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
4页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 欣赏美——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美,是生活的核心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离开审美情趣的培养只有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方法之一关键词】 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 欣赏美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欣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艺术上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的修养就越高,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反过来说,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是不会有美的享受和美的理想境界的这就是说美育为基础,美育又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美育过程中,通过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和摹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有特殊的作用众所周知,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学科担负的美育任务是非常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勿庸置疑了。
一、凭借教材发现美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纪伯伦这样说过:“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坚持了文质兼的原则,因此作文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实作文教学就是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而发现美是其中最基本的环节一)范文中寻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直观的美莫过于自然美各色的自然风光以及名胜古迹总能在一刹那间给予人们最原始的最纯正的美的享受义务教育教编排的每篇课文均是学生习作的范文通过范文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发现不同作品中各种艺术形象的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作《咏柳》时,通过读全诗和观察,使学生知道春天来了,柳树绿了,小草钻出地面,麦苗返青桃花开了,使学生初步感知到,春天的色彩是那么艳丽,燕子来了,青蛙醒了,春天又是那么富有生机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画面融文字在义务教育教材中,有童话、儿歌、寓言、剧本、古诗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通过相互交流对文中语言美的理解,在体会到语言美的同时感受到文体美二)内容中找美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学生进行习作时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从不同侧面,描绘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在自己的作文中创造美的兴趣。
如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的作文训练安排了如下序列来体现“美”:写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人然后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诸如《我的xx老师》、《这件事深受教育》、《我感到脸红》、《启发》、《误会》;写秋景;以喜欢的一件事为内容写一则日记;写喜爱的植物等等,这些作文内容的要求其实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图画中觅美义务教育教材不仅在课文中展示语言文字美,而且在图画中包括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因素如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看图作文的图画便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情景:乌云密布的天底下,两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给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的老师送雨具,这一切让低飞的燕子都赞许地笑了通过这幅图画便很自然地让学生发现了“我为人人”的社会美还有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的图画:教师节一位女孩悄悄地为老师送花,体现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凭借教材作文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发现美,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积累了素材二、观察中感受美感受美是审美能力的基础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观察是感受美的捷径,它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官充分感受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一)静、动态观察中,感受美德国著名启蒙文学家席勒曾经说过:“若要把粗俗的人变为优雅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都成了感受美的很好教材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用优美、概括、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勾画出静、清、绿的漓江之水,奇、秀、险的桂林之山,真可谓面面是景,处处入画教师可在春游活动中组织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山川潮泊的雄姿,指导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感受湖水的碧清、鸟儿的欢鸣、树林的葱郁、山势险峻、人群的穿梭等美的表象,再加上教师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诗词,就更加强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这时再让学生将这些动、静态观察得到的表象加以整理,就会成为写作《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难忘的春游》等作文的材料如今的社会生活天地十分广阔,从学校到社会,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课外活动,如育花、赏花、赞花的活动,可带领学生参观公园、花圃,请种花的师傅讲解花卉知识并组织学生亲手栽花、美化环境等这样,在活动中观察、感受到的美都会成为学生描写和赞美花的素材它不仅使学生眼界扩大了,更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
在学生中还可开展文体、科技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便会写出《纸锅烧水》《栽花日记》《趣味竞赛》等文章二)比较观察,感受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去感受、理解和评价生活中的美,这样,有助于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认识能力如:上学或放路上,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行人和街景的变化;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定向观察,比较各项活动的方法、动作的差异诸如此类,教师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就会养成随时随地发现美、感受美的良好习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三)间接、想象观察,感受美课外阅读是小学生最重要是语文课外活动,也是一种间接观察和想象的行为,它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还可促进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提高如读书笔记、电影观后感,读、改、扩、缩写等练笔,就可引导学生将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积累的闰的素材进行创造性组合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就能在作文中产生创造美的灵感如引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春天的雨点》一文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把课文中得到的间接观察和生活中的直接体会相融合来写作文《师生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通过习作,创造美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学生养成了经常观察从中感受美的习惯后,就会激发强烈的创造欲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感受美的能力,还要使他们具有主动的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是重要的审美能力,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选材立意,创造美指导学生选材立意,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善于透过生活的表象进行大胆想象,还要想得深一些,想得新一些联想思维立意就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方法,可先让学生在分清事物和联想的基础上,结合感知的材料,进行的大胆的创造二)推敲语言,创造性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挑选准确的词语指导的方法有比较法、选择法,删换法等,从字词入手,渐入片断、篇章经过长期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作文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三)发表激趣,创造美学生作文虽属练笔性质,但它也是一种融入小作者情感,再现生活积累,表达主观感受的独特而复杂的创造美的劳动所以,不管作文本身的优劣如何,学生都有渴望被人知晓、赞赏的强烈愿望,也就是一种“发表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创造作文发表的机会,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励学生创造美的作文习惯如选优当众朗读,办小刊物、橱窗展览、推荐发表。
这些办法,一旦奏效,其作用不仅对一人乃至全班都是明显而持久的四、通过评论,欣赏美写后的自我修改、老师批改与评讲是欣赏美的重要环节讲评在于重温写前指导的要求,并发展写前指导的成果,是一种延伸与提高讲评落实在订正或改写上,下次作文便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作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提高,欣赏水平也才能随提高优秀的作文,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可组织“小作家做品赏析”、“作文趣谈” 鼓励学生大胆投稿等活动,进行欣赏,让大家在读议中总结经验,扩大训练效果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义务教育教材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审美的契机,利用作文教材“小”、“实”、“活”、“美”的特点,陶冶美的矿石,播下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也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