学术操守等均是应对学术组织科层化消极影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学术组织,学术管理,行政权力,科层化 现代大学已不是原初意义的纯粹学者行会组织,行政管理在大学管理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大学具有了行政组织的科层制、官僚化特征不过,学术活动、学术事务始终是学校事务的主体,对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的科学、有效管理依然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清晰地揭示了大学使命和本真追求高深学问是大学发展的起点、依凭和目标追求学术追求的使命决定着大学的组织特性,大学首先是学术组织,是学者自由探索的聚集地,学术创新的发源地,行政管理主要应承担服务学术事务的职责但是,我国大学权力体系却呈现出行政权力处于强势、支配地位,而学术权力则处于弱势、被支配地位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官僚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一、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及其表现  (一)学术组织科层化界定  科层、官僚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行于行政机构,它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对官僚管理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分析、论证它强调权力有上下级之分,下级服从上级,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不可或缺等时至今日,官僚、科层管理理念和方式仍为政府等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所通用大学作为一种以高深知识为载体的规范性组织,强调学者之间的平等与民主,与官僚、科层理念格格不入但是,现代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学术组织官僚、科层化的局面,并且有人提出“学术权力科层化是大学组织中的一大趋势”学术权力科层化涉及大学学术组织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管理中运用了官僚、科层式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目前,学术界就学术管理而言,研究较多的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不必要干涉,而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对学术权力运作方式的影响以及行政管理理念向学术组织的渗透关注不够  冯向东教授认为,行政权力直接对学术事务施加影响的情形在减少,更多的是通过学术权力官僚、科层化方式发挥作用这一论断揭示出行政权力不仅采取直接的方式管理学术事务,同时,还运用间接的方式,借助学术组织本身影响着学术事务的管理。

      也就是,受到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理念影响的学术组织呈现出科层、官僚化的特征,简称学术组织科层化对学术组织科层化还没有非常有说服力的界定,笔者以为,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就是以学术发展为己任的大学学术组织运用了行政管理的科层式管理理念和方式来管理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使学术管理呈现出等级性、强制性等本属于行政管理的特征,大学学术组织权力变成行政化了的学术权力  (二)学术组织科层化的表现  学术组织科层化具有多种具体表现,其中学术权力等级化是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行政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等级性特征,上下级之间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行政管理具有非个人性、制度化等特征,这些特性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而大学学术组织内部应该具有与学术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也就是自由、平等以及学术至上等,但是,现实的大学学术组织呈现出等级分化倾向,校级、院系级学术组织是按照行政组织建制而构建,而且校级学术组织成为校内最高学术组织,有着更大的资源控制和分配权,而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的控制和分配学术资源权限非常有限  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有以下几方面具体表现:  首先,学术组织构建是按照行政机构的方式进行的,即遵循自上而下的行政组织构建原则。

      学术组织有着不同于行政组织的独特构建原则基层的学者对学术事务的认识、感受更为直接和深刻,也更有发言权所以,充分尊重和调动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术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学术自由是学术进步与繁荣的前提条件,对学术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决定,而应当进行充分的研究协商,广泛吸收学者的意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否则,就会出现少数权威形成的学术霸权,甚至滋生学术腐败事实上,我国大学学术组织构建并没有按照惯常的做法,而是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按照行政机构的产生方式组建例如“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并不是学术同行自发组成的学术团体,它的权力是一种机构化、正规化的权力,它的基本组织原则与科层组织的原则类似学术权力通过这种正规的机构(指学术委员会等机构)来行使,是学术权力科层化的标志”可见,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组建过程中遵循着行政组织产生和运作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制度化、非个人性的手段而构建和运行,使得学术组织具有了强制性的权威,以制度手段而不是平等、自由手段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学者提出,“中国大学的教师就此而论实行的是等级制——无论教研室,还是学术(位)委员会,都是等级制的表现”。

        其次,处理学术事务的方式具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大学常常以行政化的命令方式和习惯处理学术性事务,大学中的学术组织(如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在一定意义上也泛化为行政组织,行使某些行政职能譬如,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对院系学科专家组评议结果的审批、平衡、数量控制和政策倾斜,校学术委员会对各院系学术分委会评议后申报上来的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的学科限额评选等等,都是带有行政色彩的习惯于利用行政权力来管理学术事务的中国大学往往在学术事务的管理中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较少采用自下而上的、民主的、“松散”的学术权力的运行方式,权力的“感召”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更为严重的是让学术权力机构承担本应由行政权力去履行的一些职责,如项目和职称的平衡等人所共知,学术权力主体本应承担的职责是根据被评对象的实际学术水平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学术判断  最后,学术组织科层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将学术头衔授予行政官员学位、职称等学术头衔的授予应以学术水平为依据,这是对致力于学术研究人员经过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以及特定阶段学术成就的认定学术头衔的授予也是一次对特定学术人员学术水平的检阅。

      总之,学术头衔应该授予达到特定学术标准的人员,但是在我国却出现了学术组织等学术荣誉授予单位将学术头衔授予行政官员的现象,而且日趋严重尽管部分行政官员在某些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因为承担着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务,他们不可能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结果他们侵占了教师的工作岗位,却不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直接制约了学校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既拥有学术头衔又处于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自觉不自觉地将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用于对学术组织和学术事务管理,这种做法极易将学术组织引向科层化道路  二、大学学术组织科层化的影响及成因  就我国现实大学学术事务管理而言,学术组织科层化倾向尤为突出,而且大学学术事务科层化管理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它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使大学学术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学术事务管理的权力,不同学术等级的人员之间存在差异,教授尤其是知名教授和拥有行政身份的教授,他们的权力比低学术等级的人员大加之高校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学校的学术事务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人员和部分教授等高职称人员参与就形式和表面效果而言,学术组织采取科层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学术事务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学术事务久议不决的情形减少了。

      科层管理强调的等级制度、权威观念、决策权的集中等要求能使有关学术事务管理的讨论、交流以及最终的决策更为高效,主要由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主要负责人采取集权的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及时决断  从消极方面来说,它影响学者的价值取向,不利于新生学术力量成长,不利于整体学术水平提升等  首先,影响学者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重学风气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境,它能够对置身其中的学者和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感化和塑造功能所以,重教、重学、重研究风气盛行之日,就是学术成果辈出之时学术风气的塑造离不开多方的努力,诸如国家积极的知识分子政策,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等而学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氛围的塑造和培育过程中起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共同体内部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评价标准的学术凭依等是养成重研究氛围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大学组织中,学术组织官僚化、科层化倾向影响着学术组织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致使学术越轨、弄虚作假、权力寻租等功利行为尘嚣日上学术组织科层化把学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权力和职位上去,而不是向学术上引导如今,已形成一种先占据行政岗位,然后争取学术地位的不良风气,这进一步强化着官僚化倾向  其次,制约新生学术力量的成长。

      大学学术组织官僚化、科层化对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一定影响、成就的人员非常有利,他们可以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地位,控制大学的各类资源,拥有着新生力量所不具有的对学术事务的支配权不过,如果这种支配权运用不当,将对新生学术力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德国讲座教授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德国讲座教授是所在学科领域讲座的唯一负责人,拥有着从学生的录取、课程的设置,到人员的招聘和经费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权力19世纪末,有许多已经变得僵化,已经变成凝固的权力负责管理的教授已经发展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使在他们领域内兴起的新专业保留在他们自己研究所以内,而不允许它们成为新的研究所或独立的讲座可见,讲座制有着维护教授学术自由权等可取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学术创新和学术新人成长等问题具体而言,当个人权力变得根深蒂固时,便形成了一个以学术寡头为中心的封闭学术体系,成为孳生学阀式学术专制的温床,成为学术创新和学术新人成长的障碍针对讲座教授制度的弊端,德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改变讲座教授大权独揽、讲师等教师发展机会极少的状况,积极打破学术垄断,为讲师等非讲座把持者提供发展空间欧洲大陆国家于20世纪中期开始从讲座制向系科制演变,取消难以管理的学部,代之以以专业为基础、规模较小的系,加强系的权力。

      我国大学出现的学术组织科层化以及学术寡头等现实影响着诸如科研项目审批、经费分配以及职称评审等学术资源的配置现实学术管理过程中学术资源配置上的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情形,直接威胁新生力量的发展  最后,影响学术水平的提高一旦学术系统丢弃了学术民主管理的理念,转而关注权术、祈求职位,是非常不幸而在现实中又是屡见不鲜的事实追逐权力风气在学术系统一经形成,将彻底颠覆学术精神,毁灭学人,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学术和学人有学者提出,毁灭学者最有效的办法是授之以职位现实中诸多事例已经验证了这一判断长远而言,大学学术组织过分关注权力和职位,将窒息大学的创造力和生命  学术组织科层化是由于学术组织内外部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过,下列两个方面的因素更为关键  首先,行政管理理念、方式向学术系统的强势渗透现代大学中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存在都有各自的合法性由行政权力采取科层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管理非学术性的校内外事务理所当然不过,这种管理理念的惯性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于学术事务的管理从事学术事务管理的人员往往同时拥有行政权力,在对学术事务行使学术权力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将管理行政事务的规则、方法用于对学术事务的学术管理活动。

      行政权力参与学术管理过程中对学术事务的干预过多,干预了本应由学术权力处理的学术事务,挤压了学术权力的活动空间,也将行政管理方式强加给学术组织其次,学术民主管理理念和方式根基不牢我国大学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定语境,它的产生、发展受到政府和政治的极大影响,是出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