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pdf

11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300797671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4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范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具有童话故事的一般特点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它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自己原认为长得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实际上是在沙漠中生存的必要条件,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我在教学中,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了课题中“自豪”这个词在经过专家指导后才发觉抓住课题中的重点词“自豪”是对的,但却忽略掉了“才对”二字,应该要让学生了解到小骆驼是在受到委屈之后才感到自豪的,这才是课题中真正该抓住的重点有句话说得好:“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真正上好课我在对课文的重点把握上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读透教材,读懂教材,以后在读教材方面还要下功夫考虑到 35 分钟的有限时间,整堂课我主要抓住描写大沙漠恶劣环境的词语和骆驼妈妈的两次说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对美的定义有强烈的感受和初步的领悟。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大沙漠中的恶劣环境,我借助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沙漠有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沙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在对词语的理解这一教学环节上的处理还不够深入,没能让学生真正读好这些词,从词语中感受到沙漠的恶劣例如“茫茫的大沙漠”这个词,应该重读“茫茫”,由此感受出沙漠的广阔无边在使学生了解骆驼的 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了解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各有各的用处,并以列表似的板书让学生填写,这样一看板书就能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部位特点用处驼峰像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进沙子里眼毛两层遮挡风沙最后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课结束前,我没有急于作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谈谈曾经因什么而感到自豪?为什么感到自豪?从而让学生对美的看法达到一个高度,让他们树立正确地审美观在谈收获时孩子们说到:“要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人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看长处这堂课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注意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但有些地方的处理的还不够恰当,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怎么写加速度教学反思怎么写加速度教学反思 ?教师上课时要充分挖掘书本的素材,如图像、表格、数据 ;尽最大努力搜集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的现象,引起学生重视加速度的概念; 采用演示、类比、比喻等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物理的兴趣怎么写加速度教学反思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首先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可以通过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 )启动,速度从零加速到 5m/s 的差异,使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也可演示物体从不同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致相同,比较物体在不同倾角的斜面的速度变化的不同点是什么?从而提出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要强调两个问题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变化,而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其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与即时加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举些例子,会有利于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这样的例子:一辆汽车用10s 的时间从 0km/h 增高到 108km/h(也就是平时说的 30m/s)的速度,如果是匀加速,那么加速度就是3m/s2,这辆汽车遇到特殊情况时,从108km/s 开始刹车, 4s 停下来,那么此时的加速就是7.5m/s2 上面这辆汽车在加速阶段,加速度是3m/s2,那么第一秒末是3m/s,第二秒末是6m/s,第三秒末是9m/s第十秒末就是30m/s,就是 108km/h在刹车阶段,加速度是7.5m/s2 ,从 30m/s 开始刹车,刹车第一秒达到 22.5m/s ,第二秒末达到15m/s,第三秒末达到7.5m/s ,第四秒末达到 0,停下来例子要浅显易懂,然后可以多举几个,如果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互举例子,效果是最好的怎么写加速度教学反思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习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习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创设问题 - 学生已有的认知 -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二、过程设计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速度变化量的问题; 如物体在平直的平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 18M/S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 (大小、方向 )的关系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习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减速运动亦同。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 v-t 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初二期中教学反思初二期中教学反思本次语文试卷总分为120 分,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含书写 )占 300 分,诗词赏析题占5 分,文言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45 分,作文 40 分1、80% 的学生基础题答得不错,仅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如标点符号的运用,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部分学生字音、字形上还是掌握不牢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并且加大书写和训练的力度,做到常写常查,以便让学生掌握扎实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 )和附录中的标点符号一定要讲,而且要练习,要让学生正确使用2、诗词默写仍然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握,甚至个别优秀学生也出现了错误我想可能有的学生复习时背过了,但考试一紧张又忘了二是有两首诗不要求背写,考试时却出现其中的诗句,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个诗句在课标中是不要求背诵的,考试时出了,给个别语文学困生出了难题,以至于学生不会写某个字而失分由此可见,对于古诗词,我作为教师,抓的还是不够细致,不够严谨,光靠口头的提问和组长的检查是不够的,老师应该亲自督查,尤其几个平时较差的同学,一定要坚持让他们过关,不轻易放掉一个学生。

      3、诗词赏析和文言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不丢分,失分的就几乎没得到分数因为教师在复习时,会大力气抓诗词和文言文,所以大部分学生掌握很牢固,加上这些知识比较死板,没有太大变化,学生容易拿满分可是,个别做过几次的题目,有的学生依然不会,这是教师忽略了,总以为点点知识点,学生就能掌握了,其实不然以后自己要在“细”字上下功夫,一个读音,一个字义,一句翻译,绝对不让学生因“小”失“大”4、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不能做到整体感知如在议论文阅读中找论点还有学生在错,这说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较差个别开放题表达不到位,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可能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如何表达,甚至不能从文中提炼相关语句另外,也出现了审题不清的情况,所以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多进行一些现代文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5、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作文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缺乏感染力,有的选材比较陈旧,篇章结构也缺少章法因此,以后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欣赏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还有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代,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跃有序,讲练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启发中学到知识,受益匪浅。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鼓励自主学习,积极探讨另外,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引入源头活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梦令教学反思如梦令教学反思3 篇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 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

      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周一下午是关于六年级下册如梦令的录课当下课时间一到,我便意识到自己失败了我很沮丧地走下讲台,非常愧疚地对热情直爽的孙晓霞老师说:“孙老师,我讲乱了”孙老师安慰我说:“没事,没事但我还是觉得脸红得发烫,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我在讲台上的后半节课自己都不知道啰嗦的什么,完全乱了方寸,也忽略了学生,只顾着时间不要拖堂,然后轰隆隆地往后讲走出多媒体教室,阴霾的天气已经停止了冷雨,但我还是木然而习惯性地撑开伞,一个人默默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